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链条长、应用场景丰富,如今已撑起万亿市场。国内估值最高的30家低空经济公司,整体市值已达到6140亿元,其中,估值500亿元以上的仅光启技术、大疆创新两家,市值100—500亿元的达到14家,占据了一半席位。从细分领域看,中游的低空飞行器制造公司在产业链中占据主导,在30强里占据11个席位。
过去,低空经济的主要构成是以直升机、小型机从事运输的通用航空产业,在这一领域,中国起步晚,较欧美有较大差距。近年,随着无人机的蓬勃发展、eVTOL的商业化加速,中国低空经济有望复制新能源汽车的弯道超车故事。
政策支持下,低空经济的地区集群效应明显。30强中,北京和成都分别有5家,并列第一,且都以低空飞行器制造类企业为主;深圳有4家,且包揽估值前二的大疆创新、光启技术;广州有3家,分别是小鹏汇天、亿航智能、航新科技;哈尔滨和南京各有2家。
来源:新财富杂志(ID:xcfplus)
作者:程华秋子
2024年被称为低空经济发展元年。这一年2月,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Electric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盛世龙”从深圳蛇口邮轮母港起飞,经过约20分钟的飞行,降落在珠海九洲港码头,这是全球首条跨海跨城eVTOL航线的首次公开演示飞行。同年10月,深圳国庆开启万架无人机表演秀,创造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
11月18日,中国航空运输协会通航业务部、无人机工作委员会主任孙卫国在2024国际电动航空(昆山)论坛上透露,中央空管委即将在六个城市开展eVTOL试点。据悉,六个试点城市初步确定为合肥、杭州、深圳、苏州、成都、重庆。
低空经济是指在垂直高度3000米以下的低空空域,以民用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为载体,以载人、载货及其他作业等多场景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业态。2024年3月,发展低空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低空经济发展的核心,是航空器与各种产业形态的融合,即“低空+”,如“低空+农林”“低空+电力”“低空+物流”“低空+医疗”“低空+游览”等。从为人熟知的大疆无人机,到空中的士eVTOL,从美团外卖无人机,到可在地震灾区提供长时间电力照明和通信网络的翼龙2H无人机,都是低空经济的具体应用。
随着场景的持续拓展,低空经济的市场空间正逐渐打开。根据中国民航局数据,到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而众多新兴企业,已角逐其中。
资本市场上,低空经济也受到追捧。据Wind统计,2024年初至今,低空经济板块已有7只翻倍股,分别为宗申动力、万丰奥威、中信海直、莱斯信息、上工申贝、金盾股份、建新股份。
低空经济30强,花落谁家
《新财富》杂志系统盘点了中国低空经济产业各领域的主导者,并根据公司市值(未上市公司为最近一轮融资时的估值)进行排名,得到“国内低空经济30强”榜单(简称“30强”)。目前,这30强公司的整体市值达到6140亿元,其中,市值/估值500亿元以上的公司仅2家,100—500亿元的公司达到14家,占据了榜单的一半席位(表1)。
低空经济产业链按上下游环节来划分,可以分为低空基础设施、低空飞行器制造、低空运营服务、低空飞行保障四个板块。
目前,低空飞行器制造板块在产业链中占主导地位,且相关公司整体市值较高,主要包括直升机、消费级无人机、工业级无人机、eVTOL等整机制造商,以及相关原材料、零部件供应商。
低空基础设施板块包括地面保障基础设施和空管系统、雷达监控、数据网等供应商;低空运营服务板块包括维修培训等飞行服务和应急医疗、运输等运营场景服务商;低空飞行保障板块则包括检测检验、适航审定等服务商(图1)。
那么,中国低空经济各环节发展现状如何?哪些公司的竞争力更胜一筹?它们能否成长为万亿新经济的引擎?
