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人民政府最新发布!

体娱   2024-12-23 23:50   山东  


12月23日,我市召开民生答卷专题新闻发布会,邀请市委副书记、市长朱开国出席,介绍近年来德州市民生实事工作情况。同时邀请市政府党组成员、秘书长、市政府新闻发言人王胜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赵宗虎,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瑜,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石连革出席发布会,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市委副书记、宣传部部长刘泮英主持。



办好民生实事,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实际行动,是回应群众需求、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生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坚持小切口、大民生,巩固延续与拓展创新并重,完善群众参与机制,连续三年梳理办好民生实事,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向全市人民作出庄严承诺。三年来累计推动57件民生实事高质高效完成,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增强。

聚焦群众所需 公共服务持续优化

把群众身边事当成政府心头事,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扩大受益面,提高覆盖率,让更多群众得到实惠、感到方便。就业服务水平加快提升,累计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10.8万个,建成零工市场32处、“零工超市”“零工驿站”等网点860个,服务24.7万人,农村劳动力就业集成改革经验做法被中央改革办专题推广。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健全,“舒心就医”便民服务惠及11.3万人,27项医保事项市域通办业务实现无差别办理,建成中心村卫生室343家,基层卫生机构诊疗量居全省首位。基层文体服务不断优化,512所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开展全民阅读活动1.5万场、群众性体育赛事1.2万场、文化活动1.5万场。





关爱弱势群体 保障水平稳步提高

聚焦“一老一小”“一困一残”,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让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建成综合养老服务中心29个、养老机构141处,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4300户,建设“365暖留中心”271处,服务群众11.5万人。建成市级规范化托育机构27家、市级儿童友好规范化社区22个。在全省率先建立市县乡村四级社会救助网络,动态监测11.3万低收入人口。建成运营“惠残爱心小屋”323处,居民长期护理保险覆盖337万人,1.1万失能人员享受护理保险服务。





坚持有解优解 治理能力有效提升

增强有解思维,提升优解能力,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带着感情做好群众工作,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将物业服务管理融入基层治理,加快推进红色物业建设,物业企业党组织组建率达到98%,专业化物业服务覆盖率达到90%,130个问题突出小区诉求量同比下降4.2%。深入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提升,累计投资15亿元改造老旧小区525个、惠及5.5万户,2000年前符合条件的老旧小区全部完成改造。在全省率先开展用电自管小区供电改造,17个小区、6524户实现“一户一表”直管。





注重发展破题 资源效应不断释放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发展破题,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协同发力,既兜准兜牢民生底线,又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出台相关优惠政策,着力推动既有住宅加装电梯,三年来累计安装电梯650部,居全省前列。打造“红色速递”服务品牌,每个县市区均建成1个快递党群服务中心、工会之家和快递企业党组织,建设综合性服务站1020处,服务30万人次,有力带动行业加快发展,今年1—11月全市快递业务量6.36亿件、增长42.5%,实现业务收入43亿元、增长18.6%。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强化跟踪问效,形成工作闭环,用心用情用力把民生实事办好、把难事办成、把好事办实。同时,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系统梳理、分类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建议,以更大力度谋划好办好2025年民生实事,让群众每年看到新变化、得到新实惠,不断交出人民满意的民生新答卷。





答记者问

近几年德州为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开展了不少民生实事。能否分享一下德州推进这些民生实事的主要做法?




