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笙聲不息—张成笙专场音乐会近日在京成功上演!

文摘   2024-12-13 21:05   英国  


笙,是中国最古老的吹管乐器之一,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它是全世界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同时也是世界上现存大多数簧片乐器的鼻祖,不仅对西洋乐器的发展起过积极的推动作用,也是中国传统音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力量,为了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激发对中国传统音乐的认同感、大力弘扬公益事业、提升笙演奏艺术以及器乐普及,由海淀区文化馆(北馆)、全球杰出青年北京社区主办,于12月7日下午15时成功举办了“笙聲不息—张成笙专场音乐会”。特邀青年笙演奏家张成以及他的朋友们,为大家共同呈现一场传统与现代、交流与融合的音乐之旅,本次音乐会将通过独奏、重奏、齐奏、伴奏等形式展现笙乐的悠久、绚丽与伟大。我们诚挚的邀请您预约这场音乐盛会,一同沉浸在悠扬的旋律中,感受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

 


音乐会的开场曲目是《晋调》,这首作品,充分展示了笙的独特音色与艺术魅力。张成的演奏技巧娴熟,将传统晋地的文化气息与笙的深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无论是音符的高低起伏,还是旋律中的细腻情感,都让观众感受到一种浓郁的民族风情。



紧接着的《古典组曲》第一、二、四、五乐章,该作品融合了西方古典音乐的结构与现代感,充满了深刻的情感表达与技术挑战。张成与韩译锐的完美配合,呈现出笙与其他乐器之间的奇妙对话,让观众感受到中西音乐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展现出中国传统乐器在现代音乐中独特的表现力。在接下来的《虹》第三乐章中,张成与韩译锐通过音乐表现了从光明到暗淡的情感过渡,极具色彩感的旋律仿佛能带领观众进入一场视觉与听觉交织的梦幻旅程。



《忆歌》这首曲目,带有浓厚的怀旧色彩。张凯强与张成的合作演奏,展现了曲目中深沉而细腻的情感。演奏中的每一处细节都展现出对情感表达的精准把握,给现场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百鸟朝凤》是一首中国传统民间乐曲,用唢呐的音色模仿鸟鸣,表现百鸟朝凤的壮丽景象。此次演绎由朱可欣与张成共同呈现,编曲在保留原有韵味的基础上,加入了笙元素,使得传统乐曲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笙的清脆音色与其他乐器的协奏,仿佛让观众置身于百鸟朝凤的生动场景中。



最后一曲《秦王破阵乐》以震撼的节奏与雄浑的气势,将整场音乐会推向高潮。作为古代战鼓乐曲,《秦王破阵乐》在此次演出中,由张成与霍雨辰、王耀锋、赵悦川等人联合演奏,辅以张彦的大鼓,为观众带来了一场震耳欲聋的视听冲击,音乐中的激昂旋律仿佛将人带入古代战场,感受民族音乐的豪情与壮丽。



简介

     张成


青年笙演奏家,中广联合会音乐委委员、笙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音乐家协会会员。2022年被联合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会授予“国际和平艺术家”提名称号,入选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首届“中国民乐优秀青年人才培养与推广计划”。先后师从教育家李建军老师、杨守成教授。2017年成功举办个人首场《弄竽声•张成笙独奏音乐会》,2018年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曾任中央音乐学院民族管弦乐团笙声部首席。曾在国家图书馆、中国儿童中心、河北科技大学、海淀区文化馆等地成功举办《国乐飘香》、《乐之滥觞》等系列专业讲座 ,参加千余场各种性质的演出。首演《江行》《风中的故事》等笙独奏、重奏、协奏、管弦乐团作品共五十余首,先后与中国爱乐乐团、中国电影交响乐团、河北省民族乐团、山东省民族乐团、深圳交响乐团、龚锣新艺术室内乐团进行合作,曾受邀客座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北京民族乐团、河北省民族乐团笙声部首席,他的演奏以其对音乐风格的精准把握、清晰的结构感和丰富的表现力受到广泛赞誉。

 主持人

白泽汇智CEO,本硕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清华大学苏世民学者,连续创业者。曾就职于IBM GBS、字节跳动Monetization Tech团队。曾担任世界经济论坛全球杰出青年北京社区执委。2021年创青春-中关村U30优胜者、2022胡润U30、2024年胡润U35,共青团北京市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代表,北京市青年企业家协会成员。G20 YEA菁英人才计划成员,世界青年领袖联盟(WYLU)成员。