低空飞行器制造公司占产业链主导
目前,处于中游的低空飞行器制造板块,在产业链中的表现最为亮眼。
整机制造商市值占据五成
低空飞行器制造的上游包括原材料(金属材料、复材、高分子材料等)及零部件(芯片、电池、电机等)、研发(工业软件)环节,中游包括载荷(传感器、云台、摄像机)以及地面系统环节,下游则为整机制造环节。
其中,排名居于30强公司首位的光启技术,深耕超材料尖端装备行业,市值高达916亿元,处于低空飞行器制造的上游环节。2023年,光启技术营收达到14.94亿元,同比增长27.97%;净利润达到5.83亿元,同比提高54.94%。
而下游的整机制造商则主导了整个低空飞行器制造产业的发展,目前相关公司在30强里占据11个席位,分别是大疆(估值800亿元)、万丰奥威(市值439亿元)、中直股份(市值344亿元)、中无人机(市值340亿)、航天电子(市值306亿元)、航天彩虹(202亿元)、小鹏汇天(估值110亿元)、山河智能(市值86亿元)、亿航智能(市值77亿元)、航天宏图(市值58亿元)、纵横股份(市值36亿元)。
它们的市值合计达到2798亿元,占据30强整体市值的45%(表2),其中,市值100亿元以上的公司达到7家。
无人机大发展之前,低空经济的主体是通用航空。通用航空是指使用航空器从事工业、农业、林业、渔业和建筑业的作业飞行等,涵盖了民用航空中除运输航空之外的所有部分,相关航空器包括各种小型飞机、私人飞机和直升机等。我国通航事业起步较晚,主要航空器为直升机,近年虽加速发展,但产业规模仍与欧美存在明显差异。
而随着无人机和eVTOL蓬勃发展,中国低空经济有望复制新能源汽车的弯道超车故事。
eVTOL:国内产业端催化密集,商业化有望加速
由于可以重塑未来的空中交通,eVTOL是低空经济的一个重要细分领域,也是目前业内最热门的赛道。
eVTOL以电力驱动,不需要专门跑道,即可实现垂直起降和空中悬停。相较无人机,其电池容量及续航要求较高,且可以载人。相比传统直升机,载人eVTOL具有纯电驱动、噪声低、性价比高、低成本、易维护、环保等优点,被视为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核心。
eVTOL将空、地两种出行场景相结合的模式,已吸引不少资本入局。公开资料显示,除小鹏汇天外,海外已有Joby、Lilium、Vertical等初创企业,空客、通用、大众等传统主机厂也开始布局,国内玩家则包括吉利、亿航、峰飞等。
2023年以来,峰飞航空、沃兰特航空、御风未来、小鹏汇天、时的科技等公司均已发布代表性的eVTOL产品,并进行试飞测试、推进适航认证等,进展整体顺利。
其中,亿航智能(EH.O)打造的EH216-S于2024年4月取得全球eVTOL行业内首张生产许可证(PC),加上此前获得的型号合格证(TC)和标准适航证(AC),成为全球首个集齐三证的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已经以定价239万元/架开售(表3)。
亿航智能2014年8月在广州成立,2019年12月在纳斯达克上市,其eVTOL产品主要应用于旅游观光和低空出行。2023年,亿航智能实现营收1.17亿元,较2022年的4430万元营收增长165%;净亏损2210万元,同比缩窄62.8%。
2016年1月,亿航智能发布全球首款载人级无人驾驶航空器EH184,此后相继发布了全球首个大载荷智能空中消防应急解决方案EH216-F、中短途空中物流的大载荷EH216-L、城际间长航程交通的载人级VT-30等。
亿航智能EH216-S采用多旋翼构型,产品设计及推进较快,但续航里程有限,多用于游览、应急救援等短途通行。对比来看,峰飞航空等公司的产品多采用复合型构型,升力与巡航的螺旋桨相互独立,分别用来实现垂直起降和巡航功能,定位于区域客运。
另一重量级玩家小鹏汇天成立于2014年,是小鹏汽车(XPEV.N/09868.HK)生态企业。小鹏汇天最早于2016年开始飞行汽车原型机的测试飞行,2018年原型机载人首飞成功,2019年研制出旅航者T1并试飞成功。2023年1月,小鹏汇天旅航者X2获国内特许飞行许可证,2023年10月发布一体式飞行汽车最新造型,以及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
