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宁波市文化特派员选派启动仪式举行,共有156位人员成为首批被聘任的特派员。作为一项浙江在全国首创的探索性工作,文化特派员旨在选拔吸纳社会各界有高水平文化素养及相关专业特长的人员,深入乡村、走到一线,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持。
左为陈小亮
宁波市工程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中文系系主任陈小亮盟员入选首批名单。近半年里,陈小亮多次踏访章水镇崔岙村,从最初的新奇探访,到听到发展困境时的心情凝重,从一开始的倾听记录,到试着出谋划策,这个新头衔似乎已慢慢融入她的身心。陈小亮说,崔岙村既有绵长的文脉,也有丰富的红色资源,是未来转换路径、再续发展篇章的坚实支撑。
一、一座村庄的历史与现实
在被聘为文化特派员后一周,经过必要的准备,陈小亮轻车简行、踏入章水镇崔岙村。
章溪清浅,林木丛生,依山而筑的小路在林石间蜿蜒穿行,道旁疏疏立着的房屋都是清一色的白墙黑瓦。第一眼看到崔岙村,陈小亮只觉进入了一幅水墨山水画一般。可随后在与村干部访谈过程中,另一个讯息让她更吃惊:800多年历史?这个村庄?
崔岙村现任书记崔夫祥也略带自豪地继续介绍:崔岙村的建村始祖是南宋时的一名皇家侍卫,退隐后从山东迁来本地,看到山水秀丽、环境颇佳,于是在此定居,至今绵延800余年。除了口口相传的叙事,更重要的是崔岙村还有一本家谱,完整记录着期间每代人的姓名与生平,也正因此,崔岙村被评为宁波第四批文化历史名村。
这么说来,本地崔氏宗祠内一块牌匾上“宋室名宗 青州望族”也是成色十足。陈小亮心想。但是从历史的荣光里跳出来,崔岙村目前的状况却显得有些不如人意:在这个面积达5.61平方公里的村子里,常住1250人中绝大多数是老年人,最短板的是崔岙村集体经济几乎没有,村级事务运转几乎全靠上级拨款。
崔夫祥说,崔岙村以前倒是有过产业,像种麻、种贝母、养蚕等,一度比较兴盛,在县里也有不小名气。不过随着时代变迁和市场变化,这些产业都逐渐衰落了。“虽然崔岙村有山有水,但是处于水源保护地,既不能引进企业,也不能大规模发展农家乐。要想发展,有难度啊。”
崔夫祥的感慨,让陈小亮也逐渐沉思起来:一座历史名村,一座美丽的山水小村,一座几乎没有集体经济收入的穷村…这些标签不应该同时在崔岙存在,看来,依托山水资源、唤醒文化记忆、提振乡村发展的文章需要进一步思索和发掘。
二、寻找崔真吾
在崔岙村走访时,陈小亮总会感叹这里红色文化之丰厚。“浙东刘胡兰”李敏、崔晓立…更有一个人,像一个符号,几乎处处能听到他的名字,他就是崔真吾。
在他短暂而热烈的一生里,有很多段落像标签一般,让人无法忽视:新思想的热情传播者,《朝花社》创始人之一,鲁迅的学生兼忘年交,柔石的密友…以及,在他身后对他的最后评定:烈士、进步教师。
陈小亮第一次听到崔真吾这个名字时,是在启明小学。
村委会旁边,这座建于1929年的二层砖楼依然完好,红色镶边更令它显得别具风格、颇具气派。学校名字为“启明”,多少也呼应了当时“启智明理”的时代风潮。在这里留下过李敏、崔晓立等一干革命者的身影,同时也使崔岙及周边一带成百上千的学生接受新思想的熏陶、踏上为理想而奋斗的道路。尽管从1917年离开崔岙村后,崔真吾就很少回到老家,甚至连结婚都是匆匆来去,但他念兹在兹的,还是竭尽全力为老家留下了一座学校,或者说,播下了一枚火种。
在崔真吾的孙子崔岳成家里,最显眼的地方挂着一幅崔真吾与他妻子的合照。陈小亮第一眼看到他时,也很难想象这个面容清俊的年轻人,体内仿佛有不竭的能量,他的人生仿佛始终在奔跑:1917年考入鄞县石碶县立第四高等小学;1919年考入宁波效实中学;1923年秋,应聘到黄岩县立中学任英文教员;1924年秋,考入厦门大学文科外国语言系,期间创立“泱泱社”,出版《波艇》刊物;1927年春,插班入上海复旦大学文科四年级;1928年冬,与鲁迅、柔石等人共同创办“朝花社”;1930年2月,到广州中山大学附中任教;1932年后,先后到广西多个地方任教。最后,他的人生定格在1937年:因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崔真吾被国民党桂系逮捕,9月15日牺牲。
陈小亮率学生团队,来到章水镇崔岙村,开展了一场红色故事挖掘之旅,他们走访了革命烈士崔真吾的亲属——他的儿子和孙子。通过亲属的深情回忆,详细了解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挖掘出许多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为红色文化研究和红色教育提供了丰富素材。
但是崔真吾没有被遗忘。他当年的呐喊与奋斗,都化作道道闪光,永远镌刻在共和国的历史天空上。黄岩山前村的红色纪念馆里,有他;厦门大学鲁迅纪念馆里,有他;广西南宁人民公园烈士碑上,有他。当然,在他的家乡,他更没有被遗忘,宁波樟村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里,给他设置了独立的陵墓。
崔岳成说,他的父亲,也就是崔真吾的儿子崔雷锋,尽管已90几岁,但几乎每天都会去陵园看望崔真吾。“爷爷对我们有很大影响,有时候想他,以前甚至又会恨他,如果他不是那么早离开,我们的家庭可能会少很多波折和磨难。但现在想通了,没有当时他那一代人的革命奋斗,也就没有今天的好日子。”
听闻此,陈小亮也心头一阵肃穆。
三、思索文化赋能之路
近半年的走访,陈小亮逐渐感受到,文化特派员绝不是简单的采风这么简单,更不是踏访山水写记录。无论是追求中国式现代化,还是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先行区,乡村是最不能忽视、同时也是最需要赋能振兴的板块。这意味着有时候可能需要打破常规思维,有时候必须调整发展路径,有时候要政府的大力帮扶,有时候要社会倾注资源,但无论哪种格局与模式,都离不开乡村自立自强、迎难而上的拼劲与冲劲。
在崔岙村的走访中,陈小亮感受了它悠久的历史和绵长文脉,尤其是受到崔真吾、李敏等烈士先贤的强烈感召,在她心中,慢慢思索出一条以崔真吾为代表的红色名人品牌打造,引领乡村振兴之路。
通过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打造崔真吾红色名人文化品牌,从而带动崔岙村自然资源、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最终实现文化赋能乡村振兴。这将成为她未来一段时间的主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