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造 ▎西安:以“六动”赋能智能建造,以“六链”引领产业发展

文摘   2025-02-10 12:04   北京  

我不是在劝你订杂志

是想跟你一起打开生活

点击订阅

2022年,陕西省西安市被列为国家智能建造试点城市之一,西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抢抓全国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建设机遇,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汇集八方“智”慧,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以聚合优势“能”级,推动建筑业产业发展,为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西安力量。


2024年,西安市在落实智能建造试点工作过程中,遵循“一年打基础、两年出成果、三年作示范”的指导方针,以“六动”赋能智能建造,积极推进智能建造的创新战略。通过试点工作支持建筑业企业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培育了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初步取得试点成效。


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


“六动”赋能 成效显著


一是以顶层“带”动,明确智能建造发展路径。西安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智能建造领导小组,出台《西安市推动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实施方案》《西安市智能建造试点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等系列政策文件,明确工作目标、主要任务以及保障措施,确保各项试点任务扎实推进。同时,充分发挥开发区产业优势,率先在西咸新区、高新区、经开区、航空基地等开发区打造智能建造产业先导区,目前已计划引进5家建筑工业化、智能装备、装配式装修等企业在先导区投资,加快补齐智能建造产业发展短板。


工作人员现场演示智能机器人作业


二是以部门“联”动,夯实智能建造政策基础。西安15个市级部门联合出台《西安市支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进一步做好助企、惠企、强企工作,大力提振市场信心,鼓励企业做强做优。西安市每年拿出3 000万元左右奖补资金,支持建筑业企业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鼓励企业提档升级、扩大产值规模,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是以创新“驱”动,加快智能建造产业发展。西安推动智能建造链主企业与高等院校建设“四主体一联合”技术研发平台,邀请企业、高校、研究院等专家学者,积极参与智能建造产业规划、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课题研究;通过建立智能建造技术可复制应用清单,将无人电梯、5G塔吊、建筑机器人、智能测量设备等智能建造装备列为推广对象,把智能装备的应用纳入文明智慧工地建设中,目前全市已有100余个项目应用了这些技术,有力提升了施工效率,降低了安全风险,减少了人力成本。


四是以研究“推”动,健全智能建造标准体系。西安启动2024年智能建造标准体系编制工作,制定智能建造总体评价标准,逐项编制工业化建造保障、信息、体系和施工标准等6项相关技术标准,通过发布一批地方标准、行业指引、政策指南,引导行业加快转型升级速度。


五是以横向“互”动,扩大智能建造场景应用。西安在政府投资或国有投资项目中加大智能建造技术应用占比,在城中村改造、轨道交通、城市更新、市政基础设施微改造等项目中率先推广BIM(建筑信息模型)、装配式标准化构件、“互联网+智慧建造”等技术,并逐步向房地产开发项目推广智能建造技术。在沣然居、文教园EPC(施工工程总承包)项目中,通过应用BIM正向设计、施工协同平台等技术,减少了返工返修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确保了工程质量,经测算在全阶段实施期间能够缩短工期25天,累计创造经济效益657.31万元。


六是以示范“拉”动,强化智能建造引领作用。在积极推进智能建造试点工作过程中,西安确定31家智能建造产业链企业,打造12个智能建造示范产业基地,累计创建41个智能建造试点项目,总结出数字化协同建造平台、智慧工地系统技术应用、建筑施工碳排放计算等34个可复制推广的智能建造技术应用场景。西安连续4年组织智能建造观摩活动,观摩人员超10万人次,通过观摩活动有力宣传了智能建造技术应用成效。


绿色建筑全国重点实验室示范中心


“六链”引领 再攀新高


下一步,西安市将以“十四五”收官、“十五五”规划编制为发展方向,制定《西安市智能建造千亿级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构建“1+6+N”智能建造产业发展体系,编制“1张”西安市智能建造产业链发展图谱,明确“6条”产业发展路径,孵化“N”个生态场景,创新发展建筑行业新质生产力,力争到2030年培育具备智能建造全产业链建造能力的工程总承包企业5~10家,实现全市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产业规模达到千亿级。


观摩会活动现场

一是打造智能建造“数字引领链”。全面推广BIM技术在规划审批、正向设计中的应用,延伸智能建造全过程数字化应用环节,形成涵盖咨询、设计、生产加工、施工装配、运营等建筑领域全生命周期融合一体的智能建造数字化产业。


二是打造智能建造“两化融合链”。推动建筑产业工业化、信息化“两化”融合,构建“总部基地+产业园集聚”空间布局,积极发展建筑智能化装备制造产业,推进先进制造装备、智能化设备以及工程机械等相关建筑智能化装备的研发和制造,扩大建筑智能化设备应用范围,提升建筑施工效率。


三是打造智能建造“信息互联链”。推动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建设,鼓励企业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技术,建立集建筑业采购、供应、信息发布与数据库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管理平台,以全要素信息化管控赋能项目管理,实现数字技术与现场监管的深度融合,提高建筑施工精细化管理和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水平。


四是打造智能建造“绿色低碳链”。培育壮大绿色建材行业骨干企业,积极推行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工作。以大规模设备更新和以旧换新工作为契机,推动低碳建材、可再生材料、光伏建筑一体化、氢能工程机械等低碳材料、节能设备广泛在重大民生项目、重点产业应用。


五是打造智能建造“人才培育链”。健全智能建造学科培育体系,引导西安交通大学、长安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设置智能建造相关专业;推广职业技术教育“校企合作+”新模式;推动建设一批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基地等职业教育培训基地。


六是打造智能建造“研发创新链”。开展智能建造科学技术创新,支持企业成立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新型校企合作创新平台;全面推行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工程咨询建造组织模式,通过新型建造组织模式促进智能建造技术在设计、生产、施工等环节的深度融合。



原文见《建筑》2024年第12期




供 稿:西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编 辑:张 璐


建筑杂志社
住建部唯一直属期刊出版单位,是住建系统重要舆论阵地。 ■《城乡建设》杂志(半月刊,1956年创刊,邓小平同志题写刊名) ■《建筑》杂志(半月刊, 1954年创刊,朱德元帅题写刊名) ■《未来城乡研判》(内刊,不定期出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