2024年7月,广州开发区与小鹏汇天签订投资合作协议,小鹏汇天将在该区建设飞行汽车研发、智能制造及销售中心,其中,智能制造中心是全球首个利用现代化流水线进行大规模量产的飞行汽车工厂,将首先用于生产“陆地航母”的飞行体部分。
eVTOL产业要形成规模,关键取决于和其他交通工具的价格对比。峰飞航空曾表示,eVTOL单价可望降至每人6元/公里的水平。与之相比的是,深圳出租车起步价为10元(2公里以内),20公里以内2.7元/公里,20—35公里3.51元/公里,超出35公里,则达到4.32元/公里。对比来看,eVTOL单价有望降至路面的士单价的2倍,而路程和耗时将大为缩短,具有较为明显的性价比。
而传统直升机的收费标准主要取决于飞行距离、直升机型号以及服务内容,也远高于前面两种工具,例如,罗宾逊R44的租赁价格为每小时5000—8000元,而空客H130的租赁价格则为每小时15000—20000元。这意味着,在短途运输、紧急救援等应用场景中,eVTOL的稳定性和技术成熟度得到验证后,将对直升机起到较强的替代作用。
不过,由于低空地貌相对复杂,需要三维导航及不同应用场景的导航点和路线规划,且起降时对电池提出了更高能量密度和更高倍率的要求,eVTOL真正实现产业化,还需要在快速监测系统、智能导航系统、航路规划设计、电池系统等技术上进一步迭代(表4)。
这些技术要求,也推动了部分传统厂商涉足eVTOL零部件供应环节。如航空锂电池密度要求较高,多家动力电池巨头都已围绕这一需求进行研发,宁德时代于2023年推出500Wh/kg的凝聚态航空电池,适配300—500公里航程的eVTOL。2024年,宁德时代投资峰飞航空,并宣布预计搭载宁德时代电池的eVTOL将在2024年底首飞。国轩高科则与亿航智能在2023年底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发eVTOL的动力电芯、电池包、储能系统和充电设施等。时的科技的倾转旋翼eVTOL则采用了孚能科技的动力电池。
此次上榜的宗申动力,为低空飞行器制造中的发动机代表公司,市值达到386亿元。宗申动力2003年通过资产重组上市,是国内通用动力机械和摩托车发动机行业的龙头公司。
宗申动力控股子公司宗申航发主要为旋翼、固定翼的通航飞机和工业级以上无人机等航空飞行器提供动力装备,产品应用于彩虹无人机、翼龙无人机等知名品牌。宗申航发目前正在开拓应急救援、农林植保等应用场景,同时加速推进适航认证进程以及混动航发产品的研发,为产品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应用奠定基础。
近20年,宗申动力的收入利润较为稳健。2003—2023年,其营业总收入从9.93亿元增长至81.51亿元,期间复合增长率约为11.1%,归母净利润从0.43亿元增长至3.62亿元,复合增长率约为11.2%。
无人机:中国企业发展速度领先
全球来看,我国无人机发展领先。据《2023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在通用航空领域,截至2023年底,中国获得通用航空经营许可证的传统通用航空企业有690家,在册管理的通用机场数量达449个,通用航空在册航空器总数达3303架,全年完成飞行137.1万小时。
民用无人驾驶航空方面,截至2023年底,获得通用航空经营许可证,且使用民用无人机的通用航空企业19825家,全行业无人机拥有者注册用户92.9万个、注册无人机共126.7万架、有效无人机操控员执照共19.44万本,全年无人机累计飞行小时达2311万,部分主要指标均较2022年有30%以上的增长(表5)。
而根据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数据,美国注册无人机数为86.4万架、注册用户为33.2万个。也就是说,中国注册无人机数量大概是美国的1.5倍,而注册用户数则达到了3倍。
从用途来看,无人机可分为民用无人机和军工无人机。而民用无人机又可细分为消费级无人机和工业无人机,消费级无人机主要面向普通消费者,多用于航拍、创意拍摄等;工业级无人机则服务于特定行业用途,如警务安防、森林消防、电力巡检、测绘勘探,以及物流运输和编排表演等。
中国是全球消费级无人机的最大生产国,且高端市场高度集中,由大疆、纵横股份、科比特等少数龙头企业垄断。其中,成立于2006年的大疆创新为领军企业,占据全球七成以上的市场份额。