王胜强:
市委、市政府对办好民生实事工作高度重视,田卫东书记多次作出具体要求,强调要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朱开国市长专题研究谋划,主动带头多次深入一线调研推进;各级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主动作为,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形成合力,切实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市政府办公室作为民生实事的牵头组织、督办落实部门,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聚焦项目征集、确定、推进、评估等关键环节,不断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工作制度、优化工作方法、加强推进力度,确保各项实事项目落到实处、见到实效,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全覆盖”征集筛选,汇聚意见建议。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民参与,每年10月份,通过电视、网站、新媒体等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实事项目,2024年征集意见建议509条,2025年征集意见建议574条。对拟定项目通过实地调研、座谈交流、专家评估等方式反复论证,经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后,在市“两会”上再次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建议,确保民生实事项目符合群众意愿。
二是“全链条”压实责任,确保抓实抓细。制定目标、分工、进度、流程、效果5张清单,明确每件民生实事分管市领导、责任单位、推进方案、进度安排,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推动形成市级统筹、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群众提、政府办、代表议”的工作格局。今年以来,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分管负责同志开展民生实事调研、专题调度30余次,确保民生实事高效有序落实。
三是“全方位”督导帮扶,建立闭环机制。坚持以督促导、以督促办、督帮一体,将民生实事工作列入市政府重点督查计划,对民生实事项目实施进度、质量情况进行全程督导、协调服务,推动各责任部门单位能干的事快干早干,争取项目早建成、早投用,让群众早受益、真满意。今年共督促解决问题126个。

四是“全过程”总结评价,凝聚共识共为。把总结评议贯穿项目谋划、推进、评议、管护全过程,定期组织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媒体代表开展评议,每年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开展情况,就项目进展、工程质量、运行维护、管理机制等听取意见建议,推动整改提升,确保各项工作落在实处,让群众满意。


城乡公益性岗位是困难群众就业的兜底举措之一,请问德州市在这方面工作开展情况如何?




赵宗虎:
近年来,德州市把开发设立城乡公岗作为增进民生福祉、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民生工程,市委、市政府连续三年将其列为全市民生实事,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截至今年11月底,全市累计开发各类城乡公岗10.8万个,安置上岗群众8.2万人,在帮扶农村弱劳动力就近就业、劳动增收的同时,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抓了三方面工作:
一是在工作推进上,突出标准化。围绕将民生实事办实办好,先后研究出台全市城乡公岗扩容提质行动总体方案和“提质增效28条”等20余项配套细则,率先提出覆盖信息摸排、岗位征集、报名审核、实名公示、培训上岗等关键环节的“七步上岗法”,构建起职责明确、流程清晰、保障完善的制度体系,推动岗位开得准、人员帮得实。
二是在岗位开发上,突出特色化。从基层需求和群众实际出发,支持县市区、重点行业因地制宜开发乡村保洁员、“幸福食堂”协管员、“红色速递员”等30余种特色岗位。如通过设立1279人的“红色速递岗”,进一步破解了快递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问题,让农民在家也能网购、收快递。通过开发1134人的“粮食安全”公岗,把耕地保护、粮食安全管理的触角延伸到了田间地头。通过开发养老、托幼、助残等4100余人的互助公岗,为特困群众提供生活照料、代买代办等便利服务。从运行情况看,城乡公岗在帮扶一大批群众在家门口有活干、有收入的同时,也打造出一支立足公益、服务家乡的多能化队伍。
三是在服务保障上,突出规范化。城乡公岗覆盖群众多,管理层级多、参与部门多。日常管理中,我们坚持“谁开发、谁负责、谁使用、谁管理”的原则,用好数字化管理系统,坚持阳光安置和“双实名”动态管理,广泛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注重加强人文关怀,通过设立“公岗驿站”“公岗之家”等服务载体、选树“最美公岗”、抓好待遇发放等措施,让上岗人员既受监督、真做事,也觉得受尊重、有价值。

下一步,人社部门将聚焦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加大就业援助和兜底保障的力度,优化城乡公岗管理机制,着力打造“一县一品牌、一行一特色”开发格局,用心用情做好服务保障,努力使城乡公岗成为公开岗、公平岗、公信岗。


刚才介绍到,我市已累计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650部,数量位居全省前列。请问采取了哪些措施?




