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案例丨警惕!他们正在加速心理服务行业的伦理滑坡

文摘   2024-10-09 07:36   山东  


作者:ChanChan--bing

来源:微博
严格遵守心理行业的伦理规范,不滥用咨询师的权力,是心理咨询师从业的基础。
但由于监管缺乏,行业龙蛇混杂,国内的心理咨询伦理一直在经受挑战。
今天分享的文章,作者ChanChan--bing就盘点了多个来自于心理咨询行业的真实案例,虽然是多年前的文章,但即使放在今天也有巨大的警惕意义。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违反伦理在行业内有多普遍?

警惕那些使用心理学词汇贩卖情感故事和心灵鸡汤的人,他们在加速行业的伦理滑坡。

心理咨询的伦理,目前在国内做的是远远不足:
由于伦理监管的长期缺位,行业内已经形成了伦理滑坡, 并且正在纵容不合格的人进入心理咨询市场,以心理学的名义,贩卖鸡汤和情感故事,毁掉专业人员多年以来正在建立的行业信誉。
而这些,构成了行业当中的泡沫。
而就是这些泡沫,迫使我这样的来访者去学习伦理准则,并且花费很大力气去甄别真正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某种程度上讲,这篇文章,是我在这个行业作为客户,这两年所看到的景象和面对的事实。
直到文章发表的这一刻,我有一个朋友,三个月,仍然没有找到合格的心理咨询师。 
本文的案例,来自于心理咨询行业的真实案例。
 01 

违反伦理在行业内有多普遍?

根据哈佛大学博士生Huang Hsuan Ying 的估计,2014年中国有接近60万持证心理咨询师。如果每一个人,平均有一个来访者(实际要远远高于这个数字)。
那么中国在2014年心理咨询行业客户, 应该不少于60万人的规模。
根据2010年南方医科大学赵静波教授的调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论文), 有1.5%的来访者报告与咨询师发生过性关系
按照这个比例来说,与咨询师发生过性关系的来访者,在这个行业当中应该在9000人左右。
然而,迄今为止,在中国大陆正式按照成文伦理守则,调查并且处理的。 在中国迄今为止,只有一例。这唯一一例,是由注册系统进行处理的。

即使是这个案例当中的当事人, 在整个投诉以及调查的过程当中,也受到了来自咨询师极其附庸的恐吓与围攻。 
咨询师与来访者发生性关系,仅仅是咨询师对于来访者伤害产生的很小的一部分。
根据赵静波等人2010年的《来访者对心理咨询和治疗师的伦理行为评价》 ,来访者所反映的违反伦理行为情况
丨知情同意部分
40.9%的来访者,在接受咨询之后,仍然不知道心理咨询治疗的性质,作用与局限
45.9%的来访者不知道咨询的收费标准以及相关规定
46.6%的来访者不知道咨询师的学历,资历,以及受训背景
丨设置稳定
21% 来访者报告咨询不能严格按照约定的时间开始和结束
14.9%的咨询师不收取费用
丨保密原则
8.7% 的来访者报告自己的治疗内容不能够进行保密
丨能力胜任
10.8%的来访者对于自己进行的治疗没有信心
15.5%的来访者认为自己的心理咨询不能胜任工作
22.2%的来访者曾经被告知价值观是不正确的(本条来自赵静波指导研究生邢军的论文)
丨双重关系
7.0%的咨询师与来访者建立了亲密关系
8.7%的咨询师在生活当中成为了来访者的朋友
值得注意的是,整个研究项目是从07年开始立项与调查。换句话说,这是心理咨询行业十年之前的数据。而近年来,心理咨询行业需求的井喷,加上伦理机制长期的缺位,大师的横行,这个行业的伦理有在滑坡之嫌。
 02 

违反伦理对于来访者意味着什么?

写到这里,我觉得有必要向非专业人士解释一下,心理咨询当中违反伦理后果的严重性。 
心理咨询有一门技术类似于临床的“心理麻醉”技术,叫做“无条件的接纳和包容”。 心理咨询师能够通过前几次谈话,让来访者对咨询师产生信任以及被包容的感觉。而只有来访者感觉到自身被完全接纳的时候,才能够向咨询师倾诉内心的私密感受,来访者日常当中的关系与模式才能开始在咨询室当中显现。
在这时候,来访者就像躺在手术台上的病人一样,治疗的契机,往往就在其中。 

