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都土著妈妈说:寒假带孩子来北京,比暑假好玩多了

时尚   2025-01-19 21:30   吉林  



12月份的时候,我没怎么出差,基本上都在北京。


每天中午的时候,我都会溜达到公司附近的咖啡馆。

公司附近有很多北京很有名的胡同。

里面隐藏了一些茶馆、咖啡馆、小餐吧。都很有特点。

有的就是很典型的四合院儿。

在房檐儿底下,冬日里没有风的日子,即便只穿一件薄外套,也是非常暖和的。



因为冬天的北京,既没有东北的滴水成冰,也没有南方那种无处躲无处藏的湿冷。

有的是太阳照在人身上的暖融融,特别舒适。


尤其是中午12:00~2:00的光景,坐在房檐底下喝一杯茶或者喝杯咖啡。

那种感觉就是极其被治愈的。


你觉得自己就像一只无忧无虑的猫,在冬日的北京暖阳下,猫冬。


这种被暖到心里的感觉,是会让人着迷的。



在冬日午后打卡了很多北京的胡同和咖啡馆之后,我特别强烈的想推荐大家寒假带孩子来北京。

因为暑期的北京太热了,大太阳一晒,热浪一扑,逛一会儿人就蔫儿了。


我猜,很多人会问寒假来北京,应该在去哪儿玩。


一般人都会告诉你故宫、长城、颐和园、国博首博各种博。

固然好,固然妙,固然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但我想推荐点儿不一样的。


这一年大家过得都很不容易。

孩子起早贪黑的学,我们起早贪黑的干。

成绩怎么样并不重要,因为过程大家都付出了。


所以我觉得寒假最重要的不是学些什么,而是和孩子一起来北京晒晒太阳!

因为北京冬日午后的太阳,它治百病,尤其治愈!


如果这个寒假带着孩子来北京玩。

大家可以专门抽出一两天时间。

逛逛北京的胡同,再找个胡同里的四合院或者茶馆。

当然,除了晒太阳,还能深入体会一下北京的胡同文化。


走进北京的胡同,才能更真切地体会到这座城市的古朴幽静、和人间烟火气。

还有一点很重要!
一排排红墙灰瓦的古建筑,随便拍一拍,都特别出片儿。



我整理了我常逛的3条胡同路线。


欢迎大家来感受冬日里胡同里的北京,像北平的北京。
同时可以让北京冬日的阳光温暖我们,给我们力量。


北京的胡同,不只是胡同。

藏在胡同里的古宅、故居、各种铺子、小饭馆……都值得你停下脚步,用心去感受一下子。


第一条路线
鲁迅博物馆→妙应白塔寺→正阳书局→西什库教堂→地质博物馆










这是老舍先生笔下最美的一条街,又叫阜成门内大街。

“这儿什么都有,有御河、有故宫的角楼、有景山、有北海、有白塔、有金鳌玉蝀桥、有团城、有红墙、有图书馆、有大号的石狮子,多美,多漂亮。”


📍 第一站:北京鲁迅博物馆


在这个馆里,可以近距离了解一下我们耳熟能详的鲁迅先生。
其中的「鲁迅生平陈列馆」,可以看到鲁迅的大量的手稿、藏书、藏画还有他穿过的衣帽服饰,全方位、立体地展示了鲁迅先生的一生。



陈列馆旁边是鲁迅先生的起居室,这里,算是他在北京的第四处住所。


院儿里还有两颗白丁香,是鲁迅先生当年亲手种下的,如今已是100岁高龄。

我去的那会儿它开的还是那么灿烂,微风拂过,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极度舒适。
后院的黄刺梅,超美,嗯,鲁迅先生是懂生活的。


后院的黄刺梅,超美

还有一处鲁迅书店,这里主要是卖书和一些文创产品的,感兴趣的姐妹可以进去买点儿纪念品。


📍 第二站:妙应白塔寺


从鲁迅博物馆出来,大约走10多分钟就能到白塔寺。
中间会穿过宫门口头条,是一条京味儿十足的老胡同。胡同里藏着不少宝藏咖啡店,如果走累了,带着孩子随便推开一家店的门,都能让你满血复活。



北京作为元明清三代的首都,保留下来很多古建筑,但大多数都是明清时期的,元朝的并不多,而白塔寺算其中一个,可以说是历史很悠久了。


现在的妙应白塔寺是京城有名的打卡地,也是北京最早、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佛塔」。

