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在劝你订杂志
是想跟你一起打开生活
春节,是辞旧迎新的时刻。人们除旧布新,放下一年的疲惫,沉浸在浓郁年味里,尽享幸福美满。中国传统村落——阳山村也积极组织了各类春节民俗文化活动。剪窗花、写春联、贴年画、挂灯笼、放鞭炮、包饺子、守岁、拜年…… 一个个习俗,孕育出独属于中国的 “年味”。以庄重的仪式感,彰显对春节的重视,祈愿新年万事顺遂。
笔墨迎春传年味,新年祈福写春联,书法家们挥毫泼墨,将新年的祈愿浓缩于笔端,笔锋游动之间,一张张带着美好祝愿的“福”字跃然纸上,为桃源村的百姓送去新春的第一缕文化馨香和美好祝福。
春节期间,大头娃娃是少不了的特色表演,大头娃娃们各个笑容可掬,夸张诙谐的动作渲染人间的欢乐喜庆,表达迎新纳福、消灾解难、安居乐业的吉祥寓意,配合着锣鼓队的演奏,整个桃源村洋溢着一种热闹欢快的气氛。
每到热闹喜庆的节日,人们都会舞龙庆祝,而最为热闹的节日——春节也自然不会缺少在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用舞龙祈祷龙的保佑,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非遗陆墟马灯起源于清朝末年,是阳山地区民间文艺活动的主要项目之一。手拿彩旗、腰别马灯的表演者,表现着马的疾驰,奔跳、徐行,表演者们左手叉腰,右手拿着道具,按照锣鼓的节拍,由慢到紧碎步前行,有条不紊的跑跳、穿阵,为桃源村村民们送上新春的热闹与祝福。
小朋友们正在品尝由现场制作的麦汁年糕。过年做年糕、吃年糕,是无锡地区的传统习俗。年糕形如薄砖,晶莹剔透,柔软细腻,香糯丝滑。因“糕”与“高”谐音,过年吃年糕有“年年高”的吉祥寓意。
萝卜丝饼是无锡春节的传统美食,白萝卜擦丝,上下两面混上面糊,放进油锅,一会儿就变成了油滋滋、金灿灿的小吃。刚出锅时,咬上一口。萝卜丝绵软,清甜鲜香,已经融进面糊里,一口下去是冬季温暖的味道。
剪纸作为无锡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之一,凝结和展示了吴地人民淳厚隽永的民情与风俗,更延续了广大劳动人民对传统非遗文化艺术的传承与热爱,非遗传承人用一张张中国红的剪纸作品表达辞旧迎新、接福纳祥的美好愿望。
无锡精微绣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迄今已传承2000多年,其精巧而微细,形神兼备而意趣无穷,数种色线呈现明暗层次和自然光彩,微小卷幅描绘天地万物和人生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