但是这种技术,也把来访者放到了脆弱的位置。
咨询师能够掌握来访者的所有私密感受与隐私信息, 这是非常大的一种权力。 
一旦对于这种权力不受任何限制,咨询师的手术刀,完全可能变成屠刀— 无论咨询师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
而这种“麻醉技术”下所建立的信任,在来访者严重也成了自身被咨询师待宰的“诱因”。
这就是心理咨询的“二次创伤”。
 我听闻的案例“二次创伤”就包括:
丨知情同意部分
@极乐因伪造身份终于被封号了 ,但是这仅仅是开始:https://zhuanlan.zhihu.com/p/24968009
丨能力胜任部分
心理咨询师在治疗没有进展的情况下(实际是超出自己能力),始终不予转诊。最终来访者进入精神卫生中心,并产生了严重的自杀倾向。(非公开个案)
咨询师违反价值中立,在咨询师当中对于性取向不同的人群进行歧视:http://dwz.cn/5nHq8p
在来访者在精神卫生门诊确诊之后,建议来访者不服用药物:http://dwz.cn/5nHqK5
丨保密原则部分
咨询师将来访者的情况泄露给校方,导致校方要求来访者休学:http://dwz.cn/5nHtMl
丨破坏设置部分
有意的不透露咨询的方案,并且同时在其他方面伤害来访者:http://dwz.cn/5nHxCi
对这些来访者来说,被咨询师伤害都是严重的创伤体验,没有人喜欢轻易的谈起和面对。而且许多人还需要面对咨询师报复与攻击。即使来访者有投诉意愿,国内很多机构也没有成熟的投诉处理机制,许多仅仅是敷衍了事。 
因此,出现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全中国因为违反行业伦理并进行公示的咨询师,仅仅只有一例。

 03 

伦理机制的长期缺位意味着什么?

这种对于伦理机制的长期缺位,还产生了两个更加严重的后果。
一是违反伦理几乎没有成本,却可以获得明显的收益。
哪怕遭遇了来访者的投诉,只要掌握一定程度的套路,或者有意的控制一下舆论,就能够轻易地掩盖自己的错误,不会受到任何处罚。但是这些违规的手段,却能够有效的为咨询师,极其机构带来更多的收入。

伦理和专业行为不再实质上的约束,反而成为了进一步获取更多收入的阻碍
  • 在看到非专业出身的个人以及机构因此受益,许多心理专业出身的个人以及机构开始放弃自身掌握的伦理规范以及准则。
  • 行业内面对有过伦理污点,并且不愿纠正的心理咨询师,不但不进行抵制,反而还会进行合作。
  • 当其他同行以及机构明显出现伦理问题时,避而不谈,甚至来访者向其求助时,仍然含糊其辞,拒绝提供帮助,唯恐断了同行的“财路”,影响自身的利益。

而伦理本身,则变成类似于一个牌坊的东西,每一个人都会去标榜自身符合伦理。然而在实际对待来访者时,有些咨询师或者机构不会按照自身所标榜的态度和技术对待来访者。反而是从短期利益角度来处理与来访者,以及与同行的关系。
例如以下这位咨询师:
卢思行的来访者揭发其主动引诱来访者发生亲密关系:http://dwz.cn/5nHLh1
卢思行引用伦理抨击咨询师与与来访者发生恋爱关系的行为:http://dwz.cn/5nHNf9

据我所了解,通过违反伦理能够有效增加收入的手段,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以下均有相关个人和机构的真实案例)
  • 不建立正式的咨访关系,不签订正规的咨访协议,模糊设置,对于来访者知情同意的部分含糊其辞。
  • 伪造自身的资历与背景。
  • 进行与事实不符的宣传,服务所宣称的标准远远高于实际水平
  • 伪造学术与临床当中并不存在的诊断,引诱求助者对号入座
  • 超出咨询师自身能力, 或者需要精神科医生介入的时候。拒绝转诊,延长咨询时间
  • 在发表公开言论时,片面的选取信息与知识,甚至为了吸引眼球拼凑知识,以牺牲知识和内容的准确性为代价,获得流量和关注。
当这些情况出现时, 行业内的自我净化机制不能够有效的起到作用,即使是违规也不会受到任何形式的惩罚和抵制。来访者哪怕进行了投诉,也会被咨询师用各种套路进行控制与化解。
这种伦理的长期缺位,已经造成了行业整体的伦理滑坡。 
违反伦理获取收益的个体,从非科班出身的江湖派,逐渐蔓延到学院派当中, 甚至某些以正规来标榜自身的机构与组织也会通过类似的违规行为来获取更多的收益。 这种情况,不但没有行业内的人站出来进行揭发和检举,反而争相为其站台,帮助其做大。 
伦理机制匮乏的第二个问题是:这个行业在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就进入到了资本意义上的风口。
根据IT橘子的数据,2016年前后,整个行业有不下于十家机构拿到了风投。
而资本在近两年的介入,大量同质化的产品集中在了融资的A轮阶段,给这些机构和团体以客观的竞争压力。
资本逐利的本质,使伦理本身成为了增长的阻碍,打破伦理对于增长的约束成为了捷径。
同时在资本的协助下, 这些有充足的资源与关系网络去控制舆论,并且影响同行之间的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行业内在大批量制造“不合格”的咨询师以及受害的来访者。 而这些违规的个人和机构却可以通过舆论以及同行的背书将自己成功洗白, 最终形成行业内整体的劣币驱逐良币。