大疆创新之所以能寡头垄断,因为其在旋翼芯片、飞控系统、飞行安全保障系统等核心技术上保持领先。其中,旋翼芯片技术让大疆无人机具有了超强的抗风能力和悬停能力,能够在各种复杂的环境中稳定飞行,2024年6月,大疆无人机成功在珠峰实现了6000米海拔载重15公斤飞行;飞控系统技术则赋予其多种先进功能,如自动返航、避障、跟随、手势控制等。目前,大疆无人机已广泛应用于航拍、遥感绘测、森林防火、电力巡线、搜索及救援、影视广告等用途。
据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名单,大疆创新2022年营收为301亿元,远高于同期国内直升机龙头中直股份(194.73亿元)、工业及军用无人机龙头中无人机(27.73亿元)的营收。
航空航天央企下属的多家子公司同样深耕无人机和直升机领域,并形成了差异化的技术优势,进而布局eVTOL等新兴领域。
其中,中直股份隶属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旗下,目前已经发展成拥有Y12轻型多用途飞机、Z9系列直升机、EC120直升机和转包国外航空产品四大业务系列的外向型航空企业。2023年,中直股份的航空产品营收达到230.8亿元。2024年8月,中直股份完成对昌飞集团和哈飞集团的重大资产重组,成为国内唯一业务覆盖直升机全链条的上市公司。目前,中直股份也在积极布局eVTOL领域,启动最新型2吨级eVTOL“AE20”的研制工作。
中无人机同样隶属航空工业集团旗下,于2022年上市,为大型固定翼长航时无人机系统龙头,主要产品为翼龙系列无人机,已出口“一带一路”沿线多个国家,是我国军贸无人机出口的主力品种。
目前,中无人机的产品已囊括了翼龙-1、翼龙-1D、翼龙-1E、翼龙-2、翼龙-2D、翼龙-2H、翼龙-3等型号,具备全自主多种控制模式、多种复合侦察手段、多种载荷武器集成、精确侦察与打击能力和全面灵活的支持保障能力,并在国内外多种场景大量实践应用。
航天电子则是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电子技术研究院(原为第九研究院,亦简称“航天九院”)下属的上市平台,主要产品包括测控通信、惯性导航、机电组件、集成电路等,广泛应用于卫星、火箭、飞船及地面通信测量等。2023年,航天电子实现营收187.27亿元,同比增长7.16%,实现归母净利5.25亿元。
2018年,航天电子与控股股东航天九院共同投资设立航天飞鸿,将研发、生产无人机系统的无人机系统工程研究所进行法人实体化运作。2022年底,航天飞鸿扩股增资38亿元,引入国开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等8名战略投资者,投后估值134亿元。据航天九院九部官微披露,飞鸿系列无人机已具备了中近结合、高低速互补、固定翼旋翼兼具的特点,拥有从300克至吨级超近程、近程、中远程、巡飞作战四大系列30余型产品。据报道,飞鸿无人机已远销10多个国家。
另一央企航天电子的孙公司时代飞鹏则是集团内eVTOL研制的核心力量,为全球最大无人运输机系统研制单位,已形成产品矩阵。其自研的FP-98无人机型号合格证获批,将开辟常态化运营航线;FP-981C-BE型号合格证获受理,有望在未来eVTOL市场中占据一席。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8月,由四川腾盾科创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国产大型双发无人运输机,在自贡凤鸣通航机场成功首飞。该型无人机翼展16.1米,高4.6米,具备12立方米装载空间,最大航程达到2000公里,并具备2吨级商载能力,是国内目前按照市场需求研制的最大、全国产化的大型无人运输机。
海外市场的军用无人机相对领先,但消费级、工业级无人机进展则相对较慢。亚马逊无人机经过9年的研发测试,于2022年圣诞节时正式在加州和得州开启无人机商业化配送业务。不过,截至2023年年中,亚马逊仅完成了100架无人机的交付,远低于其年初设定的10000架交付目标。
低空基础设施:空管系统和雷达公司占主导
