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住进养老院以陪伴抵房租:老有所依靠什么?

时事   2024-10-15 12:59   广东  

▲ (人民视觉 / 图)


全文共2158字,阅读大约需要5分钟
  • 家庭内代际融合的动力与约束力是血缘、家风价值观与长期共同生活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亲情,这比一般的道德感与爱心要强大得多。养老院招募的年轻人再有爱心,也是别人家的孩子,一般而言,任何人对陌生老人的爱不可能比亲生父母子女间的爱更强烈,这是基本人性。这也正常,因为养老院推的代际融合本来就是模拟家庭养老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推己及人,同心圆扩大,强度衰减,即爱有差等。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文|陈斌

责任编辑|辛省志


年轻人住进养老院,以陪伴/服务抵房租,这一模式行得通吗?

近日,北京养老行业协会发布公告,招募养老机构“代际融合”试点青年志愿者,要求申请人年龄在22周岁至40周岁之间、在本市无自有住房、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热衷公益事业、热爱为老服务工作;还须在本市用人单位工作并签订劳动合同,且本市社保个人缴存满一年;有社工、医学、心理学等专业背景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募。

坦率讲,招募设置的硬条件似乎有过多过高之嫌,在本市无自有住房+大专及以上学历+在本市用人单位工作且缴纳社保不少于一年,筛选出来的大都有一定经济条件,并非是最穷的年轻人。

更进一步,被选中的年轻人每月需提供时长不少于20个小时的志愿服务(以每半天四小时算,需要五个半天)+每月支付300-500元的“低额住宿费”,以此换取单人单间或两人一间的居住条件。

此次参与试点的5家北京市养老机构分别位于朝阳区、石景山区、丰台区和昌平区,与市中心的直线距离较远。关键在于,这一间房的租金市价是多少?

不同的年轻人,每个小时的机会成本是不一样的。若是纯经济考量的话,一个年轻人,只有20小时的时间价值+每月300-500元的“低额住宿费”等于或低于这一间房的市场租金时,他才会考虑住进养老院以服务抵房租。因为住宿并不是免费的,而是以服务折抵一部分房租,那就不免激发年轻人的经济动机,同时抑制其道德动机,那遴选出来的年轻人恐怕就不会那么“热衷公益事业、热爱为老服务工作”。

《魔鬼经济学》讲了一个案例:以色列的日托中心,明文规定家长要在下午四点把孩子接走,每天总有几个家长迟到。为了杜绝这一现象,日托中心决定,凡是每次迟到超过10分钟的家长,要支付3美元罚款。罚款制度实施后,迟到的家长剧增,效果适得其反。这是因为,没有实施迟到罚款制度时,绝大多数家长对迟到有道德顾忌;在实施迟到罚款制度后,许多家长反而失去了对迟到的道德顾忌,把罚款看成了对迟到支付的价格。罚款制度之所以事与愿违,是因为经济动机压倒了道德动机,损益权衡代替了愧疚感。

如果养老院希望激发年轻人的道德动机或曰爱心,最好规定完全免费,只需要服务20个小时或在此基础上再加一些服务时间;最好也别对自有住房、学历与工作社保有什么规定,让年轻人有被尊重、被需要的感受,这样才能让道德感强的年轻人凸显出来,筛选出名副其实的“志愿者”入住养老院,“陪同老年人聊天、读报,为老年人提供心理慰藉”,给老年人扫除暮气,带来朝气。

遴选道德感强、有爱心的年轻人入住养老院,老年人得到年轻人的陪伴、浸染年轻人的朝气,有助于让老年人心态变年轻;老年人也可以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把自己的经验教训传达给年轻人,让年轻人少走弯路,令年轻人也获得精神收益。这样的代际融合、双向奔赴、彼此受益,让你想起了什么?

这不是家庭养老的“基操”吗?在一个家庭内,父母与子女之间,祖辈与孙辈之间,一般有基于血缘、家风价值观与长期共同生活形成的深厚感情。所谓的代际融合是自然而然的,也是家族传承的自然过程:长辈激励与助力晚辈不断成长,并令其逐步承担家庭责任,自己也从照料者变为被照料者,这就是薪火相传,而家庭本身是永续的。

如果有什么不一样的话,那就是家庭内代际融合的动力与约束力是血缘、家风价值观与长期共同生活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亲情,这比一般的道德感与爱心要强大得多。养老院招募的年轻人再有爱心,也是别人家的孩子,一般而言,任何人对陌生老人的爱不可能比亲生父母子女之间的爱更强烈,这是基本人性。这也正常,因为养老院推的代际融合本来就是模拟家庭养老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推己及人,同心圆扩大,强度衰减,即爱有差等。

事实上,无论客观情势,还是公共政策,家庭养老均是主流与支柱,社会化养老只是补充,这才是养老的整体图景。

2005年,上海率先提出“9073”养老服务格局的目标,即老年人90%居家养老,7%社区养老,3%机构养老。2021年4月,国家卫健委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表示,我国老年人大多数都在居家和社区养老,形成“9073”的格局,即90%左右的老年人都在居家养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2023年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调查发现,北京99%以上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只有不到1%的老人选择机构养老。

去机构养老的,有没有子女的,有不想劳烦子女的,但共同点是老人本身有钱,有养老金或者积蓄,来支付去机构养老的费用,子女可能还会给父母提供一定的资助。太穷的还去不了。关爱这些老人,提升他们在养老院的精神福祉,当然是重要的,这也是养老院推“代际融合”模式的意义所在。而那些经济条件更差的老人,如何才能老有所依,如何提升他们的精神福祉,某种意义上可能更重要。


南方周末
在这里,读懂中国 infzm.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