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冷不冷,小雪早看天”,今过年冷吗?冬雪多吗?早了解

乐活   2024-11-24 15:53   湖南  

春节,这是我国如今最为重视的一个传统节日了。今年的春节假期也已经出炉了,和往年的安排有所不同,春节假期调整到了8天,从大年二十九日持续到正月初七日。

而很多人在春节期间最关注的就是天气了,有个好天气这样也方便走亲访友,也不至于冻手冻脚的。那今年过年的时候天气好不好,会不会很冷呢?


农村的很多老辈人就说了“过年冷不冷,小雪早看天”,意思是说过年期间的天气如何,从小雪节气也是能提前预测一下的。而如今小雪节气就在眼前了,也就是在22日,这周的星期五。那小雪到了,又该如何来看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小雪,这个处于冬季的第二个节气,宛如一位神秘的使者,在每年公历 11 月22日或23日,而今年是小雪来得早,是在11月22日03时56分,民间也叫它“早小雪”。

小雪节气可不单单是季节变换的一个节点,更像是大自然向人类传递未来气象信息的密码器,尤其是关于冬季的雨雪多少和寒冷程度,甚至古人还通过观察发现,小雪节气还和后面过年时天气冷暖也有一定的联系。那在小雪节气的时候是下雨好,还是天晴好呢?


古人根据长期的观察,就总结出了一些经验之谈,也就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农谚。这些古老的农谚犹如岁月沉淀下来的智慧结晶,给出了诸多解读。

比如在民间广泛流传着“小雪大雪不见雪,小麦大麦粒要瘪”,此谚道出了小雪时节降雪的重要性。若在小雪乃至大雪期间都不见雪花飘落,干燥的土壤墒情将难以保证冬小麦、大麦等越冬作物在漫长冬季得到充足水分滋养,其根系发育受阻,来年春天返青迟缓,麦粒干瘪、产量低下几乎成为必然,这深刻反映了降雪与农业收成息息相关。


类似的还有“小雪不见雪,来年长工歇”,这句谚语就进一步强调了小雪无雪背后隐藏的严峻农业形势。过去,农业生产几乎全仰仗天时地利,小雪无雪往往预示着整个冬季降水匮乏,干旱将笼罩大地。

如此一来,农作物收成锐减,地主家亦无余粮,长工们自然也就失去了劳作的机会,生动地体现出小雪天气状况对农民生计和农业经济的巨大影响。

相反,如果在小雪节气下雨,则有另外一种预兆,在民间就有“小雪雨淋头,瓮里米生虫”的说法,它就从另一个角度看待小雪降雨。


古人的经验来看,认为在小雪节气当天下雨了则是一个好兆头,主要是因为这样后期的雨水充足,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土壤墒情,从而保障了越冬作物的生长,第二年农作物的收成好,家家户户的粮食产量高,吃不完的粮食在米仓里面生虫。

从这些谚语来看,古人认为小雪节气当天下雪是最好的,然后是下雨,如果小雪节气是晴天,则是最不想看到的。因为小雪节气晴天,往往不是好兆头。至于原因,我们接着往下看。

至于很多人最为关切的今年过年期间的天气冷不冷,老祖宗同样也有农谚,比如“小雪如若见晴天,有雨有雪到年关”。


说的是小雪节气当天是晴天,那么后面的晴天多,天气暖和。即当年冷的迟,但是在过年的时候雨雪就比较多,也比较集中,这样气温也就比较低了。

类似的还有“小雪不见雪,有雪到年边”,也为我们提供了预测的线索。倘若小雪时节没有下雪,也预示着后续天气变化,在年边时大概率会迎来一场瑞雪,寒冷也将相伴而至。

然而,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拥有了更为先进的气象预测手段,卫星云图、气象模型等能精准地分析大气环流、温度湿度变化等诸多因素,其预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远超传统农谚0。


但这并不意味着农谚就失去了价值。农谚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瑰宝,它凝聚着先辈们世世代代对自然细致入微的观察与深刻总结,承载着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和历史记忆。

它不仅是过去指导农业生产、安排生活起居的实用指南,更是如今连接我们与先辈智慧的情感纽带与文化桥梁,让我们在现代科技的浪潮中仍能铭记农业根基,敬畏自然之力,传承古老而深邃的农耕文化精髓。


扎根乡村
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以农村人的视角,解读新农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