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高赞:《愚公移山》中为什么愚公就认为他的子孙会按照他的意志一直移山?

百科   2024-12-07 21:01   北京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
《愚公移山》的故事我们从小耳熟能详,你是否曾好奇过:愚公凭什么认为他的子孙会按照他的意志一直移山呢?一起来看看答主们的回答吧。


《愚公移山》中为什么愚公就认为他的子孙会按照他的意志一直移山?

| 答主:阿鹅鹅鹅饿
都江堰,用了 2000 年了,还在用。
长城,用了 2000 年了,最后一次用是二战喜峰口。(知友指出最后一次战斗是晋绥军长城抗战)
良渚古城边上那几个,叫什么扁担山横塘山的,其实是个上下三层的复合式人造水坝,5000 年了还没退休,还在参与春播水稻的灌溉。
你现在下完雨之后去,还能见到里面蓄的水。
想想新石器时代末期刚进入聚落国家时代的人类,他们连生产铲子都不太方便,要花多少年集石堆土,才搞出来了一个这么大规模的水利设施?
再想想子孙后代在我们这片大地上连续营造了多少个百年,又连续受益了多少个百年?
百年之后还有千年,有那味了吧。你看,不是什么小说故事,这就是历史现实。

移山填海多么困难呢,付出的时间和成本多么巨大呢,你渺小的一生甚至都不会有回报。现实里可没有移山的天神啊。
是啊,所以他们可能还会问——
为什么要攀登最高的山?
为什么飞跃最宽的海?
为什么工程师要反复疏浚一条河道,为什么不随波逐流远走他乡?
为什么科学家要在去改造沙漠,为什么不放弃那些贫瘠之处?
为什么战士要去边界上的不毛之地巩固防线,为什么不直接投降?
为什么我们这个民族在洪水滔天的时候要去抵抗天地的伟力,而不祈祷弥赛亚方舟降临?
为什么选择战斗而不是逃避?

良渚的水利工程是如此宏大,今天的考古学家甚至需要依靠卫星测绘,才真正发掘出了这个三层水坝的所有结构。这一切,竟是 5300 年前的先辈们拿着木棒草绳构建的。
我们祖辈选择了这条道路,他们以我们脚下的大地为画布刻画的那些伟业震古烁今,而我们也在那些奇观面前开悟。
为什么选择移山填海的那条道路?
因为人的一生是他自己选择的伟业定义的。我们选择移山填海,我们选择成为自己的弥赛亚,我们选择铺展自己行走的康庄大道,并打败拦路的一切内外敌人。
所以不是愚公的子孙会去移山。而是移山本身定义了愚公一脉的民族精神,是那些移山填海的人,成为了他的子孙。

如果你明白自由不是简单庸俗的懒惰,自由是不向压迫和困难屈服。如果你由衷得感谢那些断头流血牺牲的人,感谢他们挖走了敌人压在我们头上的大山。如果你也决定为自己也为后人,成为那颗投下荫庇的参天大树。
那么很高兴认识你,同袍,同胞,同志。
这是 4200 年前
这是 1998 年


| 答主:也说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当代中国正在做的持续了半个世纪的「超级工程」就是「三北防护林」工程。
这项工程自 1978 年起,已经施工了 45 年,预计将在 2050 年全面完成,从始至终将历时 73 年,堪称当代人类「最宏大最狂热」的「改造地球」项目。
它的目的是彻底解决已困扰了中华民族千年的灾害——我国的水土流失沙漠化问题。
我们历史上曾经遇到的草原沙化、古国消失、黄河泛滥、游牧南移、西部干旱等等问题,或多或少都和水土流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整个工程覆盖 406.9 万平方公里,通过植树造林和草地恢复,有效对抗沙漠化。这么大面积的地面改造工程是人类历史未有过的。
那些从 1978 年开始时,就投入到这项工程中的大部分人,可能都看不到它结束时的样子。
工程的意义是造福无数未来的后人,给子孙留下一个绿色的中国。

整个项目分为八个阶段(流浪地球的感觉):
1978 年,第一阶段的工程开始,稳固尚未沙漠化的地区,保障北方农牧稳定生产。

1986 年,第二阶段工程。构建综合的生态经济防护林体系,助力当地居民脱贫致富。

1996 年,开启第三阶段,国家总投资达到78.57亿元,超过前15年的两倍多。前面提到的毛乌素沙地就是区域防护林体系建设的重点之一。
2001 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第四阶段工程启动。强调防沙治沙,大幅降低沙尘暴对北方地区的影响。每年流入黄河的泥沙量减少了 20% 以上。
2011 年,五期工程正式启动。在已有防护林基础上对成片区域进行综合治理。帮许多林区居民实现了脱贫致富,1500 万农民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2021 年,六期工程开启。引入更多先进的科技和精细化治理方法,预计将持续到 2030 年,届时,中国北方地区的整体生态系统预期将得到全面改善。
截至 2023 年,三北工程已累计完成造林和地面植被恢复 4.8 亿亩,项目区的森林覆盖率从 1977 年的 5.05% 提升到了 13.84%。
累计治理了 33.6 万平方公里的沙化土地,年平均沙尘暴日数从 1978 年的 6.8 天降至 2.4 天。
工程还累计治理了 44.7 万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地区。超过 3000 万公顷的农田得到了有效保护。使得中国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30 年的两代人努力下,绿地开始向沙漠进攻

以北京为例,曾经 90 年代,女生春秋天大风天出门都是要戴纱巾的,否则头发、耳朵里面都是土。
现在则一年中很少见到几天的沙尘天气,变化非常大。
90 年代北方常见穿着

从独自赶着驴车进入沙漠种树的老人,到整个国家范围的千百个林场,其实这种跨越七十年的工程,它最初一代的计划实施者,都很难看到最后胜利的喜悦。
但依然有一些东西,传承在一个家庭,一片地区,几代人之间。将目标坚持下去。
哪怕现在的人们生活节奏很快,大部分都希望在人生中做一些短期内就能看到结果的事。
但也依旧有一些人坚信着一些更长远的,依靠血脉和信念才能传承下去的东西,他们相信这代人付出,儿孙坚持,总有一天后人能享受到前人的遗泽。

就像种一颗大树。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看起来很傻,但的确很让人敬佩。
他们做的事情。
正如愚公移山。
很符合中华民族血脉里的一种浪漫。



题图:《航拍中国》

知乎热门文章


为什么不能说 20℃ 是 10℃ 的两倍?


你知道的最冷的冷知识是什么?


吃爽了是怎样一种体验?


本文内容来自「知乎」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

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点击【阅读原文】,看更多精彩回答

知乎日报
知乎官方订阅号,每日精选知乎热门、有趣内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