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通常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
全长7.8公里的北京中轴线,始建于13世紀,成型于16世纪,历经逾7个世纪,形成了秩序井然、气势恢宏的城市建筑群。
北京中轴线纵贯北京老城南北包含15处遗产,:北端钟鼓楼,向南经万宁桥、景山,过故宫、端门、天安门、外金水桥、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正阳门、中轴线南段道路遗存,至南端永定门,太庙和社稷坛、天坛和先农坛分列中轴线东西两侧。形成了古城之脊。
钟鼓楼位于北京中轴线北端,明清时期,钟鼓楼承担着城市计时与报时功能。
万宁桥位于什刹海东岸,始建于元朝,是北京中轴线上最为古老的桥梁。
景山为明清两代皇家御苑,景山及其独特的园林景观可以登高游赏眺望全城。
故宫作为明清两代的宫城,是中国皇家宫殿建筑的杰出典范。
太庙、社稷坛以中轴线为轴对称坐落于故宫东南、西南两侧。
太庙曾是明清两代皇家祖庙,也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祖先祭祀建筑群,现今太庙作为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对外开放;
社稷坛反映着中国传统文化对国土的认知和崇拜以及祈求国家安定与疆土永固的美好愿望如今作为中山公园对外开放。
端门位于故宫南侧、天安门北侧,构成明清进出宫城前导性礼仪建筑序列,为朝堂空间的一部分,其建筑形制和体量与天安门城楼基本相同。 明清两代,端门功能基本一致,为存放皇帝仪仗用品之所,同时还是整顿仪仗之地。
天安门是明清两代皇城正门,天安门以城楼为主体建筑,城楼北侧设一对华表,城楼南侧设石狮两对、华表一对,均以北京中轴线东西对称分布。也是明清时期颁布诏令及现代举行重大国事活动的场所,至今仍承担着重要的礼仪功能。
外金水桥位于天安门南侧,共有七座桥体,以北京中轴线对称分布,是明清两代由皇城通向南郊祭祀的必经之路,也是重要的礼仪空间。
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由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同构成,位于北京中轴线的核心位置。天安门广场为长方形广场,南北长762米,东西宽280米,总面积达21.4公顷。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已成为国家活动和人民文化活动、大型庆典活动的举办地,自形成至今始终是国家礼仪文化传承的见证。
正阳门是明清北京内城正南门,由纵置的城楼与箭楼两座高大建筑组成。正阳门是北京老城中规模最大、形制等级最高的城门建筑。
天坛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清皇家祭天建筑群,位于北京老城外东南部,北京中轴线东侧,与先农坛东西对称。
先农坛位于北京老城外西南部,北京中轴线西侧,是现存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皇家祭祀农神之所,展现出中国传统社会对农耕文化的尊重。
中轴线南段道路遗存,是明清两代国家礼仪活动的必经之路。
永定门是北京中轴线南端点的标识,曾为北京老城外城正南门。
在申遗文本中这样描述北京中轴线的遗产价值:“以其宏大的规模、均匀的规划格局和组织有序的城市景观,成为中国传统都城中轴线发展至成熟阶段的杰出范例,也是中国现存最为完整的传统都城中轴线建筑群。”
综合:央视新闻、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