    张凯强


青年笛箫演奏家,北京司乐署室内乐团创始人,北京无界室内乐团演奏家,曾任北京外国语大学竹笛教师、中国少年民族管弦乐团竹笛声部长、北京舞蹈学院附中乐队老师。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师从著名笛子演奏家、教育家袁非凡。在校期间曾多次在中央音乐学院重大演出活动中担任独奏、协奏演奏家。曾获第二届北京竹笛邀请大赛少年组银奖。作为专业演奏家,张凯强的演出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大小演出累计数百场,登上了包括国家大剧院、北京音乐厅、北京保利剧院、天津大剧院、长沙音乐厅等一众知名剧院舞台。张凯强参加的重大国家级、省级文艺演出活动有“一粒种子 改变世界”原创民族音乐会独奏、中国电影乐团《童年放映机》特邀独奏嘉宾和中国首部跨界民族器乐喜剧——《假如乐器会说话》主奏等。2022年他发行的第一张个人演奏专辑《望竹》获得业内专家一致好评。张凯强合作过的著名乐团和艺术家包括中央民族乐团、中国青年交响乐团、中国电影乐团、湖南民族乐团、王甫建、袁非凡、袁莎、于川等。


中央音乐学院青年教师,龚琳娜乐队核心成员,手风琴声部,新加坡佛莱士音乐学院客座讲师,青年手风琴演奏家。中国迄今为止唯一一位外派进行教育教学指导和演出的音乐孔子学院手风琴志愿者。
6岁习琴,2010年跟随著名手风琴演奏家,教育家曹晓青教授学习,2014年8月获“第32届哈尔滨之夏国际手风琴比赛”青年B组第一名,并获得唯一满分成绩。2017年4月18日赴德国特鲁辛根参加第一届国际手风琴公开赛获古典演奏家组一等奖,成为至今为止唯一一位获得该赛一等奖的中国人。2018.19年连续获得鹦鹉杯演奏家组金奖,优秀指导教师奖。2019年考取中央音乐学院手风琴专业硕士研究生。2021-2024年连续获得鹦鹉杯、佰迪杯优秀指导教师奖
除演出比赛外,也尝试多种不同音乐风格。与张杰合作录制《I give you my world》,与毛不易,徐佳莹合作录制《一江水》,与汪苏泷合作录制综艺节目《我是唱作人》,合作作品《对话》


霍雨辰


北京乐器学会笙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民族管弦乐笙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央音乐学院和韵笙乐团成员、中央音乐学院“鸣镗”吹打乐团成员。2012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师从林富贵教授、王洋老师,在校期间进行了中低音笙、芦笙的学习。2018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师从杨守成教授,在校期间跟随张维维老师学习唢呐副科并得到石海彬教授指点。

现为中央音乐学院⺠乐系⺠族打击乐专业研究生。2018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乐系⺠族打击乐专业,跟随导师打击乐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 副教授乔杉杉学习。2024年以作曲与主演的身份,参与编创民族器乐剧《How Should A Home Be》(中文名《何以为家》)同年8月,该剧受邀参加爱丁堡艺穗节,引起强烈反响,并收获专业剧评人及媒体的五星好评。


 王耀锋

北京乐器学会笙工作委员会理事,2023级中央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先后师从于笙演奏家、河南省民族乐团团长、李长明老师,中央音乐学院杨守成教授,国家一级演奏员吴彤老师,中央音乐学院王磊教授。


   朱可欣


自幼学习唢呐,先后师从于宓嵩杰,胡晨韵。于2015年考入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师从姜玮老师,2021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师从张倩渊老师。曾出访瑞士、德国、比利时、奥地利、匈牙利、丹麦、阿根廷、多米尼加等多个国家演出交流,获得众多好评,在国家大剧院,北京音乐厅,北京广播电台,中国共产党展览馆红色大厅,安徽,敦煌,内蒙古,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上海城市剧院等上海多个剧院多次演出。在校期间多次获得上海市奖学金,叔蘋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学院奖学金。2021年参加第四届中国博鳌艺术节暨优秀青少年艺术展演北京(第一期)线上预展演获金奖。2022年参加首届“国韵杯”民族器乐展演 获职业组青年A组 “未来之星”;第六届新加坡“博奥”国际青少年艺术大赛唢呐青年B组金奖。2022年亚欧国际艺术比赛全国总决赛荣获唢呐艺术院校组金奖。2022年中国唢呐艺术展演荣获职业A组金奖。

2015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国戏曲学院附中,曾多次参加学校大型活动,在北京音乐厅、中山音乐堂、梅兰芳大剧院等音乐厅、剧院多次演出。曾在2021年“国韵杯”比赛中取得未来之星的奖项,2023年“白玉兰”二等奖等奖项。2021年以全国第二的成绩考入中国音乐学院,先后师从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杨守成,中国音乐学院青年教师宋扬。2023年10月17日在学校的带领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人民大会堂文艺演出。


GSC BJ
全球杰出青年社区(Global Shapers Community)是“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发起,由具备杰出潜力、取得巨大成就、愿意大力推动为各自社区做出贡献的青年创办和领导的网络中心。通过全球杰出青年社区网络,共同推动社区的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