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丹东之行的见闻及感想

文摘   2024-12-16 13:48   辽宁  


作者:田德荣,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后


高铁穿过一个又一个的隧道,就来到了丹东。


11月下旬的丹东并没有想象中的冷,在短短的几天里赶上了难得的好天气。这是我第一次走进丹东。丹东不仅仅是一座与朝鲜隔江相望的边境旅游城市,也因为首批中国人民志愿军从这里奔向朝鲜进行抗美援朝而闻名。我们是听着、看着志愿军的故事长大的,对丹东有特别的好感和好奇。规划丹东之行时,我就已经开始期待丹东带给我的体验和感受。

1、忆之城:夜色下的丹东

出了丹东火车站,夜幕已经笼罩了这座城市。汽车沿着鸭绿江一路南行,沿街灯火通明、商铺林立,一片繁荣景象。车子再向南走,右手边商铺比邻而立,左边则不仅可以远望霓虹灯点缀的断桥,再往远处的河对岸眺望,一片高楼散发着星光,那里就是朝鲜新义州了。同行的老师向我们这些初来乍到者热情地介绍起了断桥的历史,介绍起了河对岸朝鲜的变化,我似乎瞬间就get到了丹东的魅力——这是一座能唤醒中国人记忆的城市。

中朝友谊桥夜景

2、边境之城:眼中的真实朝鲜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第二天一大早,我着急忙慌得要沿着月亮岛的东岸散步,想尽快远眺朝鲜。站在鸭绿江的岸边,我感觉朝鲜有点“模糊”。说朝鲜“模糊”有两层意思。一是离得太远看不清,不借助望远镜几乎看不到对岸生活的朝鲜人民。二是我虽然师从东北亚研究的大家,但也自知是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学了点皮毛,对朝鲜这个东北亚至关重要的国家认识还不够立体、客观、真实。


鸭绿江对面是朝鲜平安北道新义州


散步的时候,碰见了两拨游客,现在是旅游淡季人本来就不多,大家也都是来感受丹东作为边境城市的魅力以及在鸭绿江畔远观神秘的朝鲜。偶遇一个来自天津的老大爷。他看我们在聊天,便主动跟我们搭话。大爷说,除了疫情期间,他几乎年年来,感觉朝鲜最近几年变化很大。我赶紧追问,“有什么变化?”,大爷指着对岸的一片高楼说,“那些高楼并不是过去建的,是疫情期间才建设起来的。”大多数中国人对朝鲜的感情向来是复杂的。

3、英雄之城:志愿军雄兵出击

中午我们参观了断桥。“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唱的就是这座桥,而首批大多数志愿军就是从这座桥上跨过去的。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以后,美军为阻挡中国人民支援朝鲜反侵略的正义事业,发动了针对鸭绿江大桥的大规模空袭。不仅大桥的朝鲜一侧被炸断(断桥由此而得名),而且朝鲜沿岸也成为一片焦土。断桥上遗留的弹坑,唤醒着我们对战争的记忆。现在远眺朝鲜,拔地而起的高楼,边防的矮楼坐落在河对岸,战争的痕迹在对面也已看不出来。

生活终于是要战胜破坏生活的力量。


中朝友谊桥及断桥


下午我们参观了抗美援朝纪念馆。坐在去纪念馆的车上,懊悔这样庄重的场合应该把党徽带过来,挂在胸前。这成为这次丹东之行最大的遗憾。到达纪念馆,站在高高的台阶下,仰望着矗立的纪念碑和五星红旗,一股神圣感和自豪感在心中涌动。猎猎五星红旗在这里不仅仅是一面国旗,也是一面胜利的旗帜。我想到了牺牲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英烈;想到了国庆70周年阅兵时从天安门缓缓驶过的战旗方队;想到了英雄赞歌中的那句歌词,“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


听着解说员的充满感情的解说,看着纪念馆展出的文物和照片,很多我们都已经很熟悉了。我小学就已经学过黄继光英雄的故事,也学过邱少云烈士的故事,对这段历史的记忆是刻在基因里的。最让我感动的是旁边游客指着邱少云的油画,轻声地跟孩子说,“不去朝鲜,这是咱们离他(邱少云)最近的地方”。这大概就是丹东的魅力吧!


邱少云烈士(1926.7.12—1952.10.12)


抗美援朝期间,290万来自全国各地的各族英雄儿女在“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的口号下,为支援朝鲜人民反侵略的正义事业,为保卫新生的社会主义中国免受帝国主义的侵害,从东北奔向战场,197653人沉眠在异国他乡。这是一场典型的农业国“硬刚”当时世界最强大工业国的战争,最终迫使这个超级大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世界近现代史上,农业国同工业国的战争,大多数总是面临军事上失败,跌入被殖民、被奴役、被剥削的命运。近代中国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多以签订丧权辱国的割地赔款条约而结束,但作为一个有五千年文明底蕴的国家,中国人民有无穷无尽的力量。团结起来的中国人民战胜了日本侵略者,组织起来的中国人民制止了美国的侵略。正如彭德怀元帅总结道,“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1950年中美两国国力对比


在凯旋门前,一群研学的孩子欢快地跑了过去,与我们交错着通过了凯旋门。我怀着沉重的心情从纪念馆走出来,深感我们的民族是崇敬英雄的民族,是热爱英雄的民族,也是捍卫英雄的民族。英雄的事迹曾为饱受的苦难与黑暗的中华民族带来了希望和光明,鼓舞着中国人民战胜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战胜的敌人,取得了一项又一项看似不可能取得的成就。



临别丹东,站在丹东火车站前,一座巨型毛泽东雕像正在向我们挥手致意,似乎在送别我们尽快通过自己的“鸭绿江大桥”,去战胜人生旅途中的一切困难。



坐在疾驰的高铁上,当年在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上课时一位老师的谆谆教诲言犹在耳。他告诫我们说,“做研究,实地调研很重要。但不能只去一次,要多去几次,要能看得到问题,感受得到变化。”现在,我开始期待下一次丹东之行了。





IN朝鲜
靠谱的朝鲜资讯,最专业的朝鲜商务咨询,不一样的朝鲜深度旅行——我们在平壤有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