在这方面,注册系统作为一个非营利的行业组织,其严格的准入系统,堪称良心。

为什么说这个行业在批量生产不合格的咨询师

可能以上内容稍显抽象。我们来了解一下注册系统心理师的准入标准。看完整个准入标准之后,就能理解为什么我说这个行业正在批量生产不合格的咨询师与受害者。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注册标准
5.04 在中国境内接受非本标准认可的心理学、医学、教育学等专业学位者,若要向注册工作组申请心理师注册资格,须提供必要文件(包括2名有效注册的心理师推荐信、学位证书复印件、实习督导证明),同时须满足5.04.01-5.04.03的要求:
5.04.01  其所受培养的专业硕士培养课程达到2.06和2.07条款规定的标准。或硕士毕业后接受了相当于2.06和2.07条款规定标准的全部课程的培训。
其中2.06 基础心理学部分 和2.07 临床心理基础与实务部分,则是一个咨询师能够遵照伦理进行执业的最基本技术要求。
2.06  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应包括以下方面(a类-f类)的基础心理学课程,且每类课程的学习不少于2个学分(一般1个学分等于15个学时的学习):
我们来一条条分析这些这些必修课程的重要性
a. 科学和职业的道德伦理标准。
关系到整个专业的行为规范,以及对于伦理条款的具体理解。
b. 心理测量理论与技术。
阅读心理学相关文献,发表相关文章与报告,使用与解释量表,对来访者的状况进行评估的技术基础。(涉及伦理条款 3.8, 4.2, 4.3, 4.4, 4.6 6.6)
c. 行为的生物基础(与生理或生物心理学、神经心理学、心理药理学有关的课程)。
生理,以及药物对于个体精神,心理,以及情绪的影响 的技术基础(涉及伦理条款1.11 1.12)
d. 行为的认知-情感基础(与学习、知觉与注意、思维、动机和情绪有关的课程)。
涉及到判断来访者的行为,决策以及情感模式的技术基础。
e. 行为的社会基础(与社会心理学、群体过程等有关的课程)。
了解不同来访者的价值取向,及其形成背景的技术基础,这一条对于LGBT以及其他少数团体的咨询至关重要。(涉及伦理条款1.1 1.5)
f. 人格与发展(与人格理论、发展心理学有关的课程)。
对于不同年龄段群体的心理特点,以及神经症以及精神障碍等早年因素影响对当下行为影响的技术基础。
g. 心理病理学或精神病学相关课程。
来访者转介精神科医生的技术基础(涉及伦理条款1.11 1.12 1.13 )
2.07培养方案须包括针对临床或咨询心理学领域的课程要求,主要包括: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基本理论与实务、心理咨询与治疗流派的理论与实务、心理评估和诊断的理论与实务、与临床心理学或咨询心理学实践相关的现场或模拟现场(实验室)培训、实践练习,心理师的个人和专业发展等,硕士培养方案中的这些课程学分不应少于10个学分。
而当下的心理咨询师培训项目,很多只有2.07 的内容,即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与实务部分。但是绝少有项目涉及到2.06 基础心理学学部分。 

而2.06 基础心理学部分,则是心理学能够成为一个学科的基本工具和方法论。 抛开这些工具和方法论去学习所谓的”临床心理”,掌握类似于”无条件的接纳与包容” 这种技术,唤醒来访者的创伤机制,就像没有学习人体结构等基础医学知识,就去学习如何给患者开刀做手术。对来访者创伤处理的”管杀不管埋”, 几乎成了一种必然。
同时,缺乏这部分知识也意味着,咨询师没有充足的知识与技能去识别自身的行为是否符合伦理。
许多违反伦理的表象,本质上来源于咨询师受训背景的先天不足。 

