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来源:攸克地产
房地产市场销售尚在修复之中,但土地市场似乎先行活跃了起来。
2024年最后一天,上海年内第八次集中供地收官,共有7宗地块成交,其中5块溢价,最高一块溢价近40%,近200亿元土地出让金收入财政囊中。
两天之后,北京朱房村两个地块完成出让,土地出让金180多亿元。更早之前,经过300多轮竞价,深圳南山区粤海街道地块为华润中海联合体拿下,总价高达185.12亿元。
一时间,土地市场乐观情绪洋溢。受到这种情绪感染,更多城市的更多地块正赶在入市的路上。
从2024年四季度开始,土地市场似乎迎来一个近三年未有的“大年”。
土地市场回暖,固然说明房地产市场预期修复收到了一定效果,但是,现在还不到完全乐观的时候。大量土地入市形成的潜在供应量,有可能给当前仍显脆弱的房地产市场带来负面影响。
我们在《地王的故事讲完了》中已经写到过,与强周期时不同,弱周期中,地王的出现,已经难以带来升值涨价预期,失去了对同区域在售项目销售的刺激和拉高作用,“新地王解套老地块”的规律已经失灵。
没有“拉抬”,就只剩“杀伤”。旧项目还没卖完,新项目已然入市,势必造成库存抬升。弱周期中,房地产丧失增值预期,增量购房需求锐减,支付能力减弱,销售竞争势必加剧,竞相杀价难以避免,而作为高总价商品,价格竞争越是激烈,买方越是犹豫,生怕入手之后跌价。供给与需求相互作用,往往形成负向循环。
在一些大型城市,原本存在少数“蓝海区域”。由于各方面因素制约,这些区域供地相对较少,而公共资源配套较为完善,城市功能较为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供给与需求的相对平衡,区域内房地产市场也易于形成良性循环。
即便在弱周期中,开发商在这种区域拿地,只要项目运作、产品品质、操盘技术不出大问题,也基本可保盈亏平衡。
不过,随着供地热情和力度不断提高加大,这样的区域正在变少。以某个城市的此类区域为例,去年下半年以来,该区域内有多宗住宅用地连续出让,虽然溢价率较低,但总价不低。粗略算来,这些新地块会在2025年及以后,新增数千套房的供应量,而此时,区域内大部分旧项目还没有卖完。
因此,可以预期,未来一年多以内,这个原本新房供应相对稀缺的区域,将迎来一个供应高峰。长期以来较为平衡的供需关系,有相对失衡的可能。昔日的“蓝海”,恐怕要变成“红海”,刺刀见红恐怕也不意外。
正是出于对供需平衡的重视,926中央政治局会议公报中明确提出了“严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的要求。市场现实中,增量从何而来?从土地而来。因此,严控增量,落实到市场层面,就是要科学统筹把握供地节奏、进度,充分考虑市场承受力、库存,不严控增量,新的存量就会不断增加,存量也就难以优化。
供需关系受到的影响还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一些更为技术性的因素,也在潜移默化对买方的预期产生影响。
近期为了促进土地市场成交,很多地方政府在地块规划条件、计容等方面,给与新成交地块更优惠、更宽松的条件。如公摊面积计算,产品形态控制等方面,都更为宽松包容。这的确让开发商拿地意愿更为积极,但是,也带来了“前后产品代差”问题。
比如,同区域内,没卖完的老项目,当时规划条件从严,因此没有开放阳台;但同区域内的新项目,因为规划条件放松,相对较大面积的阳台成为标配。再比如,老项目的得房率80%多就已经很不错,而一些新项目各种操作后,接近100%也并不鲜见。
这就造成同区域内不同时期的产品,销售条件完全不同。对于客户而言,未来二手房定价时,有阳台和没有阳台,得房率80%和100%,都会有明显的差别。这是具体而直接的“体感”,是事关住房“价值”的重要坐标系。
在这样的情况下,诱发杀价,恐难避免。
同时,这种“代差”又会对购房者的预期产生影响。客户往往会认为,入市越晚的项目,规划条件越好,产品竞争力更强的预期。于是,“现在买,不如等等再买”。
对此,不少项目的销售团队已经有了“体感”,蓄客的质量在下降,不少意向客户都有再等等、再看看的心态,转认、转签的比率已有下降。
这种预期导致的“购买决策推后”,传导到市场层面,会进一步影响库存去化,任其发展,新供应也可能变成“老库存”,因为似乎永远都有更好的产品在未来等着。
因此,要实现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处理好“增量”与“存量”的关系十分重要,而土地供应是增量闸门所在。这个关键的闸门,不能想开多大就开多大。
2024年5月,自然资源部曾下发通知,要求商品住宅去化周期超过36个月的,应暂停新增商品住宅用地出让。应该说,这份通知敏锐地察觉到了房地产供需关系平衡的问题,针对性很强。但是,落实到各城市,应该更为细化,更具科学性。
例如,有业内人士建议,将区域市场存量列入供地计划的考虑因素,如果某个区域市场库存过高,去化压力较大,这个区域可暂缓新地块的供应。从而避免踩踏、杀价等连锁反应发生,干扰“止跌回稳”目标的实现。
同时,监管部门也应充分考虑到规划条件、计容指标的延续性问题,不能为了提高开发商买地意愿,而对规划条件、计容指标“一放了之”。
此外,从“严控增量、优化存量”的角度出发,地方政府应将供地节奏与地方调控政策统筹起来考虑。如果有供地高峰预期形成较大的新增供应量,那么,应该考虑扩容新增需求的问题,通过科学、精准、有效的手段,调整对楼市需求的制约性、限制性政策,通过释放新增需求入场,平衡供需关系。
我们充分理解,经济恢复不如预期,地方政府支出存在巨大压力。但必须看到,9月底以来形成的房地产市场回暖态势来之不易,短时土地款回笼的快乐,不能替代库存增长的痛苦。
只有“持续用力”,审慎呵护供需关系,才能维护宝贵的“止跌回稳”成果,实现健康平稳发展。如果丧失了供需关系平衡这个关键基础,土地市场也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终究无法维持长久健康的真正繁荣。
卖地的节奏,确实到了该控制一下的时候了。
提示:公众号平台更改了推送规则,如果不想错过精彩文章,记得读完点个“赞”、点个“在看”,这样每次新文章推送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你的订阅列表里!
往 期 推 荐: 深夜官宣!北京930新政落地,社保或个税5改1-3年,首付降至15-20% 北京房价,涨了11.15 最新!北京房价地图出炉!全国十大城市各区二手房价一览 北京买房,东五环+地铁+准现房即将开售
若无法入群,扫下方备用群码或加群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