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钧儒先生与宁波的深厚渊源

文摘   2025-01-02 14:36   浙江  

今日,我们迎来了民盟中央第三任主席沈钧儒先生诞辰150周年。沈钧儒先生,这位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熠熠生辉的人物,不仅是民盟和救国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更被誉为“民主人士左派的旗帜”,是“七君子”的核心人物,新政协运动的关键发起人,积极响应“五一口号”并首批北上的党派领导人之一,曾任第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新中国首任最高法院院长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重要职务。沈钧儒先生是嘉兴人,出生在苏州,祖父做过苏州知府,然而其一生却与宁波有着千丝万缕、难以割舍的紧密联系。


宁波:沈氏家族的根脉所在

据史料记载,靖康之乱后,南宋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沈钧儒先生的始祖从河南迁徙至慈溪鸣鹤定居。时光流转至明崇祯末年(1644年),其十六世祖沈文雄为躲避倭乱,举家迁至嘉兴秀水。沈钧儒先生乃嘉兴沈文雄的第十代后裔,由此可见,慈溪无疑是沈钧儒先生的祖居之地,这片土地承载着沈氏家族的初始记忆与血脉传承。

宁波:沈钧儒的乡情所系

在沈宁所著的《百世门风》中,清晰而生动地展现了海隅学校与沈钧儒先生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海隅学校传承了海隅书屋的教育理念,不仅沿用了其原名,校址亦一脉相承。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欣然为学校题写校名,并亲自为校前的叙斯桥命名。1935年,在沈氏大宗祠新浦庙神主入祠以及叙斯桥落成的盛大典礼之际,久居上海的沈钧儒先生不辞辛劳,专程返回师桥,参与这一具有重要意义的家族与地方盛事,并庄重地为神主点主。于右任先生与沈钧儒先生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他对沈钧儒先生的敬重与推崇,使得他以题字之举,表达对沈钧儒先生个人的高度认可,更是对海隅学校教育理念的有力支持与倡导。
宁波:沈钧儒的斗争之地
在反抗北洋军阀孙传芳的独裁统治斗争中,沈钧儒先生与蔡元培、褚辅成等仁人志士并肩作战,共同发起了江浙沪联省自治运动。1926年11月4日,苏浙皖三省联合会在上海宣告成立,沈钧儒先生亲自起草联合会章程与通电,彰显其无畏的勇气与坚定的信念。此举却触怒了孙传芳,沈钧儒先生与褚辅成等人被其通缉,被迫踏上艰难的逃亡之路。彼时,北伐中的国民党筹划成立浙江临时政府,原拟定于杭州召开大会,却因孙传芳的疯狂追杀,无奈转移至宁波。沈钧儒先生与褚辅成等人明知宁波危机四伏,却毫不退缩,毅然奔赴。果不其然,危险接踵而至,孙传芳的杀手迅速追踪至宁波。幸而有好心人的暗中通报,沈钧儒先生和褚辅成先生在生死关头,当机立断,迅速撤离宁波,开启了一段惊心动魄、险象环生的避难征程。1927年1月,他们先后抵达定海,然而未及喘息,消息便已泄露,只得匆忙转至沈家门、普陀等地暂避。那些艰难的日子里,他们居无定所,“连日迁移,日宿一地”,甚至一度隐匿于山中寺庙。彼时的舟山隶属于宁波,因此可以说,沈钧儒先生在那段动荡岁月中,在宁波这片土地上与北洋军阀孙传芳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其英勇无畏的精神令人敬仰,也为宁波的历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链接:
中央统战部《人民日报》刊文,纪念沈钧儒先生诞辰150周年
丁仲礼在纪念沈钧儒先生诞辰15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宁波民盟
向民盟盟员及关注宁波民盟动态和多党合作事业的广大人民群众,宣传宁波民盟进步与发展以及多党合作事业的理论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