低空基础设施是低空飞行活动的重要支撑。30强中,上榜的低空基础设施公司共9家,分别是国睿科技、四川九洲、莱斯信息、深城交、航天南湖、威海广泰、四创电子、新晨科技、川大智胜,其合计市值达到732亿元。其中,雷达公司3家,空管系统公司4家(表6)。
空管系统完整的描述是通信、导航、监视(CNS)与空中交通管理(ATM)系统,简称CNS/ATM系统,其中,CNS部分属于外围设施范畴,ATM则是管理空中交通运输的信息处理系统,是核心部分。
飞行器多起来之后,空域管理成为核心约束。为解决“上天难”问题,低空空域开放力度正有序扩大。2023年12月,民航局发布《国家空域基础分类方法》,将空域划分为A、B、C、D、E、G、W等七类,其中,前五类为管制空域,G、W类为非管制空域,是传统通航飞机、新能源航空器、小型无人机飞行空域,也是低空经济发展的空间。
此前,业内普遍认为,空域管制是阻碍低空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中国民航局原副局长李健曾表示,几乎所有通航飞行活动都必须预先提出飞行计划申请,审批环节相对复杂繁琐。现在推行的空域改革就是给低空开放松绑,飞行器报备后就能自己飞。
发展低空经济,空路运行的基础设施建设是首要任务,包括起落点场站、空中定位网、空中通讯网和空中气象网,这三网一站组成空中飞行廊道的基础保障体系,可以保障飞行器在道内安全高效地飞行,最终形成忙而有序的低空运输产业形态。类似道路运输,飞行器像机动车一样购置牌照,缴纳基础税费,然后升空按空路飞行。飞行器可以自用,也可以通过开展低空交通运营活动,获取运费收入等。
空域管理对应的板块,就是空管系统公司。
在30强中,该领域龙头莱斯信息目前市值达到200亿元。莱斯信息成立于1988年,由中电莱斯信息系统有限公司(在中国电科二十八所基础上组建,简称“电科莱斯”)控股,为民用指挥信息系统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要面向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以及城市治理等行业的信息化需求。
莱斯信息在空管自动化系统、空管场面管理系统、空管模拟训练系统等领域较为领先。据三胜咨询数据,截至2022年12月,全国空管体系有7个地区局、37个分局站,共有44个空管用户,其中35个使用莱斯信息的自动化系统,覆盖率达80%。各空管用户使用的空管自动化运行系统共88套,其中,莱斯信息提供37套,市场占有率达42%,业内领先。
莱斯信息也在积极布局低空板块。2024年6月,其推出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产品——“天牧”系列,包括低空飞行管理服务平台、无人机运营服务系统、空域航线规划仿真系统和起降场智能管理系统四大类产品。低空飞行管理服务平台是整个低空运行的大脑;无人机运营服务系统是支撑运营方进行场景运营的关键核心系统;空域航线规划仿真系统可实现无人机三维航路规划、空域受限仿真、空域瓶颈分析、飞行视景仿真等功能;起降场智能管理系统则能够达成基于远程视景、一对多的起降场管理,同时具备机位分配、起降排序、进离场管理等相关能力。
2023年,莱斯信息营收为16.76亿元,同比增长6.35%,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08亿元,同比增长25.99%,主要系民航空管领域收入增加,且销售毛利率同比上升所致。
此外,四川九州的空管技术、产品也已在四川省低空试点使用,新晨科技则为客户提供低空空域使用计划申报、低空空域监视等服务。
雷达也是一个较强的子板块。30强中,雷达龙头公司国睿科技目前市值高达225亿元,其推出了以低空监视设备、气象雷达产品以及智能制造产品构成的低空经济解决方案,适用于低空飞行等多个应用场景。
2023年,国睿科技实现营收32.82亿元,同比增长1.77%;实现归母净利润5.99亿元,同比增长9.1%。其中,雷达相关系统创收22.27亿元,占比为2/3。2023年,其研发投入2亿元,同比增长4%,主要系雷达与智慧轨交板块研发投入增长。
此外,川大智胜的低空监视雷达产品也已在四川一地级市的5个通航机场示范应用。
