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型国学培训机构“秦汉胡同”在全国多地的门店一夜关闭,让众多预付高额课时费的家长面临退款难题。这一“闭店”风波再次引发公众对教育培训机构“跑路”和退费难现象的关注:门店大面积关停、老板失联、老师辞职;更有甚者,前脚续费后脚关停,给家长带来极大困扰和经济损失。
学生背着书包走在放学路上。新华社记者欧东衢 摄
教育培训机构“跑路”事件如同一颗颗不定时炸弹,让家长们提心吊胆,不知何时就会被炸得血本无归。
机构是否还能继续开课?未用完的费用怎么办……家长该从哪儿交“放心钱”,又该从哪儿追回预交资金?
1
今年8月中旬,有秦汉胡同员工在社交媒体发布关于该公司快要倒闭的言论。8月26日,秦汉胡同在全国多地的门店“一夜关闭”,众多家长对此措手不及。本着对这个自称“20多年老品牌”的信赖,家长们往往一次充值几万元,买几百节课。现在,他们担心后续课程和费用“打水漂”。
无独有偶,今年2月3日晚,教育机构番茄田艺术天津津南永旺店突然闭店,闭店后机构将学生的剩余学费以转课形式解决,但接收机构无关且名额课时有限,家长不认可,公安及教育局介入调查。
10月15日,深圳“小马快跑Complex儿童成长学苑(深业上城全能中心)”的老板失联、老师提出集体辞职。
……
黑猫投诉平台数据显示, 2023年2月28日至2024年2月29日共计收到关于教育培训的投诉188115 单,其中11%涉及商家突然失联、“跑路”或倒闭问题。围绕预付费模式引发的乱象成为主要的“槽点”。
南京一家全国连锁培训机构的教学点内,家长在等候被辅导的学生下课。新华社记者李响 摄
为固定客源并增加资金,教育培训机构普遍推行预付费政策,即前期先把顾客的钱收进来,进而慢慢给员工发工资、付房租,甚至还可以挪出资金开新店。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培训行业的发展。但一些不法经营者恶意圈钱,其场地和设备均是花少量资金租赁而来,并在短期内吸引大量顾客办理预付卡,在获得预期的资金后卷款走人。
还有一些经营者之前一直正规经营,但由于盲目扩张规模,占领市场,导致资金链出现问题;此外,部分经营者因企业内部股东纠纷等原因,突然宣布停业。
此次“秦汉胡同”的闭店风波,根据其创始人王双强所言,是由公司经营不佳、资金链断裂、高管离职、网络舆论等多方影响所造成的。
2
2021年,教育部等六部门通知要求“实行预收费监管全覆盖”与“预收费银行托管”,校外培训预收费须进专用账户,且不得一次性收取或以充值等形式变相收超过3个月或60课时的费用,一次性收费不得超过5000元。
然而,现实中一次性交纳大额学费现象仍然存在。据《北京日报》2023 年 2 月 13 日报道,有美术教育机构推出的2023年春季新生收费价目表显示,48课时优惠完是16800元,96课时优惠完是28800元,144课时优惠完是39600元。还有研学比赛专项课包,价格在3600元到8800元不等。
又如广东省教育厅在开展校外培训“平安消费” 专项行动期间,发现某教育机构开展的学科培训促销活动,售卖包含80至200课时的培训套餐,一次收费服务最高达1.3万元/人。
为逃避监管规定,培训机构往往为学科课程巧立名目,或以“赠课”名义忽悠家长购买“大课包”。
收取高额费用后,学员及家长难以把控师资与教学质量。预付费交易属于消费服务类合同,却存在霸王条款多、消费受限、质量不符合标准、资金无保障等问题。消费者弱势,承担风险大。由于培训机构与学员之间的民事合同属于双方自愿签订,后续培训机构未履行合约时,学员通常只能走民事诉讼程序。若经营者以“经营不善”拒绝履约,消费者想谋求判定其恶意欺诈有难度。
当培训机构资金链断裂时,因为并不享有抵押或者担保,消费者为普通债权人。而机构不仅欠消费者的钱,也欠物业、银行等多方钱。按普通债权人打包受偿的原则,消费者只能获得培训机构全部资金的15%-20%作为赔偿。
此外,一些违规机构宛如狡猾的“变色龙”,被取缔后竟能迅速改头换面,或如幽灵般遁入线上经营的暗处,继续兴风作浪,严重扰乱市场秩序。而家长们犹如迷失在茫茫大海中的船只,这无疑加剧了市场的不稳定性。
提升校外教育培训机构信用监管实效性,关键在于优化信用监管路径。
3
教育部门积极采取行动,加大监管力度,切实保障家长和学生权益。由教育部建设统一的“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以下简称“全国监管平台”),将线上线下、学科非学科各类机构及其资质证照、预收学费、从业人员、培训材料、场所场地、培训课程等监管要素统统纳入,形成全国统一监管的“一本台账”。
