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美好新民勤主题征文优秀作品:家乡的吃食

民生   2024-12-19 09:37   甘肃  




家  乡  的  吃  食

文/孙玉霞


家乡的吃食虽不比南方吃食那般讲究和精致,但应季的家常菜却五花八门,地域特色鲜明,其中能上得了席面的也不少。牛骨膏、羊肉、沙葱、辣酱这些吃食还有了自己响当当的品牌,走到了五湖四海,慰藉客居在外的民勤人的思乡之情。

民勤地处西北,冬天漫长寒冷。记忆中,很少能吃到新鲜的绿色蔬菜。那时,村子里家家户户食用的都是晚秋时节储藏在地窖里的土豆、萝卜、白菜、胡萝卜、茄莲,当然还有腌酱的咸菜和夏季时晾晒的干菜,比如茄皮子、辣皮子、萝卜片、芹菜、豆角干等。如今,生活条件变好了,蔬菜大棚雨后春笋般地建起来,四季都能吃到各样新鲜的蔬菜,甚至都能吃到南方菜,比如莲藕、竹笋、山药、鲜姜、各种物美价廉的菌子等,但冬天腌菜、酱菜还是少不了。家里除了腌的过冬的白菜、包菜外,沙葱也成了常青菜,登堂入室。腌沙葱、酱沙葱,沙葱炒鸡蛋、沙葱水饺,凉拌热炒,换着花样地吃,百吃不厌。身残志坚的家乡人任培寿,发现了沙葱的商机,创立了自己的沙葱美食品牌,并通过电商平台,远销省内外,开启了家乡特色产业的致富路。昔日的沙苗苗,如今已经出圈,亮相天南海北餐桌,成为造福一方群众、助力乡村振兴的亮丽名片,和民勤的羊肉一起成为沙漠绿洲中的美味奇迹。

提及民勤羊肉,最令人垂涎的就是手抓羊肉。忙碌了一季的人们一进入冬闲时节,就讲究冬令进补,于是花时间研究大吃二喝,膳食增补,除了腌咸菜、泡酸菜、酱菜,冬天最暖胃暖心的就是羊肉了。三九天气,斩了家里养了一年的羯羊,骨头带肉,分成小块,冷水下锅,大火烧开,清掉血沫,加少许盐和生姜,慢火炖煮。咕嘟咕嘟,肉在铁锅里欢快地唱着歌,唱得屋内热气腾腾的。当羊肉的清香混合着生姜甘甜微辣的气息弥散开来的时候,整个屋子里就缭绕着幸福满足的气息。在大家的寒暄之中,掌勺的人撮起嘴,吹开锅盖上的蒸汽,将一大盆肥瘦交融、原汁原味的手抓羊肉捧上桌,立刻,异香四散突围,冬天的寒冷就被赶走了。吃完了肉,用肉汤做的一大锅米面条也熟了。米、面、肉、汤和而不粘,香菜、韭花点缀其上,层次分明。满满地端上一碗,夹一筷头,贪婪地送进嘴里,独特的香味瞬间就在牙齿和舌尖跳跃开来,下上自家腌制的咸菜、酱沙葱,拌上苏武小镇的辣酱,一碗羊肉米面条就吃出了热烈豪迈的丰盛气象。

夏季果蔬丰收,素味炒菜清热消暑。“一亩菜园十亩田。”在农家,几乎每家每户都有菜园子,园子中有各色的新鲜蔬菜,青翠的葱韭呀,绿生生的菠菜呀,弯弯的黄瓜呀,一掐就出水的生菜呀,都适宜凉拌着吃。而茄子、辣椒、豆角等等则可爆炒。这个季节,最受宠的家常菜就是炒茄辣,它几乎霸占了餐桌的四季。这道菜以茄子和辣子为主要食材,辅以西红柿,有的人家还会根据季节的不同,添加萝卜、豆角、土豆和小芹菜,不需要多么考究的烹制,一道酸辣爽口、开胃下饭的茄辣菜就做出来了,配上妈妈的手工碱面,那绝对是味蕾的享受。对于那些漂泊在外的家乡人来说,手工碱面和茄辣菜不仅仅是一碗普通的家常饭,更是承载着浓浓乡愁的美味回忆。