目前,低空空域管理系统是整个低空经济产业的瓶颈,也是各级政府都在极力解决的问题。当更多低空飞行器驰骋于“空中公路”,也对城市的精细化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地方政府与相关企业的联动也开始加速。
2024年7月,莱斯信息与上海市宝山区签订框架协议,在低空经济、车路协同等领域建立长期、全面的战略合作关系。
而以城市智慧交通为主业的深城交,剑指“空天地海隧一体化”的多模式协同调控。在其看来,低空飞机、无人驾驶等新型交通方式,将带来交通运输体系全方位变革,目前,深城交已承接深圳低空智能融合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期工程,这也是行业内全国首例,预计至2025年,该平台可支持深圳300万/年架次以上的商用飞行,系统运营网络时延低至50毫秒。
低空运营服务:积极开拓低空经济运营场景
低空运营服务包括低空飞行器与各种产业的融合应用,比如物流、应急救援、农业生产、城市管理、旅游观光等,以及飞行器的维修、飞行培训等服务。
这一领域的代表公司中信海直,市值达到205亿元。中信海直成立于1999年,前身是中国海洋直升机专业公司,控股股东为中信集团。目前,中信海直是中国规模最大的通用航空企业,具有全业务运营资质,拥有亚洲最大民用直升机队,运营93架直升机和11架无人机,并与多家eVTOL公司建立了合作,开拓相关运营服务和商业需求。
中信海直业务覆盖海上石油服务、应急救援、陆上通航、通航维修、引航风电等领域,其中,海上石油服务为其主营业务,中海油是中信海直的第一大客户,2023年对中海油的销售收入贡献达到67.66%,且稳定增长。
目前,中信海直还在积极开拓低空经济运营场景。2023年11月,中信海直与欧洲eVTOL龙头公司Lilium签署合作备忘录,在中国建立eVTOL运营网络。2024年4月,中信海直与吉利沃飞长空签署战略合作,将围绕低空出行、空中旅游、应急救援等业务进行密切合作,共同推进eVTOL商业化进程。目前,中信海直深圳分公司已开通直升机空中观光航线。
空天信息服务商中科星图成立于2006年,由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控股,目前估值225亿元。
中科星图目前拥有星图地球数据云和星图地球今日影像等线上产品。面向低空经济,中科星图则发布了“数智低空大脑”产品,采用数字地球、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空天信息等技术,实现低空活动三维仿真、低空态势实时感知、低空航线智能规划、低空交通协同管理、低空智能碰撞检测等核心能力,可支撑低空安全保障和服务。
2024年7月,无锡经开区与中科星图签约落地全国首个空天信息全产业链基地,总投资30亿元。
其中,同时涉及飞行培训和模拟仿真的海特高新,是我国第一家民营航空装备研制与技术服务公司,也是国内唯一同时拥有运输飞机、公务机、航空部附件维修以及飞行员培训业务并获中国民航局(CAAC)、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美国联邦航空局(FAA)等许可的民营航空工程技术服务企业。在低空经济领域,其与eVTOL主要主机厂家也已展开密切战略合作。
2023年,海特高新实现营收10.53亿元,同比增加15.81%;实现归母净利润0.47亿元,大幅增长263.21%,主要得益于航空座椅交付结算量大幅增长、训练系统设备重大项目交付、民航业复苏带动航空维修业务增长、运营效率与成本控制能力的持续提高。2024年上半年,其营收为6.18亿元,同比增加23%;归母净利润约4708万元,同比增加65%。
场景应用日趋丰富:物流、外卖配送、医疗、空中交通……
应用端是低空经济重要的落地方式,应用场景的开发决定了低空经济的市场空间。眼下,以顺丰、美团为代表的快递企业、终端配送企业已在深圳、上海等地开通10余条无人机配送航线,拓展了物流、配送等落地。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之后,顺丰无人机参与医疗防疫物资的紧急配送,7分钟将物资定点配送到武汉金银潭医院,展示了这一技术的“实战”效果。随后,其又相继在海岛、跨海以及城市运营等诸多场景进行试运营。2021年,顺丰集团的无人机团队完成内部孵化,成立丰翼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目前,丰翼科技自研的物流无人机已具备5—50公斤,10—120公里的运输能力。
