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WHO)自2015年开始,将每年11月的第三周,定为是"世界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认识周",2024年世界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认识周”的主题是"教育;倡导;立即行动"。
抗微生物耐药性(AMR)是指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不再对抗微生物药物产生反应。由于耐药性,抗生素和其他抗微生物药物变得无效,感染变得难以或无法治疗,从而增加了疾病传播、严重疾病和死亡的风险。抗微生物耐药性(AMR)是一个迫切的全球卫生和社会经济危机。它对人类和动物健康、食品生产和环境都有重大影响。耐药病原体对世界各地的每个人都构成威胁。
一、抗微生物药物包括哪些?
抗微生物药物主要包括四大类别:抗生素 (抗细菌药) 、抗病毒药、抗真菌药和抗寄生虫药。
二、滥用抗微生物药物有哪些危害?
首先,滥用抗微生物药物可能会产生副作用,例如: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神经系统损害、二重感染、耳毒性和肾毒性等;其次,滥用抗微生物药物会产生耐药性,随着抗微生物药物使用的越来越多,病原菌的耐药性也会越来越强,若不及时有效地管理,就会衍变出“超级细菌”,抗生素和其他抗微生物药物变得无效,感染变得越来越难治疗或无法治疗,人类在未来面临着无药可用的窘迫,普通的感染和小伤都会变得致命,严重影响生命健康。
三、使用抗微生物药物常见的误区有哪些?
误区一:将抗菌药物等同于消炎药、感冒药、退烧药。
例如:非细菌感染引起的症状,比如类风湿关节炎、过敏性鼻炎等,并不能通过抗菌药物改善症状;此外,抗细菌药物对病毒所致的感冒亦是无效的。故抗微生物药物需经医生诊断、明确病因后再使用。
误区二:贵的药物比便宜的好,新的药物比老的好。
抗微生物药物无好坏之分,只有是否适合。传统药物药效稳定,价格便宜,不良反应较明确。而新研发的抗微生物药物往往对某种病原体更具针对性。因此对于抗微生物药物而言,需要因病、因人,选择最为合适的药物。
误区三:盲目增减剂量,一旦症状缓解就随意停药。
盲目使用过量药物不会增加药物疗效,反而可能增加药物毒副作用。抗微生物药物的治疗有一定的周期,需要准确的诊断及完整的治疗方案。随意停药可能导致病情反复。症状复发后再次用药,更易使病原微生物产生耐药性。
误区四:频繁更换品种,多种药物联合使用。
抗微生物药物治疗起效需要经过一定的疗程,联合用药的种类越多,由此引起的毒副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就越高。因此,应当谨慎考虑多种药物联合使用,根据用药指征,在医师的指导下正确地联用抗微生物药物。
01
不随意自行购买抗微生物药物。抗微生物药物是处方药,必须经过医生的专业诊断才能确定是否需要服用。
02
不主动要求开抗菌药物。抗菌药物是用来对付细菌的,在确定为细菌感染时才有效,例如90%的感冒不是细菌感染,而是病毒引起的,抗菌药物对病毒并无作用,因此不要自行到药店购买抗生素。
03
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足量足疗程使用抗菌药物,避免擅自加量、减量、换药或停药。
04
注重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与病人密切接触,有助于预防感染;不随意给动物、家禽等使用抗微生物药物。
05
加强锻炼,增强体魄与免疫力,从源头减少抗微生物药物使用;人流密集的场合,应戴上口罩做好个人防护。
END
供稿:药剂科
编辑:曾雅琪
审核:邓艳梅
终审:陈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