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明杰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
复旦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站长
复旦大学企业发展与管理创新研究中心主任
“三思派”特约专家
人类在开创数智时代的新事业新生活,面临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需要重新认知人类自己,更需要有开阔的视野和科学的认知,把握数智时代底层逻辑,前瞻思考数智时代的未来发展可能显现 5 大趋势。
01|数字智能技术全面融合创新
数智时代的未来首先表现在数字智能技术全面融合创新,在未来有无限发展的空间,并将嵌入到人类社会、政治、经济、产业、科技、企业、居民生活工作等所有的方面,其中,人工智能(AI)、区块链以及元宇宙作为三大前沿科技领域,其融合创新正引领着新一轮的产业变革,影响企业生产运营与服务提供。
第一, AI技术与新一代互联网、物联网的融合。随着AI技术的不断成熟与新一代互联网(web2.0)、物联网(IoT)设备的创新以及普及,三者之间的深度融合已成为推动数智时代发展的重要驱动力。AI通过强大的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为互联网、物联网设备提供了更为智能的决策支持,实现了从数据收集到价值挖掘的全链条优化,提升了生产线的智慧程度自主配置生产的水平,还通过预测性维护、能效优化等手段,显著降低了运营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推动智能制造的全面升级。此外AI与互联网、物联网的融合也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如智能交通、环境监测、公共安全等领域的数字智能化升级,逐步构建起更加高效、便捷、宜居的城市智慧生活环境。
第二, 区块链技术以其去中心化、透明性和不可篡改性的独特优势与数据分析技术、AI技术的融合,正逐步渗透到金融、供应链管理、版权保护等多个领域,成为构建信任机制、提升数据安全性的关键工具。例如在金融领域,区块链技术与数据分析、AI技术的融合可以为跨境支付、供应链金融、资产证券化等场景提供了更为智能高效、低成本的解决方案,促进了金融产业、金融企业的金融服务更具的普惠化与个性化发展。此外这些技术的融合在企业供应链管理中可以通过实现数据信息透明与共享,有效降低了运营风险,提升了供应链的协同效率与整体竞争力。
第三,元宇宙作为虚拟与现实深度融合的下一代互联网形态,是与数字技术、AI技术密切融合的产物,有着广泛的发展空间。元宇宙打破了物理世界的限制,可以为用户提供了沉浸式、互动式的数字体验空间,催生了新型的社交、娱乐、教育等应用场景。在元宇宙中,用户可以自由创造、探索、交易数字资产,享受前所未有的数字生活体验。未来随着5G、6G、VR/AR等技术的不断进步与普及,元宇宙将与企业的数字孪生等技术融合一体,应用于数智企业的虚拟运行和管理,有助智能化生产和服务,提高数字资源配置效率,培育核心竞争力提高价值创造的水平。
02|数字经济智能化发展
未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不断突破与融合,数字经济越将表现出智能化的形态,例如,在零售领域,电商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消费者行为,实现智能化的精准营销与个性化推荐,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体验与购买转化率。同时,数字经济智能化发展也催生了众多新兴业态,如智慧在线教育、数字远程医疗、数字智慧金融等,这些领域的发展不仅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也为经济增长开辟了新的空间,对就业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数字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催生了大量新兴职业,如数据科学家、人工智能工程师、区块链专家等,这些职业的出现为求职者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选择,也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2024年3月17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等发布的《产业数字人才研究与发展报告(2023)》指出,当前我国数字人才缺口为2500万至3000万,且缺口仍在持续放大。报告建议,面对数字人才紧缺局面,建立数字人才全链条生态体系,多措并举提高数字人才存量,提升数字人才质量,培养更多的“高精尖新”数字人才,成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当务之急。又如,随着数字智能技术的融合创新与应用,数字贸易新形态新范式正在逐步推动全球贸易模式的深刻变革,数据分析技术与区块链技术的引入增强了贸易双方的互信,智能贸易结算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实现了贸易结算过程中资金流、单证流信息的安全有序流转与自动核验,极大提高了贸易结算的效率和透明度。这一变革不仅降低了交易成本,还为全球贸易的便捷化和高效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03|数字智能社会发展
在数智时代,数字智能社会一定是未来发展的标志之一。其中智慧城市、教育模式与医疗健康领域将率先数字化智能化。
智慧城市的建设是数字智能化时代城市发展与治理的必然趋势。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的深度融合,通过数据分析与预测,城市管理者能够提前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城市管理者能够迅速针对问题,实现对城市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与精准分析,从而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方案。
又如,AI技术的发展一定会极大影响未来的教育和教育方式,智能化教育可以使针对学生的个性化教学成为可能,教育机构可以根据不同学生制定完全不同的培养教育方案,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与需求,灵活选择学习内容与方式,实现知识的有效吸收与转化,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事实上,人工智能技术的至今为止取得的成就,已经证明其能够成为教育的重要辅助工具。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形成的ChatGPT这类生成式大模型已经具有多种功能,能够基于在其训练阶段扫描的数据文本、模式和统计规律等来生成回答,能够快速根据问答的上下文进行互动,甚至还按照使用者的要求能完成撰写邮件、视频脚本、文案、翻译、代码,写论文等任务,其写出来程序代码可以媲美资深程序员,其绘制图画十分美丽大气,撰写的论文逻辑合理文笔顺畅,难以辨别真伪。当这样的工具作为一种辅助教育的工具时,可以用来帮助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帮助理解知识难点,帮助写文章写论文,查找文献、帮助不同语言转换,疑难问题解答等等,应该是一种新型有助教育目标实现的工具。现实中AI其实已经开始进入教育领域,多国政府教育管理机构已经制定相关政策法规鼓励教育过程中采用AI技术。然而许多使用者已经发现生成式大模型输出的一些文本隐含各类偏见和谎言;许多著名大学已经表达对学生使用这种工具的担心,担心其影响学生心智模式正常形成;全球许多国家开始行动高度关注AI发展对人类教育未来的安全性。