我们去的时候是周末,但人也不算多,很适合放慢脚步,慢慢走一走。



如果你想跟这座巨大的白塔来张合影,最出片的地方,是与白塔寺一墙之隔的——白塔寺东夹道,这里也是明星的同款机位。



📍 第三站:正阳书局


正阳书局处在繁华的砖塔胡同中,这大门儿,一看就透着古朴和典雅。

图源网络

这家书店是北京唯一一家在元代古建筑上,与古迹融为一体的书店。

这里不仅是一家书店,更是一个充满历史气息的“砖读空间”


图源网络

最出名的是院里的万松老人塔,被称作智慧之塔。


图源网络

对万松老人有兴趣的,可以上网搜搜。
这里不卖鸡汤文学、不卖成功学,

所有的书都跟老北京文化息息相关。



书架上陈列的每一本书,都带着浓浓的历史气息。

当阳光照透过古旧的窗户,照在这些陈旧的书籍上,你会有一种穿越之感。


8年前我怀着吉米,带着6岁的小张来过。还跟院子里的小猫合了影。



时隔8年再次来到这,虽然很可惜,原来的小猫已经找不到了。但是还有它的儿子可以跟7岁的吉米合照!



📍 第四站:西什库教堂


从正阳书局出来,走路10分钟就能跟西什库教堂撞个满怀。
教堂的外立面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内部欧式穹顶、多幅镶嵌画和彩色玻璃,特别好看。



‍推荐大家下午三、四点的时候去,阳光透过彩色玻璃折射出来的光,绚丽又静谧,贼好拍!


📍 第五站:中国地质博物馆


如果带着孩子来,那这一站建议加上。
这里有鸡蛋大的钻石,还有各种宝石和水晶,可以说,是你在任何珠宝店都看不到的那种珠光宝气。


是让你看了以后,忍不住眼前一亮又一亮的那种感脚。

不仅孩子喜欢,大人也能顺便饱饱眼福。



第二条路线

雍和宫五道营胡同国子监→地坛










📍 第一站:雍和宫


寒假连着春节,我猜,大家都想趁着节日,给来年求个好运气。
所以,我把这条非常“灵性”的路线,也推荐给大家。

在北京,说到烧香拜佛,那就必须提到雍和宫。


雍和宫的香火特别旺,来这里求神祈愿的人,常年络绎不绝。

去过的人都说很“灵”,虽然有种已读乱回的美感。

进门每个人可以领一把免费的香,每个殿所求之愿也有所不同,具体怎么逛、怎么拜、保存下面这张通关秘籍就可以啦!

图源网络


除了烧香拜佛,也可以感受一下雍和宫独特的建筑风格。



这里曾经是雍正皇帝的府邸,雍正即位后,又把这里改为行宫,并命名为雍和宫。

雍正去世后,这里又改成了寺院。

因为历经王府、行宫、庙宇三个变化,所以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
整个建筑群,气势恢宏,巍峨壮观,充满艺术气息。

图源网络

因为寺院很大,里面的“神仙”也很多,大略地拜拜也要1-2个小时。
所以,要逛这条路线,建议可以早点去,作为游览的第一站。


📍 第二站:五道营胡同


逛完雍和宫出来,走5分钟,就能遛达到五道营胡同。


这里被很多人称为小众文艺聚集地,也是众多网红的打卡地。

胡同不仅保留了老北京传统的建筑风格,同时又融入了很多现代元素。


图源网络

可以说是又古又今的。

胡同儿里有很多风格各异的小店,欧洲孤品、二奢、设计师珠宝、书店、香薰店,每个小店都很有特色,不买也可以走进去逛一逛。


图源网络

也有很多美食,日料店、西餐、越南菜、火锅。

雍和宫逛累了,正好在这里歇歇脚,吃吃喝喝一通再接着去下一站,正合适。



📍 第三站:国子监


国子监这条街又叫成贤街,一听街名儿,就知道是一个有文化的地儿。



这条街的左边是孔庙,明清三代祭奠孔子的地方。右边是国子监,是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

图源网络

据说,在以前,国子监的地位,就相当于现代的清华、北大和教育部融合在一起的机构。
坊间流传,如果孩子有重大的考试,可以提前到这里拜一拜,没准就能取得一个好成绩。
国子监的太学门后有一个七座琉璃牌坊,你跨过牌坊时,要跳过去,就是跨过龙门了。


图源网络

牌坊内右侧还有一座彩色雕像——鳌,因为“一跃龙门”之后就能“独占鳌头”的说法,鳌头已经被游客的手摸的漆黑瓦亮。

图源网络

如果带着孩子来的话,也可以让他摸一摸。



呵呵,老母亲鸡娃无力,只能靠玄学来寻求点心理安慰了。

五岁的小张


📍 第四站:地坛


说到来北京玩,可能很多人都会给你推荐天坛,如果你是第一次来,天坛的确值得去看看。
但春节那里往往人从众,容易影响好心情。

而地坛就清净一些,而且这里的红墙也很适合拍照,拍出来的照片也很有那个feel。


说到地坛,就必须提到史铁生。

他在那本《我与地坛》里,曾这样描写地坛——

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很多孩子可能都需要读这本书,正好可以带他在地坛里走一走,近距离感受一下史铁生笔下地坛的沧桑美。


