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上午,第十一届“金法槌奖”微电影微视频征集展播活动结果在北京揭晓,上海二中院选送的作品《不完美证人》荣获微电影类一等奖。这也是上海二中院的作品连续第五年在这一“双微”评选中获得一等奖。
《不完美证人》(点击查看)聚焦惩治网络暴力主题,以网红咖啡女店长因一场网络事件而轻生的遭遇展开,通过多视角叙事,还原故事真相,揭示网络时代,流量裹挟之下的罪与罚。该作品在多项评比中取得佳绩,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吧➝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总编室综合频道《今日说法》栏目副制片人
作为“金法槌奖”微电影微视频征集展播活动的评委,见证了上海二中院的作品连续五年在这个舞台上绽放光彩。从第一部参赛作品《饺子》摘得第一,到今天的《不完美证人》再度斩获殊荣,上海二中院通过一部部优秀的影视作品展示了法院人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对人性的细腻刻画,以及对社会现象的独到见解。这些作品不仅在拍摄技术层面上达到了很高水准,给观众带来了美好的视觉体验,更重要的是每一件作品都能触动人心,让观众于细微处感受到法治的力量。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上海二中院每年的微电影选题都很有深度,或来源于真实案例,或选材自社会热点,始终保持着对时代的关注和对人性的关怀,始终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和鼓舞人心的法治精神。近年来的作品,如《不完美证人》,则通过多视角叙事,让不同角色纷纷发声,不仅丰富了故事的层次感,也增强了观众的代入感和思考深度。同时,在视觉呈现上,上海二中院的微电影也越来越注重细节和氛围的营造,通过精致的画面和真实的场景,为观众带来更加震撼与感人的观影体验。
希望未来还能看到更多这样充满激情与创造力的作品,让更多观众从中受益。
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不完美证人》是一部能够深入现实、反映现实、并进一步回馈现实的优秀剧目,这部剧虽然时间很短,但是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非常巧妙地讲述了一起罗生门式的网络暴力事件。
在这个故事的讲述当中,同一个事件,从涉案的当事人、网暴制造者、参与者、旁观者等不同主体的角度诉说了自己眼中的事实真相,每一个人的诉说都是有自己的立场和偏见的,因此每一个人的诉说都是不完整、有所偏颇的。这显示出这一部剧作在叙事手法上的精巧构思,达到了在极短时间内运用复杂的叙事技巧对不同人从不同的视角和不同的立场来呈现同一事件的目的,从而还原了网络暴离形成的复杂情况。
《不完美证人》揭示了日常生活当中的恶,同时也在日常生活当中发现了法治的力量。此外,这部剧还从更深的层次上体现出人性的善恶与复杂,并通过法院干警匡扶正义的过程体现出法治的脉动和对人们的警示。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广播电视学系副教授,香港中文大学传播学博士
《不完美证人》讲述了一个颇有警示意味的故事。都市日常生活中一次偶然的误会,在网络流量逻辑的推波助澜下,最终发展成一场无法挽回的悲剧。在短短十四分钟内,影片设置了层层叠叠的悬念,通过多重回忆交织的手法,构成一个罗生门式的故事。该作品的叙事功力出众,情节推进十分顺畅。影片摄影颇具质感,演技全员在线,是一部好看的微电影作品。
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院讲师,艺术学博士,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微电影《不完美证人》具有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刻的社会意义,影片通过多视角叙事,展现了网络暴力对个体的毁灭性影响,揭示了网络暴力的复杂性和危害性。影片的开场设置十分精彩,通过一个网红咖啡店内发生的扭打事件展开,迅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为后续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冲突埋下伏笔。通过极端事件展现人物的心理状态和道德选择,体现了导演在人物塑造上的缜密心思和锐利视角。紧张的剧情冲突,以及对网络暴力后果的直观展现,增强了叙事的紧迫感和社会影响力。影片中的视听元素,如镜头运用、音乐和剪辑,进一步强化了主题,使观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成功地传达了反对网络暴力的强烈信息。
五年来,上海二中院坚持立足法治实践,通过一部部切近时代发展的法治微电影,传递向上向善的美好追求与鼓舞人心的法治力量。今后,上海二中院将继续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紧密结合法院工作实际,用鲜活事例、生动影像,继续讲好法治故事。
责任编辑 | 翟珺 杨一帆
版面编辑 | 周彦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