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养心。

文摘   2024-10-26 22:01   湖南  






「赏物阅己,鉴器悦心」


审美,

养心。


在日常的生活中,美无处不在,它不仅存在于自然的壮丽景观,也蕴藏于我们身边的每一件物品之中当我们拥有一颗审美的心,便能从平凡的物品中发现不平凡的美,从而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心有审美,滋养于物,这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实践。
心有审美,首先是对美的敏感与追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被琐碎的事务所包围,忽略了身边的美好。然而,当我们拥有一颗审美的心,就能在最平凡的物品中发现美。

无论是桌上的一束花,窗前的一幅画,还是手中的一杯茶,都能成为我们欣赏的对象。这些物品,因为被赋予了美的视角,便有了生命,有了故事,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滋养着我们的精神世界。
滋养于物,是对生活品质的追求。物品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它们承载着文化的底蕴,历史的沉淀,以及制作者的心血与情感。
当我们用心去品味这些物品,便能感受到它们背后的故事与价值,从而滋养我们的内心。

例如,一件精美的老石器,不仅是一件实用的物品,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艺术的展现。在欣赏的同时,我们也在品味着这份文化的厚重与艺术的精妙,让生活充满了艺术与美的气息。

滋养于物,是对生活美学的追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对物品的布置与搭配,创造出一个既实用又美观的生活环境。无论是家中的装饰,还是个人的服饰,都能体现出主人的品味与情趣。
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每一次触摸,每一次观赏,都能成为一次心灵的滋养,让生活不再简单的生存,而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实践。

滋养于物,是对内心世界的关照。在物品中,我们可以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无论是静坐冥想,还是挥毫泼墨,都可以让心灵得以释放与滋养。在这里,可以与自己对话,倾听内心的声音,让生活不再被外界的喧嚣所左右,而是找到内心的平静与满足,让生活充满诗意与远方。
心有审美,滋养于物,让生活回归本真,让心灵得以安放。在这样的生活中,我们不仅找到了生活的艺术,更寻觅到了心灵的归宿,让每一天都充满诗意与远方,让生活因这份宁静与美好而变得更有深度,更有温度,更有雅趣。

当我们拥有一颗审美的心,便能在平凡的物品中发现不平凡的美,从而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我们不仅滋养了生活,更滋养了心灵,让生活因这份滋养而变得更有深度,更有温度,更有雅趣。在中国,文人是一个理想化的概念,是传统文化高度凝练的形象。中国文人的审美理论中,有一个仅可意会,难以言传的概念——意境。
一个浸透中国气韵的文化空间,大到结构与功能布局,小到一桌一椅一花一木,都通透的体现着传统文人一脉相承的处世哲学,韬养含蓄,文质彬彬,和而不同,禅思高远。

明朱承爵在《存馀堂诗话》中也提到:“作诗之妙,全在意境融彻,出音声之外,乃得真味。”同样,对于空间,意境也是一种形而上的境界,是整个空间在环境布局之上的、与人的精神对话和情思融通。
文人境界的体现,多有“君子之风”——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知音乐琴、学者谈诗、文人乐书、雅士乐画、静者知香、动者喜酒、清者礼茶。
一个文人所生活的空间里,有花、有茶、有香、有植栽、有书画、有雅玩,都是很自然的事,而因为对器物的美感的要求,还有文人对雅的追求,所以有些趣味与雅致的物件。
身有余闲,物具清欢,在由器物与空间构筑的幽雅世界里,人的身心方可安定。如诗岁月,如古人所记:“余尝净一室,置一几,陈几种快意书,放一本旧法帖,古鼎焚香,素麈挥尘,意思小倦,暂休竹榻。”实乃人间清福也。



编辑整理:聚器
文字/图片: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聚器
室留虚白,心有余闲。茶席集美,识雅得趣。润物不饰,鉴器悦己。拙微见喜,自在清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