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一动,寒一重,愿这棉袄、毛衣、棉裤能给这位流浪的老者暖身

文摘   2024-10-20 22:22   河南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往昔新摘”关注我


自写公号文开始,我的写作,不写繁华盛世,不写歌舞升平,不写岁月静好,只通过真实的故事用我手写我心的文字来表达自己那份真诚、朴素、干净的心灵寄托,我希望每个人的灵魂都能弥散出一点香气。


寒露已过去很多天了,再过两天就是霜降了,风霜即将来临,冬天很快就要来了,其实在今天它就来了,难遇的寒冷,只有4℃了。


虽是十月中旬,但昨天夜里的风已然是把刀子。昨夜,没关窗户,一刀一刀的风,刮过脸颊,凛冽锋利,使我在梦里瞬间清醒。


在梦里,我梦到了父亲生前的模样,也梦到了独自一人在家生活的母亲 ,还梦到了我自己。


秋天在沉默的背影里远去,我没法在城市里讨生活了就回到了高寒大山里的家里,寒夜下,我在堂屋里的炉火边烤火,父亲在炉火边的炕打着瞌睡,发出轻微的鼾声,木炭在死灰里复燃,终是转瞬,母亲抓了一把烤好的栗子递给我,她的掌心拂过我的手掌,她手上的老茧擦了一下我的手心 ,干燥地疼痛。


寒冬来了,好似是一步履蹒跚的老人,迟缓,沧凉,呆滞,我掖了掖被子,昏然睡去,梦里彼岸花开,火焰般的曼珠沙华,是我们的青春年华。


今儿一早,给母亲打了电话,说家里也是特别的冷,她已把炭火生起了。


在电话里 ,母亲又提及了那位流浪的老者,说到天这么冷,他该咋过呢?


我给母亲说到昨天给他带了吃的,蒸了玉米面黄馍,给他带了两块,也没有带穿的,等今晚收工回来,我再翻出来一点厚的衣物给他带过去。



翻出了一件棉袄,一件毛衣,一条棉裤。今年又瘦了很多,年初120斤,现在是112斤,棉袄和毛衣已不合身了,试了一下,穿在身上实在是太宽了,往里直窜风。

曾经,一读友给我说:“看你那么瘦,通过你的文字,我也大概知道你咋瘦的了!”我说:“我咋瘦的?”他说:“忧瘦的,愁瘦的,累瘦的,被一些人事羁绊瘦的,还有,你那么省吃俭用,不见吃鸡蛋,也不见吃肉,营养跟不上,饿瘦的。”他说的这些我感觉全都有,忧、愁、累、人事羁绊这几方面很多时候也确实避免不了。

毛裤是两年前给父亲买的,还没有寄回来,他因意外摔倒致颅脑重度损伤再也没有起来直至离世,所以这条棉裤还一直放在我这里,是非常厚实,板实的那种。


吃的呢,再给他准备点,拿了一块玉米面黄馍和一小袋饼干。



很冷,有一点雾雨,落在衣服上,一会会儿就结霜了。


走了快一个小时, 才到这位流浪老者住的地方。



这就是这位流浪老者住的地方,无门(用废纸壳及泡沫挡)、无窗(窗户是用破头块堵起来的)、无床(贴了瓷砖的水泥台子),其它的东西呢,都是饮料瓶子、编织袋、塑料袋子、烂水管等破烂儿,地面上还有臭烘烘的积水,这地方比牛、马、骡子、驴等牲口们卧的棚和住的圈(juan)都差远了。


我隔着门挡把东西递给了他,并告诉他,里边有一块馍,一会儿把它吃了,有棉袄、毛衣、棉裤,快下雪了,你都把它穿上,他带着善意的眼神看了看我,接过了这些东西。



母亲很多次都在电话里给我说若是过星期了你就去看看那位流浪老者,真的是太可怜了。


我说一定会的,也是很多次都做了吃的给他打包带过去 ,有时候再带点用的或者穿的。


我又想起了小时候的一件往事。


那时是九几年左右,村里经常会来一些上门乞讨的人,我父亲母亲,还有我爷,总会把蒸笼里的白麦面馍拿一两个给他们吃。


其实在九十年代,我们家的生活过得也是非常拮据的,吃的白麦面馍,一家人是格外的珍惜,啃掉的碎馍渣若掉到地上,我会捻起来吃,一年到头吃的多的就是玉米面黄馍了,还要掺入切碎的野菜,特别硌牙,因此,现在特别怕浪费食物,以至于有些剩饭即使有点变味了,我还舍不得倒掉。


更别说吃肉了,印象中那是屈指可数的,只有在过年可以多吃几顿、端午节、中秋节也只是吃一顿肉饺子打打牙祭。


穿的也常常是亲戚、邻居家小孩的旧衣服,这些清简的生活滋养了我朴素的灵魂。


父辈们经历了无数的苦难,但更让人敬佩的是,对乞讨者的温情招待,看到他们有着有一份同理心,就是对苦难者的感同身受,让他们也有了人性中最美好的悲悯与善良。


这份善良的种子,也深深地植入我的童年,在我的心中生根发芽,也一直在慢慢的生长着。


时至今日,对世人疾苦难以遏制的同情心,这种简单而又极其强烈的情感也在支配着我的生活。


作为一个从小经历过那么多物质相当困窘的日子,我现在依然会很节省,不花不该花的钱,但是该花的却毫不犹豫,至于什么该花,什么不该花,标准在我心中。


这些年,我的经历和际遇,让我看到了太多的人间疾苦,苍生艰难。久而久之,就会觉得,他们也是我自己身体和生命里的一部分,我也必须得给他们执盏明灯。


知易行难,行胜于言,当下我们这个时代最稀缺的,也就是心系他人疾苦和苦难的行动者,基于此,我也在以自己薄弱的力量践行着。


包括如今的写作,我是蝼蚁,我是蚍蜉,做不到“为苍生说人话,位卑未敢忘忧国”,但我可以做到不去做太多的宏大叙事,不去展示太多的宏观视野。


我更希望,自己的文字能更多地关注周围、身边个体的人,关注他们的生存、生活和生命。


江湖夜雨十年灯,饮冰多年血未凉。我虽已经不是那曾经的少年了,但我仍保留做人的最后基本底线:保持悲悯,同情疾苦,倡导良善。


写在最后,想到了公号“秦兽”的过往的很多篇文章,兽哥是我仰望的人,他的人文情怀,他踩下的每一条路,也都是我想寻迹的脚印。


他一直努力践行的生活方式也是我所念兹在兹,心向往之的。


那就是:“我生活在世俗里,但不想以世故待人,我体验过世态炎凉,但依然保有温暖,以待良人。”


我不会因为这个世的冷漠而让自己也变成自己不喜欢的模样。


我善故我安,我真故我暖,我独故我孤,我思故我在。


这个世界,尽管我不太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但是我感觉我还是应该尽力帮助别人、善待他人,不是图求回报,而是因为,世界就应该是这样,这也是人性的使然。


我不会因为这个世间的冷漠而让自己也变成自己不喜欢的模样。


同时,我还想到了这样的一句话:如果别人遇到了困难,请力所能力地伸出援手;如果在某件事情上,你知道更好的方法,请告诉别人。


愿我们每个人都有向善的心,以这种情结去做的事情不管是大还是小,都是很好的,也是特别值得提倡的,也是值得去为其鼓掌的。

往昔新摘
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日记、随笔、杂记、记叙性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