除了丰翼科技之外,顺丰集团在无人机领域还有另一个“副本”,即2017年成立的丰鸟科技(现已更名为“顺丰无人机”)。和丰翼科技主要研发小型无人机不同,丰鸟科技主要产品是业载150公斤至3吨级的中大型无人机,并按照顺丰集团“干线大型有人运输机+支线大型无人机+末端小型无人机”构想建立生态系统,实现与顺丰航空物流网络干支对接。2022年,丰鸟科技获得民航局颁发的全球首张支线物流无人机商业试运行牌照。
掀起无人机物流革命的还有美团。2019年,美团第一代无人机诞生,并于2020年进行了首次奶茶配送的流程展示。2021年,美团发布第二代无人机,送出第一个真实的用户外卖订单。同一年,其参展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城市低空物流网络”构想成型。
2022年,美团发布第三代无人机,这也是其当下承担低空配送工作的主力机型,已经能够在雨雪天气中持续运营。其2023年发布的第四代新机型,则在配送半径、载重量、速度、抵抗恶劣天气等性能上持续提升,最大配送距离约为5公里,较上代提升近35%;同时可在中雨和中雪等天气中安全执行配送任务,最高可抵抗7级大风,有效应对高楼间隙中出现的高速穿堂风,并能在昏暗环境中准确定位并感知周边障碍物。
截至2024年6月底,美团无人机已经在深圳、上海、广州等城市开通31条航线,并累计完成超30万单订单。
此外,空中交通是一个重要的应用场景。2024年2月27日,峰飞科技eVTOL完成深圳至珠海的跨海跨城首次演示飞行,将两地约2小时的地面行驶时间缩短至20分钟。此次首飞的盛世龙可载5人,核心模组100%国产化,巡航速度可达200千米/小时。据测算,该航线未来投入商业化运营的价格,预计为每位乘客200至300元。峰飞科技预计2026年开启载人飞行。
在“无人机+医疗”方面,血液配送是一个典型的应用。2021年3月24日,载着10个单位临床用血的迅蚁RA3无人机从浙江省血液中心起飞,5分钟后平稳降落在浙大二院的无人机起降站。这标志着全国首条常态化无人机急救送血航线投入使用。
无人机医疗即时配送是智慧医院的组成部分,相对于地面运输,无人机医疗即时配送能够提升60%的运输时效,提高了未来医疗的服务效率。
地区:多地竞逐低空经济,北京、成都、深圳产业优势明显
观察30强公司的地域分布,不难发现,低空经济的地区集群效应明显。
30强公司中,北京和成都分别贡献了5家,数量并列第一,且都以低空飞行器制造类企业为主;深圳有4家上榜,且包揽估值前两名大疆创新、光启技术;广州有3家,分别是小鹏汇天、亿航智能、航新科技;哈尔滨和南京也都上榜了2家企业。
此外,广东、江苏、安徽、湖南、海南等多地发布了低空经济相关产业政策或行动计划,涉及三年规划、企业数量、产业规模等多项指标,不少城市还通过项目集中签约、设立产业基金、推行相关法规对低空经济产业进行扶持(表8)。
北京:北斗导航产业链助力
《北京市促进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征求意见稿)》提出,将聚焦技术创新、安全管控、低空制造等多个方面,将北京打造成低空经济产业创新之都、全国低空经济示范区,并明确提出系列目标,包括力争用三年时间,使低空经济相关企业数量突破5000家,低空技术服务覆盖京津冀、辐射全国,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
在30强中,北京上榜了5家,总市值达583亿元(表9)。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上榜的30强中,估值最高的中科星图和北斗星通都依托于北斗导航产业链。北斗星通是我国卫星导航产业首家上市公司,主要业务包括芯片及数据服务、导航定位产品和微波陶瓷器件等。中科星图定位则是利用其在数字地球领域的核心技术和产品,基于北斗导航系统提供高精度的地理空间信息服务。北京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北斗导航产业链,拥有一批从事北斗导航产品研发、生产、运营和服务的企业。这为其发展低空经济产业积淀了技术优势。
