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种特别的“香菇”
在成都“打野”圈受到关注
👇
▲市民在网上分享采摘野生菌
不少人在一些树林里
发现了外观酷似香菇的成片野生菌
并分享到了社交平台
▲疑似香菇的野生菌
从社交平台众多网友分享的图片来看,该“香菇”菌盖光滑呈黄褐色,菌盖下方有放射状菌褶,菌柄呈白色,与成人手指大小相近,乍一看与食用香菇十分相似,通常成片生长在腐叶较多的树林里,因此成为“打野”爱好者的新目标。
随着采食“香菇”的热潮
在众多“打野”群中传开
该“香菇”的食用体验因人而异
有的人觉得味道鲜美
也有的人表示食用后头晕、呕吐
该野生菌到底是什么品种?
有没有毒性?
四川省食用菌研究所栽培与生理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李小林表示检测结果已出,送检样本可能是新物种。
李小林表示,对比了形态和分子序列后,并未在相关数据库中比对到已知物种,可能是一个新的物种。“目前只能确定该物种属于杯伞科杯伞属,而杯伞属真菌含有神经毒素毒蕈碱,在全球范围内已造成多起严重甚至致命的中毒事件。”
目前已知中毒后的不良反应包括多汗、流涎、流泪、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尿频尿急、大小便失禁、瞳孔缩小、视力模糊、抑制血管平滑肌、血压下降等。
李小林表示,该“香菇”外观与香蘑属或者乳菇属菌类相似,容易被误认采食。“在野外,很多毒蘑菇与可食用蘑菇长得非常相似,即使是经验丰富的人,也可能因蘑菇的生长环境、个体差异等因素而判断失误。建议市民一定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食用菌,坚决不食用野生蘑菇。”
每年,因食用野生蘑菇中毒的事件
屡见不鲜
面对情有独钟的“野味”
很多人往往经不起诱惑
大多数人认为
“颜色越鲜艳的蘑菇,就越有毒”
只要不捡颜色鲜艳的蘑菇就行了
但根据颜色来判断蘑菇毒性
是不靠谱的!
👇👇👇
医生提醒:野生菌菇
统统不采!不买!不吃!
有医生表示,在中国,能致死的毒菌多半是褐色、白色、黄色、灰色,但是,“仅靠颜色鲜艳与否来识别毒蘑菇是片面的”。
目前蘑菇中毒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与摄入蘑菇类型及所含毒素密切相关。超过90%的蘑菇中毒首先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表现,继而根据蘑菇种类不同可累及不同器官及系统,可分为以下临床类型:急性肝损型、急性肾衰竭型、溶血型、横纹肌溶解型、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光过敏皮炎型,其他损伤类型。
四川省疾控中心曾发布
四川省和重庆市常见毒蘑菇类型
↓↓↓
通过查阅图谱
我们不难发现
很多种类的毒蘑菇伪装性都特别强
他们往往具有很厉害的混淆性
万一不慎误食毒蘑菇
该如何应对呢?
如果误食了毒蘑菇
应该怎么办?
一、居家简单处理
①停止进食:立即停止食用疑似有毒的蘑菇,并尽量诱导呕吐,以减少毒素吸收。
②保留样本:保存好剩余蘑菇的样本,这对后续诊断至关重要。
③大量饮水:如果医生指导可以喝水,适量饮用清水可以帮助排毒,但避免过量以免引起其他问题。
④立即求医:即使症状轻微,也应尽快联系医生或中毒控制中心,告知情况并按照指示行动。
二、医院专业处理
①彻底评估:到达医院后,医生会根据蘑菇样本、摄入量、时间以及患者的症状进行全面评估。
②解毒治疗:虽然针对特定毒素的解毒剂有限,但医生会根据中毒类型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使用活性炭吸附毒素、给予支持性治疗等。
③监测与护理:中毒患者需密切监护生命体征,必要时进行血液净化、肝保护治疗等,以减轻毒素对身体的影响。
说了这么多
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做
才能有效预防毒蘑菇中毒呢?
正确答案非常简单 ↓
那就是不要自行采食野生蘑菇
不吃来历不明或猎奇而得的蘑菇
想吃蘑菇就去正规市场或餐馆购买
来源:成都市场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