(图片来源于网络)

春天是野菜的天下,一把野菜,是家乡和春天的味道。下一场春雨,闲滩空地、田埂上、水渠边,团团簇簇的麻曲曲破土而出,青嫩蓬勃。这时,麻曲曲就成了人们的最爱,堂而皇之地跻身为绿色食品家族的重要成员,阔气地被端上了桌。麻曲曲,又名苦苦菜,味甘微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利肺养胃的功效,倍受家乡人们的青睐。它做法简单,用开水一煮,撒上盐,倒上醋就可以吃了;讲究一点的炝上香油,放上蒜末和小米椒,味道更好吃。岁数大一点的人,从地上干活回来,吃一碗麻曲曲面条儿,解渴提神,比吃山珍海味舒畅多了。“春风吹,苦菜长,荒滩野地是粮仓。”饥荒年代,家乡的麻曲曲是一道难忘的“救命菜”,寻常百姓家的饭桌上一年四季都有,为了填饱肚子,有的人家天天都在吃,春夏秋吃新鲜的,冬天吃干菜,麻曲曲苦涩的乳汁陪着大西北的祖辈们度过了无数缺粮少食的艰难岁月。时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吃惯了大鱼大肉,反倒稀奇起了麻曲曲,麻曲曲又成了饭桌上的座上宾,成了人们舌尖上的美食,和同是清热去火的苜蓿芽争抢风头。“三月的苜蓿四月的草,再不吃就要老。”每年三四月份苜蓿刚冒出嫩芽的时候,秀气、鲜嫩。风和日丽,田间地头就多了掐苜蓿芽的身影,老老少少,提包挎篮,轻轻一揪,就是一把,一会儿就满包满篮。宝贝似的带回家,凉拌、煮汤、清炒、包饺子,味道特别鲜美,是名副其实的野菜之王,怪不得又被称作“金花菜”。两千多年前,当苜蓿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饲草由西域传入中原地区的时候,它就注定会与中原人民有一场最美丽的舌尖上的相遇。困难时期,作为牧草的苜蓿,成了乡亲们的救命粮;物质丰裕的今天,它成了人们返璞归真的美好生活的享受。

(图片来源于网络)

清明过后,天气变暖了,草长高了,花开了,这时端午节来了,家家户户开始准备过端午的吃食。油饼卷粽子是一定要做的。先用刚烧开的水把掺有薄荷叶的面烫熟,揉成面团醒发十多分钟,搓成长条,揪成小剂子,擀成盘子大小的薄饼,待油沸后,将薄饼沿油锅边沿下入,炸至两面金黄,控油捞出,又酥又软的油饼子就做好了。泡好红枣和糯米,准备好花生、葡萄干,蒸粽子的工作就开始了。把糯米、红枣、花生、葡萄干放入盆子里,上锅蒸熟。稍凉后,拿筷子搅拌均匀,喜欢吃甜的就加白糖或蜂蜜,最后用油饼子裹卷起来,就可以吃了。油饼外酥内软,粽子软糯香甜,光是看一眼就直流口水,走亲串友的客人吃起来哪里还顾得了斯文的形象呢!除了端午那天的油饼卷粽子,各家前两三天都是要发面蒸扇子馍馍的。顾名思义,扇子馍馍形状呈扇形,面层通常为四层或五层,每一层抹上香油,撒上姜黄、红曲、薄荷叶、胡麻盐,最上层压上花边,或蒸或烤,一个多小时后,一个个形状可爱、香气扑鼻的扇子馍馍出锅了。家乡端午节蒸扇子、送扇子的风俗由来已久。史载,民勤的大部分户族是明代洪武到成化年间从江浙一带迁徙而来。在迁徙的过程中,江浙一带的文化习俗也流传下来,其中就包括端午节的风俗。在浙江宁波,自古就有端午节发庚贴和制扇子、送扇子的风俗,但我们当地没有竹扇和芭蕉扇,家乡人们就创造出了面扇子。蒸上扇子,在端午节这一天,赠友送亲,以寄托美好的愿望和祝福。后来上了学,老师给我们讲了端午节的来历,讲屈原投水,讲人们包了粽子投到水里是为了喂鱼,鱼吃了粽子,就不会吃屈原了。我们那时就对端午节心生敬畏,认为屈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世人为了纪念他,还专门设立了端午节。又满心遗憾,家乡没有河,做了油饼卷粽子也没处去喂鱼。不过,端午节做粽子、蒸扇子的仪式是必定要的,多少年来,它承载着家乡人的情感和文化记忆,代代相传。

