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
王晋才 河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驻马店市摄影家协会理事。从1995年开始摄影创作,多幅作品在各类摄影比赛中获奖。
2017年1月27日,河南省正阳县,我们一家从市区回二哥家过年。
乡下院子前的两棵枣树,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老了。就像我已记不清什么时候,那个曾经的家就成了我口中的老家。
2002年9月22日,新婚的妻子悠闲地坐在村外的路口。
1995年9月,一张中专录取通知书,带着我第一次坐上火车,开启了我和家的漫长告别。两年后毕业,在淮河岸边的一个小镇上工作了8年。后来回县城,结婚生子,父母去世。再过几年,我又到离家70多公里的市里。
回家越来越少,20多户人家的村庄,毛脸舅、老虎哥、樱桃嫂、邻居哑巴,连同那些往日的烟火,都渐渐隐入尘土。在似水流年中,村子从热闹走向冷清,我也成了村里的陌生人。
2008年3月22日,河南省正阳县梁庙乡韦庄,见不到几个人的村子倒映在水塘里。
2011年4月4日清明节,大哥带着儿子上坟。
这些年,村庄因为离县城近,土地大多被征用。工厂、公园、社区、路灯、新修的道路,城镇化的“浪潮”近在咫尺,触目可及。年轻人选择了离开,绕村的池塘变得干涸,各家的坟地也被迁去了很远的公墓。
2012年4月26日,在县城当理发师的外甥回老家迎娶新娘。
2012年11月17日,玩捉迷藏的孩子。
我开始用相机随手记录在老家的时光。相聚与别离,欢乐与伤感,漫无目的却念念不忘。如今的我还会不时回到乡下的大哥家,或是到县城的二哥二姐家住上一两天,老家常常被提及,在脑海里也越来越清晰。日积月累的照片里各种念想日益蔓延。
2013年2月9日腊月三十,从县城到乡下大哥家过年。
2013年2月16日,老家和县城之间正在开发建公园。
害怕遗忘,也害怕被遗忘。每个离家的人都有一个与自己平行的时空。那个陪伴着我们在车水马龙的城市里穿行的地方,在另一条时间的河里正慢慢流淌,我愿继续透过摄影,让她永远清澈而温暖。
2021年3月19日,岳父去世,晚辈们在堂屋守夜。
3月30日,亲戚家的孩子在拔节前的麦田里玩耍。
“老家”是什么
周一渤
“老家,是父母长期居住的地方,儿女或许从小在此地成长;或许是过年过节时能回去聚会的场所;或许仅仅是履历表中填写的一个陌生的地理位置。它能承载的内涵很丰富,例如:有文化渊源、家族历史、割不断理还乱的浓情、盘根错节的亲戚关系等维系中国人一生的文化传承。”
这是互联网对于“老家”的阐释。根据这个,我们就会明白:什么是绿叶对根的情义?为什么“叶落归根”?山西洪洞县的大槐树意味着什么?南方的客家人回望中原意义何在?著名科学家施一公又为何念念不忘驻马店?总之,她是亿万华夏儿女生生不息的命脉。
当我们看过王晋才的《老家》之后,自然就找到了他为何要拍这个专题的答案。
王晋才来自于淮河北岸的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王晋才上学、参加工作、结婚生子,生活和工作的地方也由乡村到县城,再到驻马店市区。随着时空和物理距离半径的延展,离老家渐行渐远,“老家”的概念却在他的脑海里越来越清晰,感受越来越强烈。基于摄影的爱好,他对于亲情、乡情、乡景、乡音的感知和记录,由懵懂到达一种自觉,滋生出一种浓浓的情怀。作为人,从社会、历史、文化,甚至政治、经济、伦理等学科意义上看,这本是自然的东西,而形成自觉的关注、考察和记录,却又是那么的珍贵。
乡村、县城、地级市这个地域空间里,是王晋才隐含着的无法更改的饱含“血脉”“传统”与“基因”的生命线,犹如从母体里拉出来而又无限延伸的“脐带”。对于人类来说,“老家”具有基本信仰的意义。王晋才遵循着这种意义和心的方向,眷恋和回望着老家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个角落、每一处景观以及每一个亲朋友好,包括生与死两个世界的存在及其血肉交融的关联。他镜头所触及的地方,无不充盈着温暖和深情。
王晋才的拍摄将像重重叠叠的烙印,伴随他的一生。《老家》不仅是王晋才对自己心中“老家”的形象诠释和构建,也是献给我们每个人的“安魂曲”,具有普世价值,更有对于个体生命及其身份的视觉认证。
最近微信改版了
有读者说找不到我们的文章
大家记得把『人民摄影』
设为星标哦~
人民摄影影像艺术中心全国招募详细内容请点击↑↑↑进行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