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方志四川”!
发现、认识、传承
革命烈士廖恩波事迹的故事
粟时勇
廖恩波,名承永,字恩波,又名昔昆,1901年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碑木镇元山子,是我姨父廖协群的叔叔。按辈分,我应称呼他为“叔公”。廖恩波早年就参加革命,20世纪30年代担任过中共四川省委代理书记,在中央苏区立过功,长征时按上级指示留守赣南打游击,后惨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我和我的老师与革命烈士廖恩波之间,有一段“发现、认识和传承”的故事。
我对此十分重视。回内江后,在与亲人、朋友和以前工作的同事聚会时总会请他们提供这方面的信息,但都像大海捞针那样一无所获。我方知要完成这个任务看似简单,实则很难。大年初二那天,是我家宴请亲人的日子。酒过三巡后,我又提起寻找革命先辈的事。父亲说,“你四叔粟和奎1938年参加共产党,1947年在宜宾高县被国民党军警逮捕后被关进重庆渣滓洞监狱。”我说,“这个我早就知道。”母亲一直对我靠自学考上大学而骄傲,看我对这件事这么认真,就说,“你三姑粟和培早年参加革命,1947年在自贡被捕关在国民党部队的团部,你的父亲花钱打点好不容易才将她营救出来,但她回内江仍然为迎接解放,搞宣传、演《屈原》《林冲》发动群众。”我知道父母的心思,他们是想让我在假期好好休息,以家人在新中国成立前参加革命这件事来交作业。在渠县糖厂工作的姨父廖协群弄清了事情原委后说,“时勇,我讲一个事,你看行不?”他简要地讲了他叔叔廖恩波的故事。我一听,立刻兴奋起来,这无疑是一个重大发现!姨父的头脑清晰、思维敏捷,在随后的几天里,他讲我听,逐渐整理出一则有关廖恩波的故事。
“我的父亲和廖恩波是叔伯兄弟,因此我称他为小叔。小叔的父亲因病去世得早,小叔母亲娘家家庭殷实,对出嫁的女儿也很关照,看他们母子两人生活困难,就把他们安置在内江近郊的白马镇,并为他们添置了一些房产、田土,靠收租金、粮食来维持家计。小叔的母亲是大家闺秀,很懂事理,她自己忙里忙外也要送小叔到学校读书接受教育。小叔在外面接触到新生事物,成天都在忙那些帮助穷人的事情。有一次,他又找叔奶奶要钱帮助别人,叔奶奶说,我又没有开钱庄,前不久家里的钱都拿去救济别人了。小叔说,‘那就把乡里的田土卖了变成钱嘛。’叔奶奶在街上的铺面本来就不多,全指望田土的收成养家,对此坚决不同意。两母子从来没有发生这么大的分歧,我的父亲出面进行调解也没有效果。后来小叔对叔奶奶说,‘外祖父看见我们没有生活来源,就把他节约下来的钱给了我们。现在我看见许多穷人没有吃的,我就想向外祖父学习,尽量把那些东西给穷人。我参加了一个帮助穷人的组织,想用家里的钱来帮助他们。’经过一番耐心的开导和说服,叔奶奶终于同意‘卖青苗’(即提前卖掉当年田土的谷物、甘蔗等农产品),凑出了60元大洋交给小叔,两母子又和好如初。
我以后才知道这笔钱的用途。原来,小叔在1919年北京爆发五四运动后就投身到革命运动中了。他在内江、重庆、成都等地发动群众抵制日货,参加爱国活动。在成都上学时,认识了王右木、吴玉章、杨闇公等,并于1922年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被推举为成都公立工业专门学校学生会主席,成为四川学生联合会的主要负责人。1926年初,经吴玉章介绍,小叔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党组织派他到川南的自流井,在盐场工人中开展革命工作。随后,他们在盐业公司建立了特别支部,地委工运委员刘远翔任书记,小叔负责组织工作。此时,不仅开展地下条件艰苦,还十分缺乏活动经费。小叔将这笔卖青苗的60元大洋带到成都,如数交给了上级党组织。1929年,党组织派他到川西特委,小叔先后负责学运工作、组织工作。次年,他在广汉发动和领导了声势浩大的群众性武装斗争。1931年担任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长,1933年8月代理省委书记职务。
小叔因一心一意忙于革命工作,回家时间很少。叔奶奶只有一个儿子,独自一人持家,经受了很多的困苦。小叔娘嫁给他后,也是离多见少,她在家上要赡养叔奶奶,下要抚育两个子女,对外还要负责商铺、田土管理,生活十分艰难。小叔参加革命,当地的许多人都知道,但叔奶奶待人客气,又时常接济邻居,所以小叔在黄昏、夜晚偷偷回家时还是很安全的。有一次,小叔刚回家,附近三泰和店的经理童伯高就慌慌张张地跑来叫他,‘昔昆快跑,民团来抓你了!’叔奶奶一听十分着急,她知道我对附近的地形很熟悉,就叫我,‘缉熙带路、缉熙带路!’那时我天天和同学朋友在镇上玩,这里有几条街几个巷一清二楚,就找了一条人少的近路带小叔去河对岸避险。我们在那里等候了好几个小时,得知民团的人离开才又回到家里。就是这一次,小叔给我们全家的人讲他为什么要参加革命的道理,要家里的亲人支持他、支持共产党。
