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点评|吴俊伟:“形式与内容”孰轻孰重

文摘   摄影   2024-08-13 11:07   山西  




任何一个有深度有高度有热度的评述
都会启发他人
铭记于心
达到相互交流
提高境界
抛砖引玉
增加看点





合力排阻

湖北武汉    张传明


评析:高考时节,故障车阻道。车内车外一起出力,警察为主角,立场、角色恰当,场景选取恰到好处。如果画面中有高考的元素出现更好,一切就无需赘言。背景元素的运用往往能反映作者的视野和能力,值得好好研究。



蓝天映“日”

山西大同     宋志宏


评析:场景的构成非常简洁,向日葵花海、高山蓝天、红色木屋,布局与色彩恰到好处,有心中的“诗与远方”之感。如果辅以人与动物,无疑将增加了难度与深度,可以尝试。




套鸭子

重庆    张小东


评析:画面的把控不论从时机、场景看都较熟练,从记录角度说已经基本面面俱到,但并未非常出彩。原因可能是拍摄场地活动范围和角度的限制,但并非完全没有提升的机会,比如:延长拍摄时间以争取特殊情况的出现,调整拍摄方式、方向或方法。总之,办法总比困难多,多练、多想就能提高。




樱桃市场

山东烟台 刘卫芳


评析:俯拍将错综复杂的场景形式化、简单化。清爽的场景成了影像的主调,气氛和谐、色彩鲜明,具有较好的既视感,尤其是适合宣传场合使用。画面突出了市场的“共性”,但市场的“个性”略减弱,多数无人机俯拍的大场景都有这一特点。




伞花朵朵开

广东广州 付海燕


评析:盘王节耍哥堂是瑶族特有的纪念先祖迁徙的节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场景的选取突出了山高路长,寓意深刻。高山环抱,光影正好,举伞的队伍、盛装的服饰,表演的成份有些隆重,画面气氛较帖近旅游拍摄,但有田野式味道。




浆板竞速

江苏扬州    周进


评析:画面简洁,风清云轻。焦点落在主体人物上,人物形态较生动,疏密得当。而近处岸边大片摇曳的花草则自然虚化,略见丰姿,显然是一幅有意之作。只是场面略显平淡,局限于形色美。




高铁秋色

辽宁沈阳    高飞


评析:高铁列车飞驰在金色的田野上,高架桥既使高铁位置升高,保证安全便于观赏景色,更在于节约土地,还耕于农。而拍摄者抓住了这一现象,使高铁形象进一步突出,田野的景色赏心悦目,技术的运用非常合理合适,场景的把握比较到位。




农家

陕西宝鸡 王金宏


评析:从人与猫的互动中可以观察到一种闲逸的心态,环境比较简约。背景墙上的图案似乎也有特定时间的提示,天空与暗角稍见隆重,产生了违和感,可见后期有点用力过猛。




阳台的故事

广东深圳    方宗霖 


评析:阳台多数情况下都被当成“人性”内化的外观表现,大学宿舍的阳台与主人们的身份又非常吻合。统一的阳台,个性但又高度一致的物品,都预示社会教育的作用。但近期类似作品较多,如能捕捉到在台阳与台阳间人物的互动,或一些有趣的场景,将更易引人入胜。



点评人:吴俊伟



“形式与内容”孰轻孰重

学习摄影的人总是不时接触到“摄影形式”与“摄影内容”之间的矛盾。不同的立场与关注点对此莫衷一是,各执一词。


简单就事论事,“形式”与“内容”是二个不同维度的概念,可比性不是太高。多数人的看法是“摄影形式”更多在于外表的吸引力,比如色彩、线条,其次才是气氛、关系,更有甚者称之为“形式即内容”。可以设想,在影像泛滥年代,独特形式的出现往往能够“抓眼球”“吸晴”,这是由人类视觉优先的生理特性所决定的,观者“秒读秒懂”,也是“摄影形式”的长处。而“摄影内容”则需要观者的“文化观看”,价值观的判断、心理沉浸式体验、既往同类影像形式对比等,其反应速度往往滞后,对影像的价值存在一种“反刍”过程,所以较适合于“慢”阅读。


其实,不论是“摄影形式”或“摄影内容”,讲究的是对“关系”的处理,这一点对于“专题”的创作更加突出。由于“摄影形式”在篇幅较长的情况下(常是20幅以上),形式的要求逐渐演化成作者对作品的理解所需“表达需要”,不可避免地转化为以“内容(内含)”为主旨的表述方式。所以,专题摄影往往在“抓眼球”上更多依赖于作品的“厚度”“力度”“高度”。而图片报道或新闻报道可能更在于“新度”或“时度”。


另外,我们经常听到“形式为内容服务”,即把“形式”当成工具,“内容”当成目的。这种理解的缺点在于较易忽视“摄影形式”作为“工具”的作用,而“摄影内容”也易因“目的”表达变得直白,甚至空洞。影像的多义性、复杂性由于形式的缺失而严重影响了本来的面目,影像“色”“香”“味”的减弱必定使观者无“趣”可读,无“味”可品,从而使摄影作品乏善可陈。摄影作品没有精妙、启发、思辨、批判等作用,将沦为普通的“照相”功能。


对于作品而言,各种“元素”“隐喻”“背景”都是重要的构成因素。它们的存在在不少情况下很难用“摄影形式”或“摄影内容”来定义,所以一味纠缠在以所谓的“形式”与“内容”的争执中并非明智,而以图片的精神境界论,似乎更符合我们对图片的追求与理解,因此作为摄影作品其高低更多被认为是其精神内涵丰富与否。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了增加了解,咱们探讨一下。有一类观点认为,中国绘画界近现代的某些创新状态或行为,客观上推进了文化的发展,但在传统的精神高度上被有意无意地弱化,使之呈现出波浪式前进,但螺旋式上升乏力。这是一个必须引起重视、好好研究的课题,在当今摄影界普遍承认与国外存在差距的情况下尤其重要。


一言以蔽之,摄影的形式与内容是大家在学习或创作(甚至是策展)时所经常遇到的问题,但只要能理解其大致的意义与作用即可灵话运用,为已所有。


吴俊伟  自由摄影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摄影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摄影家协会理事,汕头市摄影家协会教学委员会主任。


内容刊发于人民摄影报2024年第29期11版

最近微信改版了

有读者说找不到我们的文章

大家记得把『人民摄影

设为星标哦~



统筹 / 侯思远
审核 / 王   华
编辑 / 赵   霏
美编 / 盛璐婷


人民摄影
专业摄影资讯,权威新闻报道,只做人民喜欢的摄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