王瑜:

加装电梯作为居民出行的“第一步”和回家的“最后一步”,我市强力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跑出了加速度,“梯”升了满意度。

一是强化政策引领,加强组织协调,推动电梯“能加尽加”。在政策支持上,出台《德州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管理办法》,优化调整加装电梯启动条件。每部电梯财政补贴10万元,允许加装电梯提取住房公积金,鼓励商业银行推出“电梯贷”业务,减轻了群众经济负担。在组织实施上,建立了“一协、一调、一诉”的协商推动工作机制。加装小区成立居民协商小组,通过召开业主大会、方案研讨会、组织电梯企业路演等方式统一民意。自主协调不一致的,由街道办事处、社区居(村)委会介入调解,寻求各方意愿的最大公约数。
二是优化审批流程,拓展帮办服务,促进电梯“快加易加”。一方面,为项目审批做“减法”。实行工程规划许可豁免,精简环评、立项等建设程序12项。将加装电梯纳入“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制定《手续办理指南》,在市县政务服务中心和街道设立54个加装电梯办事专窗,建立由街办组织,自然资源、住建、市场监管、审批服务等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审批时间缩短了近2/3。另一方面,为政务服务做“加法”。在每个城市社区设立加装电梯帮办员228名,提供政策宣讲、业务帮办、项目推进协调等服务。
三是发挥产业优势,坚持建管并重,实现电梯“加好管好”。借助宁津县北方最大电梯产业集群优势,引导电梯企业创新技术产品、加强维保服务,优化设计平层入户、错半层入户等改造方案,成功研发快装式钢结构电梯产品,全部施工时间压缩至10—15天。配合市场监管部门,指导宁津县在全省率先制定《既有建筑加装电梯技术规范》团体标准,并纳入全国企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将加装电梯纳入工程监督范围,对电梯施工进行监督指导。为每部电梯设定单独物联网监控系统,维保人员可在电梯出现故障30分钟到达现场维修,保障了电梯运行安全。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稳中求进,既要推动量的稳步增加,更要保障质的显著提高。突出做好加装电梯施工环节的全过程监管,严格资质把关、监理监督、设计落实、质量管控,确保质量安全,把这项实事做实、好事办好,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


“四好农村路”建设与民生息息相关,请介绍一下全市“四好农村路”建设推进相关情况。




石连革: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四好农村路”重要指示十周年。

十年来,全市紧紧围绕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总目标,压茬推进农村公路技术等级提升、路网结构功能优化、管养机制健全完善,“四好农村路”的经济社会效益得到充分发挥。十年间累计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1827公里。建制村通等级公路比例达100%,乡镇通三级以上公路比例达100%;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占比由不足30%提高至62.3%;高级路面农村公路里程由4385公里提升至18864公里,占比由17%提高至93.9%。“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班车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逐渐成型。全市先后建成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2个,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3个,4个县市区被评为全省客货邮融合发展样板县,我市“四好农村路”建设发展经验做法多次得到省政府领导同志的批示肯定,并在全省推广。
近三年来,全市“四好农村路”建设持续加力,累计新建改造农村公路2879.6公里,全市县乡公路三级路以上比例提升19.7%、提升率居全省首位。结合水系联通和水网建设,拓展农村公路通达深度,延伸配套修建堤顶路,2022年以来,全市共建设堤顶路535.5公里,为人民群众的休闲娱乐、健康出行提供更多选择。打造全省唯一市级全域客货邮融合发展试点,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点实现100%覆盖,成功创建全国快递服务现代农业金牌项目3个,农村物流成本下降10%、运输效率提升40%。

2024年,全市投资16.2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730公里、超年度计划21.7%。全面构建市、县、乡、村四级“路长制”,各级路长按区域划分负责道路,全市共设立路长7708名,15457条农村公路实现“事有人管”、“责有人担”。完善市、县两级农村公路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建管养运”数据基础支撑和农村公路可视化功能集成,农村公路自动化检测率达100%,农村公路信息化“路云管”入选交通运输部农村公路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典型案例。今年5月,成功举办全市2024年路政宣传月暨“四好农村路”十周年集中宣传日活动,近日我市2项“四好农村路”建设经验做法通过全国“四好农村路”典型案例终审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来源|德州发布


禹城在线服务
禹城在线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