【按语】感冒,是四季常见的外感病。以冬、春季尤为多见。在气候变化,寒暖失常,身体虚弱,或过度劳累,腠理疏松,卫气不固,风邪乘虚而入致病。轻者称“伤风”,重者称“重伤风”。若感非时之邪,病情较重,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且具有传染性的,现代医学称“病毒性流感”。本病中医分为两大类,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
本病以头痛、鼻塞、流涕、喷嚏、恶寒发热为主要症状。偏寒者:鼻流清涕,咽痒、全身酸痛,恶寒无汗,舌苔薄白,脉紧;偏热者:发热咳嗽,咽痛,舌苔薄黄,脉浮数。
1、【风寒感冒膏】贴脐法
【主治】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流涕咳嗽,痰稀色白,肢体酸痛,舌苔薄白,无汗,脉浮数。
【配方】紫苏叶、杏仁、白芷各15克;葱白(连须)5根生姜2片;蜂蜜、白萝卜汁各1小盅。
【制法】将前五味共研细末,取药末适量与葱白共捣如泥,再取鸡蛋清加入蜂蜜调成膏状,制成药饼。
【用法】将药饼烘热,趁热填入脐中,用指按平,用胶布贴紧。每天换药1次。贴药后令患者喝热粥或姜汤助汗,汗出病愈。
【案例】刘某,男,12岁。87年夏天,放学回家途中被雨淋,回家后倦卧不起,当晚8时许,头痛如劈,高烧39.1度,痰黄,咳嗽频作,口渴引饮。旋即赴诊,诊见患儿身热灼手,自出汗,烦躁不安,口渴咽干,频频饮水,咳嗽不止,苔薄黄少津,脉浮数。余诊之为外感风热症。
【配方】淡豆豉30克;连翘15克;薄荷10克;葱白(连须)10根。
【制法】将前三味药研为细末,过筛备用。
【用法】取药末15~20克加入葱白适量捣烂如膏,纳入脐中,纱布覆盖,胶布固定。贴药后盖被静卧,取微汗。每天换药1~2次,若1次未愈,再贴1~2次。
【附注】贴药后若喝热葱姜半碗,以助药力,其效尤佳。
【配方】板兰根、生石膏、马勃、淡豆豉各15克;连翘、薄荷各10克;葱白(连须)5根;鲜姜3片;蜂蜜适量。
【制法】前六味共研细末,过筛储瓶备用。
【用法】取药末15克,加葱白、生姜捣烂再加入蜂蜜适量,捣成膏状。取药膏填入脐中,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2次。
【附注】贴药后吃热汤,助药发汗,效果更佳。
5、【蛋清退热糊】贴脐法
【主治】感冒高热不退。
【配方】雄黄、朱砂各10克;玄明粉30克;葱白(连须)、生姜各适量;青皮鸭蛋清适量。
【制法】将前三味共研细面,装瓶备用。
【用法】取药末适量,将葱白、生姜捣烂绞汁,入药末拌匀,再加鸭蛋清适量调糊。将药糊敷于脐中,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病愈为度。
【附注】贴药后静卧调养,通常贴后2小时左右高热下降,神志渐醒。疗效显著。
【主治】妇女经期间感冒,寒热往来,胸胁满闷,恶心呕吐,头痛发热,腰痛难忍。
【配方】柴胡10克;当归、川芎各6克;白芍9克;桂枝5克;葱白适量。(若寒凝血淤,下腹胀痛者,加桃仁9克。)
【制法】除葱白外,余药混合共研极细末,过筛装瓶备用。
【用法】取药末15克,与葱白适量共捣如泥,制成药饼,敷于脐上,纱布敷盖,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病愈为止。
2024年11月23-26日在广东广州举办
一、培训特色:(理论+临床+解剖+实操,每班计4天)
1. 实体解剖:大学医学部解剖教研室进行新鲜标本解剖
2. 名师指导:由全国知名针刀医学专家党东旭教授带教
3. 三位一体:即动眼、动脑、动手新鲜尸体解剖,掌握针刀治疗颈肩腰腿痛精髓。
4. 独立实践:独立对病人病情进行分析,并实施针刀操作,由带教老师指导更正
5. 提升管理:病源管理技巧,以及针刀病患沟通技巧分享。
二、报名方式:
1. 电话报名:15378789538 朱老师
2.微信报名: 15378789538(添加微信有优惠哦!)
微信报名:15378789538(添加微信有优惠哦!)
弘扬中医药文化
传播中医药知识
让我们一起践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