从近五年的百度指数上也可以看出来,基础心理学相关词汇热度没有提高。

5年当中搜索热度基本稳定
然而临床心理学的词汇,搜索热度在不断的增长。

临床心理当中的各种症状词汇热度涨了有五六倍之多

缺乏类似于注册系统的准入机制与伦理准则,
当下心理咨询的培训市场以及心理咨询机构,在没有任何相关心理学理论基础知识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打着”心理学”的旗号,招募来访者和学员。 
这两年甚至开始出现了一些项目的费用甚至高达几万元,并且能够提供相关机构的实习位置培训项目。在学员进行完培训之后,机构许诺可以直接面对来访者开展执业。
而这些机构,在资本的刺激下,加速的跑马圈地, 培养着一批不懂量表,不懂临床诊断标准,不懂生理机制,不懂社会心理,不懂人格理论,甚至不懂咨询伦理的心理咨询师。 
这些新培训出来的从业人员,缺乏基础心理学知识
临床心理咨询当中,通过理论,文献,和临床实践不断提高技术的路被堵死。能够做的也只能是抱团,学习”情感”与”鸡汤”行业,塑造”大神”与”大师”,拉帮结派,并且共同打压指出问题的人。没有以理论为基础的技术评价标准,谁能挣钱,谁能吸引更多的眼球, 忽悠到更多的来访者,谁成为这个行业效仿,资本追捧的对象。
在这种氛围下,越来越多的人和机构开始谈论一些他们根本不理解涵义,也没有足够知识储备的内容: 边缘性人格障碍, 精神分裂,拖延症,反社会性人格...只是因为这些内容能够吸引到阅读量和订阅量。
心理咨询也在机构的包装下,开始逐渐向”情感咨询”以及”心灵鸡汤”方向靠拢:宣称解决亲子,夫妻,恋爱,社交,职业发展等一系列问题。
而这些内容是否符合专业的标准规范,是否真正的能够服务到行业当中的客户,是否可能伤害到行业当中的客户——来访者。没有人过问。

这些现状,构成了当下心理咨询行业的泡沫。而违反伦理,只不过是泡沫当中最明显的那一个:当一只蟑螂出现在餐桌下面的时候,他早已爬满了整个屋子。 
 04 

异端者的危害

这些内容,是行业当中的普遍现象。
正是这些所谓的“细小伦理”,没有能够认真的捍卫,才造成了今天心理咨询行业的整体伦理滑坡
一个个本应该成为”情感大师”,”鸡汤教主”的人,开始以心理学和心理咨询的名义,抢占本应该属于专业人士的市场。而这些只学了半吊子功夫的”心理导师”,放弃了心理学的基本方法与工具论,以个人体验为名,用心理学的专业词汇贩卖者”心灵鸡汤”和”情感故事”,对于这个行业的客户”管杀不管埋”。 
许多心理学行业的专业人士,仍然没有警觉,而是沉浸在收入增长的喜悦当中。在这一点上,我十分遗憾。对于这个行业的警示, 本不应该由我这样的来访者来完成。 
哈耶克在《通往奴役之路》有一句名言:
“总是使一个国家变成人间地狱的东西,恰恰是人们试图将其变成天堂。”
“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在个人主义伦理学看来是对于所有道德的否定。但那在集体主义的伦理学里却成为了最高的原则”
当个人体验与感受凌驾于共同的规则,当个人的实质正义越过了社会的程序正义时。一个通往天堂的构想就会变成走向地狱的道路。 
真正的自由市场,总是要伴随着完善的法制建设。
心理咨询行业也不例外,不是么?


- END -

文章 | 整理自网络
图片 | 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分享到朋友圈是最高的赞赏

 为你推荐

成员招募 | 心理学交流社群 招募成员了~
心理咨询师扶持计划|全免费
心理咨询师公益督导服务
【限量领取】房树人必备表格、制度、文档49份

【50部必看的经典心理学电影】在线下载收藏

免费领取:中小学生心理辅导经典案例汇编

【限时免费】90份心理咨询经典案例报告逐字稿

【免费领取】学校心理辅导ppt经典案例+反校园霸凌(逐字稿)

免费领取:40份萨提亚治疗必读文档+萨提亚冥想音频22首
免费领取【心理咨询师必备常用表格、制度、协议80份】下载收藏

心理咨询师专用表情大全,不要笑!

16岁儿子抑郁自杀后,我才看见了他心里的那根刺

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的48部电影

如果各心理学大佬会发朋友圈,会是怎样…

心理专家陈默:中国孩子已经变了,老师和家长却还没跟上

毕淑敏:学习心理学是生命的福祉

90岁心理医生对人生的终极建议:活着不必太用力

【心理漫画】中国抑郁症患者已经超过一亿,图解告诉你该怎么做

对不起,我要回去学心理学了,别再找我了!


心师之友
心师之友是一个专为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学爱好者提供免费的就业辅导 专业培训及就业服务的公益性质平台 为了让更多想加入心理咨询行业的朋友从中获益,我们特筛选出有严格的受训背景的资深心理咨询老师为同行们提供公益督导 课程 读书会等专业的系统培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