目前,在北京市内,丰台区拥有轨道交通、航天航空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以及众多科研院所,相对而言,更有利于建立完善的低空经济产业生态,延庆区则建成了55.2万平方米的中关村(延庆)低空经济产业园。
成都:航空研发制造和配套产业体系完整
《成都市工业无人机产业链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6年,基本建成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循环畅通的工业无人机全产业链体系,产业规模突破100亿元、跻身全国前二,本地配套率提升5%,带动全产业链营收突破1000亿元。
研发方面,新增5个以上省市级工业无人机相关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主要工业无人机整机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营收的比重达到8%。
在低空经济30强中,成都上榜了5家公司,其总市值达548亿元。其中,位于成都高新区的中无人机市值占据6成以上,其研制的“翼龙”系列无人机出口量长期居全国第一位。除此之外,海特高新、纵横股份、立航科技、川大智胜的市值皆不超过100亿元(表10)。
从地理位置来看,成都地处四川盆地西部,拥有较为开阔的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区,这为低空飞行提供了良好的空域资源,有利于低空飞行器的安全起降和飞行。
成都是国内同时具备飞机整机、航空发动机研制能力的三大城市之一(另外两个是沈阳和上海),具有较为完整的航空研发制造和配套产业体系。航空工业、航发集团、中国商飞、航天科技等央企集团在成都均有重要战略布局。2023年,成都航空航天装备产业集群收入规模突破1500亿元。
深圳:上榜公司总估值居首
从低空经济产业链上游的研发,到中间的集成制造、下游的场景应用,深圳都有较好的基础,其一是靠近上游供应链,电子产业链集中在珠三角;二是靠近下游运营场景和应用端。凭借良好发展环境,深圳逐步形成了低空经济生态圈。
数据显示,深圳有1500余家低空经济产业链企业,2023年新开通无人机航线77条,累计开通156条,完成载货无人机飞行量超60万架次。根据《深圳市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年)》,到2025年,深圳将网格化布设600个以上低空飞行器起降平台,开通220条以上市内无人机航线,链上企业突破1700家,产值规模突破1000亿元大关。
作为全国低空经济领域的先锋城市,2024年初,深圳在全国率先推出首部低空经济法——《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以法律形式支持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并明确指出,发挥财政性资金的引导作用,带动社会资本参与低空经济产业投资,其中提到的重点应用场景包括应急救援、文体旅游、城市城际及跨境飞行、联程联运、城市物流配送等。
目前,在低空经济30强中,深圳上榜公司市值远超北京、成都,主要是因为榜单前两名总部均在深圳,其中,光启技术的市值高达916亿元,位居30强之首,而大疆的估值高达800亿元,位居第二(表11)。
深圳除了大疆、光启技术,还拥有深城交,这是国内首个国资控股的城市交通体解决方案上市企业。目前,深城交已在深圳、无锡、江门等地中标并开展低空经济业务,并积极对接拓展华东、西南、华南、华北等城市的相关业务。
未来,随着中国低空管理制度改革的推进,在市场和政策的双轮驱动下,国内低空经济产业的规模可望快速增长。除了本次盘点的30强,这一领域还将涌现更多的明星企业。
投稿、商务合作,可联系:xcf@stcn.com
- END -
本文所提及的任何资讯和信息,仅为作者个人观点表达或对于具体事件的陈述,不构成推荐及投资建议。投资者应自行承担据此进行投资所产生的风险及后果。
《新财富》杂志11月号
2024董秘价值报告
(点击下方图片可直接购买,下单请备注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