04|低碳绿色智能化趋势
在人类社会未来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数字智能化技术尤其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与区块链等前沿科技,正逐步成为低碳绿色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驱动力。
低碳绿色智能化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构建一个高效、协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生态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将紧密合作,共同推动整个行业的智能化升级。通过整合各方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产业链协同效率等方式,智能化生态体系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增长点。在这个体系中,社会各成员如政府机构、社会团体、各类中介服务机构、企业、居民等等均需要采用新的生产、消费、合作方式,形成智能低碳绿色生活工作,共同维护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生态。
未来,随着各类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智能化生态体系还将不断演进和完善,为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其中,如何利用低碳绿色技术与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发展,促进节能减排、能源使用转型与环境保护融入社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已经成为时下各国的发展重点领域。今天在能源管理领域,利用大数据分析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的能源消耗模式,通过优化算法、提高能效,以及推广绿色能源和低碳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数字智能化进程中的环境负担,还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其中,在全球范围内,新能源产业已逐步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以及氢能等新能源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成本持续下降,应用范围不断拓宽。据国际能源署(IEA)数据,近年来全球新能源投资持续增长,尤其是风能和太阳能领域,成为新能源投资的重点方向。同时,随着电动汽车、储能技术等产业的快速发展,新能源产业链不断完善,产业生态日益成熟。根据统计数据,2023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项目投资金额高达5.2万亿元人民币,其中风电光伏领域投资金额约占46.9%,锂电池投资占比22.6%,储能和氢能领域也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我国电源结构持续优化,形成了煤电、气电、核电、水电和新能源发电的电力多元供应体系。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突破3万亿千瓦时,约占全社会用电量的三分之一,较2013年增长了近两倍,人均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2000千瓦时。未来,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双重驱动下,中国新能源产业规模还将持续扩大,智能低碳技术水平显著提升,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为全球低碳绿色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05|全球协同治理
未来全球数字智能治理的协同,则是应对数智时代带来的全球性挑战与问题的必然趋势。在数据跨境流动、网络安全、隐私保护等领域,在智能机器人的智能技术进步、智慧大模型发展以及对人类社会未来的影响、任何单一国家的努力都显得力不从心。
正如美国斯坦福大学以人为本人工智能研究院最近发布的《人工智能指数2022年》报告中指出:目前“语言模型效果比以前更优,但偏见也更严重:大型语言模型正在不断创造技术基准的新记录,但新数据显示,大型模型也更能反映出训练数据的偏见。相较于2018年最先进的1.17亿参数的模型相比,2021年开发的一个2800亿参数的模型引发的毒性(elicited toxicity)增加了29%。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系统的能力明显增强,但是随着它们能力的增强,其潜在的偏见的严重程度也在增加。”
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应用中究竟是什么样的毒性,是种族歧视?伦理偏见?还是弱化人的思考能力?既然人工智能主要是替代人类的脑力劳动,那么在教育过程中大量使用这样的人工智能工具,一方面节约了我们老师的部分脑力劳动,同时也可以用来节约学生的脑力劳动,甚至替代其学习过程中的脑力劳动。如此,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人类长期使用这些人工智能工具辅助学习时,会削弱他们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和认知水平。另一方面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使得人工智能应用工具越来越像一个盲盒,人们输入数据后,并不清楚人工智能大模型深度学习的算法是如何运作的,甚至对其输出的结果无法事先预测,这可能给人们带来恐慌,而且人们有理由担心如此运用人工智能工具是否真正有利人类长期健康持续发展的目的,有利于人类的全面自由发展。
因此,加强国际合作与沟通,共同制定人工智能发展治理的国际规则和标准,成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完善和发展的关键。只有在全球范围内达成共识,形成合力,才能有效应对数智化带来的挑战,确保数字智能技术进步的成果惠及全人类。
2023年11月1日,首届全球人工智能安全峰会在英国布莱切利庄园召开,大会汇聚了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安全和伦理问题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共同探讨和研究推动人工智能未来国际合作的重大问题,会上包括中国、美国、欧盟在内的 28 个国家,签署了《布莱切利 AI 宣言》(Bletchley Declaration)。《宣言》呼吁和倡导以人为本,希望 AI 科研机构、企业等以负责任的方式,设计、开发和使用 AI。《宣言》肯定了 AI 在改善人类福祉上的巨大潜力,也警告了在发展 AI 过程中有意或者无意带来的伤害,希望通过法规等方式避免相关风险。这是个达成共识的宣言,表明全球治理开始了第一步,未来依然有极大的挑战。
文章观点不代表主办机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