第三条路线

中国美术馆→老舍纪念馆→北大红楼→长春堂









📍 第一站:中国美术馆


如果你是一个艺术爱好者,那这一站,建议不要错过。
中国美术馆本身就是一座具有艺术风格的古典阁楼式建筑,是中国唯一的国家造型艺术博物馆。


图源网络

这里经常有一些高质量的艺术展览,每个月还会有一些特展。

如果是第一次去的话,建议可以直接坐电梯先上6层,从上往下逛。

因为6层是典藏中的典藏,这里有徐悲鸿、齐白石等一些大师的真迹,非常值得看。


每天上午10点和下午14点各有一场免费讲解,赶上了可以一块跟着听听,讲得很详细。


📍 第二站:老舍纪念馆


严格来讲,这里不是一个“馆”,而是一座老北京四合院。


图源网络

院子里的东西厢房是纪念性展室,东厢房是实物展区,西厢房是图书、手稿、照片展区。


院子里最显眼的两棵柿子树,是老舍先生和夫人在五十年代亲手种下的。
所以这里也被称为“丹柿小院”。

如果是秋天来,还能看到满树黄澄澄的柿子。


图源网络


📍 第三站:北大红楼


北大红楼之所以被称为“红楼”,是因为整个建筑主体都使用红砖砌成,红瓦铺顶。

图源网络

这座楼这么有名儿,当然不只是因为它的建筑风格,而是因为它是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


整个楼有5层,地下一层,地上4层,如果感兴趣,可以进去逛逛,在一楼的阅览室看看完整版的《新青年》杂志版本,也可以在二层的大教室里,找找《觉醒年代》里那种热血澎湃的感觉。


📍 第四站:长春堂顺时而饮


这座茶楼也有些年头儿了,据说是用北大红楼同源的砖瓦搭建的。

图源网络

一楼为新中式奶茶,二楼为传统中式茶饮。

店内装修氛围很有意境,复古砖墙有种民国时期的味道。

二层比较宽敞,还有包间,透过这里的玻璃窗,可以将对面的北大红楼尽收眼底。

图源网络

坐在这里喝喝茶、歇歇脚,拍拍照,很巴适。


离这儿不远,还有一个喝茶、歇脚的好地方,智珠寺,我们常去。



这是一个很安静的古寺,院子里有能晒太阳的回廊和卧塌。

躺在卧塌上,吃着茶点,品着茶,听着院子里回响的空灵的音乐,别提多享受了。



要说我们家,最懂享受还是吉米,二郎腿一翘,两眼一眯,活脱脱就一北京大爷。




北京可逛的胡同还有很多。比如很多人说的后海呀、南锣鼓巷呀,我这里没写,主要是人太多了,火太久了,但是觉得没有那么多惊喜了。


今儿给大家推荐的这几条路线,都在北京的市中心附近,而且相互之间离得也不远。

每条路线的周边其实还有很多值得逛的地方,一篇实在写不下。大家就自己探索吧。

如果时间充足,可以慢慢走,慢慢看,如果时间有限,可以先看主线,之后再看辅线。
反正一次也看不完,给下次留点念想儿。

冬日北京的阳光是一味药,有奇效。
希望我们2025的日子可以如冬日暖阳。
不刺眼夺目,但是却可以温暖愁肠!

先别走,还有好消息!

今儿我就带着小分队启程回北京了,回去之后就是各种年度复盘,然后大家就要各自去过年啦!

有人回老家陪爸妈、有人要去三亚度假,我打算带着小张去英国过年。


姐妹们过年有什么安排,可以在留言区聊聊。

我会随机抽3个新鲜出炉的帆布包。

是正在打版的别吉定制帆布包哦,独一无二的款式。


年后做出来,中奖的姐妹就会成为全世界第一批收到它们的人!


好啦,大家看完都早点睡。

今天就到这里,晚安啦。


· END ·

   












别叫我吉米妈
我是可儿姐,北京姑娘,心比胸大,逻辑自洽。从北大硕士毕业到中科院博士班在读,从英国大使馆到欧洲驻华机构,再到今天我给自己封的畅销书女作家。一路走来,无论是哪个角色,我在爱自己这件事儿上从不手软。在这里,我们是自己,爱自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