此后,张老师他们继续在重庆、成都等地查阅各种档案、报刊等资料。我负责联系姨父,请他回忆与廖恩波有关的新情况、新线索。约过了半个学期,姨父告诉我三条新信息:一是他听小叔说过要去远方,好像是要去江西的中央苏区根据地。二是新中国成立后经张秀熟(1927年担任川西特委书记,1928年2月任中共四川省委常委,1928年5月代理中共四川省委书记。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川西区文教厅厅长、四川省副省长兼教育厅长)介绍,小叔的女儿廖先湜作为革命烈士后代到苏联留过学。儿子叫廖先体,因新中国成立前脑部受了创伤,新中国成立后被党组织安排在成都市商业部门工作。三是小叔的孙女也就是廖先体的女儿叫廖琳琳,在西南师范大学外语系读书。
根据这三条线索,系里研究决定,由张老师带队先去渠县、成都见廖协群、廖先体了解情况,后去江西原中央苏区范围进行实地调查。后来听张老师说起在江西调查的情况,真是一波三折。文档资料不全但还是浩如烟海,有点像大海捞针,又不知针放在何处。就在快要失去希望的时候,他们发现的一条信息一下就坚定了继续战斗的信念。原来,张老师他们在赣州所属的大余县(旧称大庾。1957年因字生僻改成大余)档案馆收藏的1935年《大庾报》中,发现了廖恩波、刘伯坚(1922年入党,出席了中共六大;到中央苏区后,任苏区工农红军学校政治部主任,参与领导宁都起义并任红5军团政治部主任,后任中革军委总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中央红军长征后,留在苏区坚持斗争)被五花大绑枪杀的照片。他们寻着这个轨迹在苏区留下的资料中一条一条地进行清理。“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们的梳理下,廖恩波到中央苏区的情景逐渐清晰:
此后,学院的学报刊登了张模超和我署名的《廖恩波烈士的革命事迹》一文,这是首次对廖恩波革命事迹进行全面、权威介绍,发掘的史料以及研究成果对四川党史研究事业有较大贡献。我的名字也第一次印在了正规的出版物上,让我由里到外地高兴了好些时日。2000年前后,四川党史研究部门编写四川党史时,还请张老师修改并提供了这个研究成果,《廖恩波烈士》也收录进了正式出版的党史著作中。
我从内江市委组织部调到省人事厅后,多次去成都廖先体家,一起怀念他的父亲,我的“叔公”。我们之间虽无血缘,但因与廖恩波的关系,我们认识不久后就成为了亲密无间的朋友。很可惜,他对新中国成立前的许多事想不起来了,只记得那些年吃了不少苦。新中国成立后受到国家照顾,有工作有家庭有女儿,生活很幸福、很满足。有一次他告诉我,女儿外语好,在峨眉山旅游时认识了一个比利时的蓝领,两人产生了感情,准备去男方家结婚。我说,“婚姻自由,是叔公他们打天下得来的,我们要支持。”不久我又去时,他拿出一张照片给我看,是那个比利时家庭迎接廖琳琳时,用中文、比利时文写的“欢迎回家”,他们特地将两幅红红的大字高高地悬挂在家门口。我一见就为之高兴,那天我们还专门为此喝酒庆祝。
转眼就到了2016年,我退休后应省纪委领导邀请,到机关刊物《清廉四川》任主编。那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全会上提出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家风建设。我灵感一闪,向领导提出编一本四川革命先辈先烈、历代先贤名人家风家训的建议,经采纳后书名定为《巴山皓月 蜀水清风》。我将廖恩波的革命事迹再一次进行了梳理,修改并增加了他在家风家训方面的内容。2017年,方正出版社正式出版了该书。2021年党的百年华诞时,省纪委请省社科院专家到机关讲党史,专家在大会上讲,“省纪委早年就十分重视党史研究,我认真阅读了你们编写并出版的革命先烈的家风家训,书中收集的史料充分,烈士的事迹感人,是一本党史学习教育的好读本。”课后,领导要求我们向方正出版社申请,再版《巴山皓月 蜀水清风》之《四川革命先辈先烈家风家训》。我们的要求得到方正出版社大力支持,他们用最快的速度为我们办理了再版事宜。很快,这本包含廖恩波烈士在内的家风家训增订本,作为了全省纪检监察干部学习党史的辅助读物。我每当看见这本书,就会感慨万千,不断重温20世纪80年代开始直到今天那些发现、认识和传承我“叔公”廖恩波的故事。
本文内容系原创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粟时勇(四川省直机关退休干部,四川省嫘祖文化促进会、长征女红军研究会成都办事处、四川省演讲文化促进会顾问。编写并出版有《干部分类教育学》等多部著作,发表《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心理承受能力》等多篇论文)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