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海量材料数据免费查询服务!
a)范围删除了“耐热钢”(见第1章,2007年版的第1章);
b)删除了“耐热钢”的术语和定义(见2007年版的第2章):
c)更改了“奥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和的定义(见第3章,2007年版的第2章):
d)更改了锰、磷、氮、铜含量极限值的确定准则(见4.3,2007年版的3.3);
e)增加了不锈钢牌号和统一数字代号的表示方法的规定(见第5章和附录A)
f)更改了部分统一数字代号表示方法(见表1~表5、表B.1、表C.1,2007年版的表1~表5、表A.1、表B.1、表C.1);
g)更改了8个牌号的化学成分(见表1、表2、表3和表5,2007年版的表1、表2、表3和表5);
h)增加了97个牌号及化学成分,其中奥氏体不锈钢51个,奥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14个,铁素体不锈钢23个,马氏体不锈钢8个,沉淀硬化不锈钢1个(见表1~表5,2007年版的表 1~表 5);
i)删除了23个牌号及其化学成分(见表1~表5,2007年版的表1~表5)。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来源:国际焊接交流
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文中的视频、图片、文字中部分来源于网络资源,平台仅供交流学习使用,不为其版权负责(版权仍属于原作),由于转载较多无法确认真正原始作者,故仅标明转载来源,如有错误或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内容!
扫码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