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1949年之后,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历史变迁带来了农村医疗卫生服务队伍的变化。从最开始的“赤脚医生”,到改革开放之后的私人诊所营业者,再到新时代的职业医生,乡村医生一直承担着乡村居民健康的“守护人”和乡土社会卫生医疗体系最后“守门人”的责任。
乡村医生的身份角色随着中国农村的社会变迁而变化。如今的乡村医生,承担着广阔农村区域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从各种基础医疗卫生数据的收集到基本的公共防疫防病工作,再到众多老年病慢性病的情况记录与相应的药物分发等——的同时,也承担着乡村居民的日常“小病小灾”的诊疗工作。他们的工作状况既关系着整个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运转,也直接与乡村居民的健康密切相关。另外,乡村医生中有的可能是专职大夫,有的也同时是种田的农民,还有的同时做着小生意,甚至是兼职网约车司机。他们的工作与生活显示出了独有的特征,与乡民和乡村生活紧紧相连,与卫生机构和政府任务紧紧相连;他们承担着关乎国计民生的卫生健康事业的重担,守护着乡村,其工作与生活也充满着乡土气息。
近年来,乡村医疗站点的建设与乡村医生队伍的建设取得重大进步:乡村医生的教育水平显著提升,超过一半的乡村医生接受过医学专业教育,在当地社会声望高,收入有一定的保障,能够参加各级医疗卫生部门的医务培训等。乡村医生的工作与生活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乡村医生这一群体,在传化慈善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于2023年暑期,以线上电子问卷与线下面对面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该群体展开了社会调查。调查的具体内容包括:乡村医生的工作任务、乡村医疗站的工作环境、日常的诊疗工作的开展,以及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完成过程;调查内容还包括乡村医生的职业生涯过程(如何成为乡村医生、在工作学习中如何提升等)、收入及日常生活等。
通过这项调查工作,我们希冀能够发现乡村医生当前的工作与生活状况,能够让更多的人理解乡村医生在中国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核心地位,能够唤醒更多的人对于乡村医生这个群体的关注,最终为建设更好的中国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供基本的素材。这次调查的线上电子问卷经回收得到了1047份有效问卷数据,涵盖了贵州、江西、四川、云南4省的乡村卫生站的乡村医生;线下面对面的访谈对象包括安徽、贵州、江西以及云南4省中的4个县23个乡镇27个村的57位乡村医生、137位村民、10位卫生院工作人员,访谈材料共计101万余字(具体情况见表0-1)。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对涉及的行政区划(包括县、乡镇、村)进行了匿名化处理,4个县分别命名为水县、红山县、银洞县和青门县。
书中所有图表,如未特别注明出处,则全部来自调研材料与数据;书中的百分比数字,因为有小数点问题,所以加总可能不完全等于100%;书中引用的网络资料,访问时间统一为2023年11月9日。
在电子问卷发放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传化慈善基金会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项目组的大力支持。在线下的访谈调查过程中,我们得到了上述4省中4个县的卫健委工作人员的大力帮助。这次调查的早期准备中,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当代中国研究中心的“当代中国思享会”提供了理论讨论与交流的平台。在线上问卷调查的实施阶段,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中国社会调查与研究中心承担了具体的调查实施与资料收集工作。在后期的资料分析过程中,我们得到了众多学者与学生的支持。
整个调查由孙秀林、王天夫和游睿山统筹,特别感谢沈原与刘世定老师提供及时的理论讨论与不竭的思路创见,罗婧参与了前期的理论讨论。感谢王飞与周文菁周到细致的协调,感谢余鸿飞与訾新宇事无巨细的付出与负责到底的实施。在此一并谢过。
整体框架与章节安排由孙秀林、王天夫和游睿山完成,初稿的统合与最终的统稿由孙秀林完成。本书的资料分析与文字写作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王天夫、孙秀林和游睿山参与并指导了每个章节的撰写讨论和逻辑梳理。各章节具体内容的撰写人员如下所示。
内容简介
中国乡村医生:职业生涯与群体肖像
孙秀林 王天夫 游睿山 等著
2024年9月出版 / 定价98.00元
ISBN 978-7-5228-4045-1
内容简介
在传化慈善基金会的资助支持下,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于2023 年通过线上电子问卷与线下面对面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乡村医生群体进行了全面的社会调查。本书立足于此项大规模社会调查的材料,运用量化数据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从制度变迁、群体肖像、职业发展、工作内容、收入状况、村民就医选择、基层医疗体系等多个侧面,详尽描述了乡村医生这一职业群体的生存状态。本书不仅仅是对乡村医生这一群体的记录,更是对中国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未来发展的深刻思考。
作者简介
孙秀林,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社会学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基层治理、城市社会学、空间分析、社会心理学等。
王天夫,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兼任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分层与流动、城市社会学、家庭社会学及数字社会等。
游睿山,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当代中国研究中心副主任。曾任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亚太部主任,北京群学城乡社区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市社会学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城乡社区发展、基金会管理。长期从事城乡社区发展、筹款、基金会管理咨询等工作。
目录
( 上下滑动浏览 )
推荐阅读
中国医师:群体特征与工作状况
闫泽华 吴英发 王天夫 等著
2023年4月出版
ISBN 978-7-5228-0741-6
“中国医师调查”是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在中国医师协会人文医学专业委员会的支持下,于2020年12月针对我国医师群体开展的自主课题,旨在全面和深入了解医师群体的基本情况、群体诉求,以及在当前社会转型背景下的医疗观念等。本书正是在此次调查基础上写作而成,希冀能够对医师诊疗过程和考核体系被迫“嵌入市场化”的现象进行反思,为我国医疗改革提供参考,为全社会重建对医师的崇高职业价值和人文精神的认识,营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助力“医者仁心”和“尊医重卫”的医患互动环境的最终形成。
中国医师:转型、困境与前路
罗婧 王天夫 等著
2024年9月出版
ISBN 978-7-5228-4119-9
这是一部深入探讨中国医疗体系转型和医师群体困境的学术著作。本书通过清华大学社会学系联合中国医师协会人文医学专业委员会于2020年12月针对全国各级医院的1万余名医师开展的“中国医师调查”的丰富数据,作为“中国医师”研究系列的第二本著作,延伸了前一部《中国医师:群体特征与工作状况》的未尽之探讨,分析了医疗市场化、科技应用、医患关系等多个面向对医师群体的影响。
针对医疗转型中遭遇的难题和困境,书中总结了五个转型迷思:医疗面临的道义悖论、市场机制的双重影响、科技认知带来的量质冲突、绩效运作带来的两面性、医师发挥主体性与外在约束的碰撞。本书将医疗置于整个社会变迁与发展中进行了探讨,为医疗转型走出悖论、突出重围提供启发。
策划:张思莹
编辑:张思莹
审校:柳 杨
想了解更多书籍详情或购买,请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