同时,将培训机构注册登记、合规审查、年检年审、支付运营等全部纳入,接通银行监管账户,实时监管账户动态、资金大额异动、监管账户资金余额不足情况,基于基础数据智能分析,支持监管部门开展风险监测处置、行政执法等工作。
“校外培训家长端”在手机应用市场中的介绍。 手机截图
对于家长学生,全国监管平台通过“校外培训”家长端APP展示合规培训机构名单及课程,供家长学生自主选课、购课,还支持退费、评价、投诉等,通过对培训机构的强力监管和资金的有效保障,保护家长学生的合法权益。此外,全国监管平台还提供“先学后付”功能,如果学生选择开通“先学后付”功能的机构,将可以“先培训,后付费”,彻底防范“退费难”问题。
“校外培训”家长端APP可“穿透式”监管每一家培训机构通过全国监管平台开展的交易资金来源和走向,实现动态监测预警,有效防范“卷钱跑路”“退费难”问题。家长可在手机应用市场搜索“校外培训家长端”安装使用。
全国监管平台先后联动浙江省教育厅、重庆市教委、天津市教委等主管部门处置多起培训机构卷钱“跑路”事件,做好退费工作。
2023年6月浙江贝尔机器人“跑路”后,全国监管平台在接到浙江省教育厅的协助请求后迅速反应,从后台调集消费记录,退回所有7家分支机构未销课资金9万余元。从收到退费请求到全部原路退回,用时不到24小时;
2024年2月,天津艺境林培训学校因经营不善退费难,全国监管平台配合天津市教委将家长未培训课时的订单费用3万元全部原路退还;
2024年8月底,“秦汉胡同”因经营不善“一夜闭店”,全国监管平台第一时间将其在监管账户中未销的30多万元退回,切实保障了学生家长的切身利益。
河北、山东在全省范围内大力推动校外培训“先学后付”支付模式,全面有效降低家长学生的经济风险,保障家长合法权益。
4
2024年7月7日,在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一家围棋培训机构,孩子们在下围棋。新华社发(李恒摄)
这里提醒消费者注意以下事项:
一要看证照。培训前先查看机构是否在办学场所显著位置公示营业执照、办学许可证、培训收费标准,选择合规机构,人身安全和资金安全都有保障。从大量案例分析,无证无照“黑机构”易“爆雷”,倒闭后“卷款跑路”纠纷多。
二要看价格。义务教育阶段线上和线下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属于非营利性机构收费,依法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学科类培训缴费前先查看当地学科培训的政府指导价,违规收费可向当地价格主管部门投诉举报。
三要少缴费。培训机构不得一次性收取超过3个月或60课时的费用,一次性收费不得超过5000元。家长请勿一次性大额缴费,发生纠纷退费难。
四要签合同。使用《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2021年修订版)》,明确约定退费情形、退费方式等内容。一旦出现纠纷,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五要看专户。培训机构预收费须全部进入本机构培训收费专用账户,不得使用本机构其他账户或非本机构账户收取培训费用。监管专户能够有效守护预收费资金安全,家长缴费要认准机构监管专户,分辨不清的可向当地主管部门咨询。
六要依法维权。培训纠纷产生后,消费者可通过合规方式投诉维权,多渠道化解纠纷,勿传言、勿聚集、勿炒作。
七要树立健康教育观和科学消费观。家长应尊重孩子成长规律,关注孩子身心健康,勿盲目跟风培训;增强消费权利意识、消费保护意识、培训安全意识,避免落入“打折限卖”“大额充值”等消费陷阱。
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帮助学生和家长正确认识教育培训的目的和意义。同时,学校可以与教育部门合作,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向家长反馈相关信息,为家长选择培训机构提供参考。
教育部门要持续加强监管,严格执法,对违规的培训机构进行严厉打击,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作,形成监管合力,共同维护教育培训市场的秩序。
教培事关重大,涉及重大民生。只有家长、机构和教育部门三方共同努力,才能筑牢教育培训费用监管的“安全堤”,让教培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欢迎关注瞭望智库视频号
库叔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