(图片来源于网络)

端午节之后的大节就是中秋节了,中秋节是一定要吃月饼的。记得小时候,领居家同辈的老哥在县城上班,家里条件好,每逢中秋节,都会从商店里买来精致的压花的月饼,馅是五仁的,青红丝、花生仁、核桃仁、芝麻,应该还有鸡蛋和白糖,绵软带酥,非常香甜。老哥为人和善,我们三五成群地跟着他家的孩子去他们家里蹭月饼吃,他从来没给过脸色,很大方地将月饼一分为二,等人人手里有了月饼,他家的盘子里也空了。吃了五仁月饼,再吃妈妈蒸的月饼,竟觉得索然无味了。如今,超市里各式各样的月饼令人眼花缭乱,包装更是豪华精致,味道大多甜腻,无论怎么吃,都吃不出小时候的香甜了,反倒恋上了家里的蒸月饼。“五月端午穿出来,八月十五端出来。”大人们蒸月饼的排场不亚于一场高端的美味盛宴。发好的面,柔软富有弹性,擀好的面层薄厚均匀,以面点挽成的五彩“花瓣”层层绽开,宛如花盘,大的像车轮,小的似满月,寓意“花好月圆,五谷丰登”,等月亮上来,家家端出月饼,祭拜月神,表达家人团圆,风调雨顺的美好愿望。随着快递行业的发展和直播市场的火爆,家乡的月饼走到了全国各地,让远在他乡的游子无论身处何地,都能吃到妈妈的蒸月饼,都能感受到家的味道。“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家乡的蒸月饼,它不仅承载着家乡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更是岁月流转和温暖亲情的见证。 

中秋一过,天就渐渐凉了,树叶也开始变黄飘落了。忽然有一天,雪来了,气温骤然下降,转眼,就进入腊月。“腊八不吃粥,来年不丰收。”到了腊八的时候,人们要吃腊八饭。腊八饭多用粮食、玉米、豌豆、大豆等煮汤,下宽板面条做成。家乡这边的腊八饭有许多讲究。“荤冬至,素腊八”,腊八饭一定是素的,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对来年丰收的祈愿;“腊八粥,稠敦敦,麦子长得牛腰深”,腊八饭要做好,不能太清;“腊八饭,黑洞洞,田苗长得密缝缝”,腊八饭还要早早吃,谁家吃的早,来年庄稼成熟早;腊八饭用的水,一定要是凌晨就挑来的井水,最早打上井水的人,就叫抢到了“金马驹”,预示着要发财。外出的人,腊月回家,吃上这样一碗香喷喷的腊八饭,真的就忘掉了在外的寒风和冰雪。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莫过于春节了。一过腊月二十三,家里就忙起来了。女人们开始发面,等发好了几盆面,就开始蒸花卷,囊干粮,炸油果、油棒子,然后放到冷屋子的大锅里、瓷缸里,正月待客时随吃随取,而宰猪杀羊的事就是男人们的了。到了腊月二十七八,煮肉、卤肉、炸肉丸子、压肉,整个空气中都是浓郁的年味儿。

卫生打扫完了,年货置办齐了,在外闯荡的人都回家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除夕到了。除夕除了必须要包饺子之外,家家都要做上一桌的菜,少则六个,多则八个、十个,荤菜素菜,热菜凉菜,盘子挨着盘子,碗挨着碗,大人们满脸含笑,温存地看孩子们边吃边闹。当新年的钟声响起的时候,一年就过去了。

四季变换着颜色,不变的是家乡的味道,它承载着满满的乡情,将深藏在味蕾中的故事娓娓道来。

民勤圈子
民勤圈子,是民勤生活服务微媒体,为您介绍民勤的风土人情,让在外的游子感受家乡的味道,见证家乡的变化,发布吃、喝、玩、乐、游、购、销等信息,欢迎关注!(不接广告业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