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顶级富豪杨启霖收藏张大千《纨扇仕女》亮相鼎天秋拍

文摘   2024-11-20 23:08   天津  

藏家新加坡杨启霖先生 (1917-1998)


上个世纪初,杨启霖随母亲从故乡潮安“过番”南去,凭借着诚实忠厚在新加坡扎了根,后来成为顶顶有名的世界级富豪。随着事业的蒸蒸日上,杨启霖渐渐爱上了书画收藏,并创建了著名的“袖海楼”。“袖海楼”的斋号,出自苏东坡的“我持此石归,袖中有东海。”这两句咏石的千古佳句,写苏轼在山东蓬莱海边捡拾海石的感受,以石喻海,也点出了收藏的趣味与精神。“袖海楼”收藏自50年代开始集藏,迄今近半世纪,古今兼备,数量规模为新加坡当前中国水墨画收藏重镇,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收藏体系。“袖海楼”曾与黄曼士“白夏堂”、陈之初的“香雪庄”并列传名。其收藏张大千作品多来源于张大千南来时流传新、马的作品。


袖海楼旧址



张大千 ( 1899-1983 ) 紈扇仕女
设色纸本 立轴
107×51cm 约4.9平尺
题识:明月王郎曲,竹枝湘女讴,秋风零露下,襟袖欲生愁。三十三年元月,似楷元老弟两教,大千张爰。

钤印: 、大千、游戏神通、摩登戒体 

藏印:杨启霖所藏书画

题签:张大千仕女。钤印:杨启霖平尺


说明原藏家,杨启霖(1917-1998),斋号袖海楼。


出版 :

1.《袖海楼藏画选》P182、183,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 年7 月。

2.《先生归来·张宗祥和他的时代》P137,西泠印社出版社,2020 年10 月。

3. 即将出版《观道·中国美术巨匠作品集》




张大千对仕女人物画也有著独特的审美追求,认为“仕女容貌与服饰,既要高贵明丽,丰艳窈窕,各极其态;更要娴静娟好,有林下风度,遗世而独立之势。”在1943年张大千结束敦煌之行,返回川渝后,其在成都、重庆举办“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展览”,引起艺术界、学术界的轰动。本件作品正是创作于这个时期,张大千将传统技法和敦煌壁画风格相结合,逐渐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张氏”仕女画风,其仕女绘画打破了明清以来,襟弱仕女之形象,主张“画仕女文而不弱”,并且配以富有精神象征的桐、竹、梅、蒲扇,表现出富有诗意的生命意趣。在刻画仕女面部时,由额至下颌主张“七不得”,即“凸不得、凹不得、塌不得、撅不得、缩不得、丰不得、削不得”,可见大千对形神兼备之索求,细致入微,独运匠心,致使其笔下仕女脱俗而有飘飘欲仙之意。


这时期张大千的仕女画,得惠于敦煌十分明显,他使用流利富有变化的线条表现对象,色彩则采纯色搭配,沉着明丽却不失和谐,仕女服饰上的纹样组合,多取自敦煌绘画中的装饰图案。


除敦煌之外,四十年代也是张大千广泛从古代绘画中汲取营养的时期,山水画追溯董巨,仕女画以敦煌壁画之沉稳古劲,结合宋明诸家的典雅,形成自己独特面貌。


天地万物都可以做我们的老师,并为我们所用。

--张大千


张大千,四川内江人。早年留学日本,归国后在上海拜曾熙、李瑞清为师,与溥心畬有“南张北溥”之称。张大千在人物画方面早年取法明清诸家之笔意,敦煌之行后得唐代高古之遗墨,又参酌传世古人名迹而自出新风。


在一九四零年至一九五零年代的十余年间,张大千画艺多致力于“工”,极进“工笔”之能事。仕女画是张大千绘画作品中的一个重要题材,其成就很少有人能超越。他的艺术特点和成功之处就是画出了人物瞬间的面部表情和内心活动。他笔下的仕女既有古代仕女画的遗风,又有着时代气息,姿态风韵、颇有个性。


张大千的仕女画可以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三十年代以前,张大千仕女画的风格主要是继承了清末任伯年、费丹旭等人物画的传统,人物造型纤柔细弱,形象略带病态的清秀。三十年代,张大千开始转而向明代的唐寅、吴伟、张风等人的仕女画作品学习。张大千学习唐伯虎的侍女画主要是吸收唐伯虎的“三白法”。这个时期他的仕女画人物造型温婉娴静,清雅小巧,风格灵秀;衣纹则是以淡墨写意法勾勒,用笔轻快简洁。


四十年代,张大千带领弟子到敦煌石窟,用了两年六个月的时间,精心临摹了大量的壁画,这些临摹作品汲取了六朝至隋唐人物画的艺术精神和创作技法,此时张大千创作的仕女画,风格主要吸收北齐壁画的那种非常挺健的线描;造型上汲取盛唐侍女的雍容华贵,娇媚高傲,健康秀美;设色受佛教造像及藻井图案的影响,并参考了藏传佛教施用矿物质颜料的技艺。整个画风有了非常大的转变,而且逐渐定型,形成自己的风格。这一时期是张大千仕女画创作的黄金时期,对于他最终形成自己工笔重彩的人物画风格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李祖莱、李德英伉俪藏「榆中兴龙山」


李祖莱、李德英伉俪于张大千交情匪浅,大千与李家夫妇以弟、弟媳相称,李家三小姐秋君,更是大千一生红粉知己。张李二人交情非同寻常,李祖莱是大千四位遗嘱见证人之一,一生友情早已转化为浓浓亲情。


张大千夫妇与李祖莱(左后一)、张目寒、孙云生

渲染图



大千先生曾于1941年春西行敦煌时两次游览兴隆山,画家感叹于沙漠戈壁之地竟有如南国景色,遂提笔描绘,之后亦多次创作。本幅题“忆写廿年前旧游”,可知应写于六十年代初,是大千来港下榻李祖莱寓所时创作。



张大千( 1899-1983 ) 榆中兴隆山
设色纸本 镜片
85.5×53cm 约4.2平尺

款识:榆中兴龙山林木蓊郁,居 南中景色,春莫高处犹雪,题肰则与吾蜀峨嵋同也。此忆写廿年前旧游。大千居士爰。

钤印:张爰、大千居士、昵宴楼


说明:即将出版《观道·中国美术巨匠作品集》


兴隆山(兴龙山)位于甘肃兰州市榆中县城西南,属祁连山山系东延部分,向有“ 陇上名胜”之称,被誉为“ 陇右第一名山,宋时有隐士在此修行“ 羽化”,又称为“ 栖仙山”。成吉思汗曾在此与西夏交兵;民国时为躲避战火,“成陵”亦西迁于此,可谓是承载历史记忆的风水宝地。



式一收藏 张大千「闊浦遥山圖」

熊式一,20世纪海外最知名的中国作家之一。陈寅恪曾以“海外林熊”之句将其与林语堂并举。“逸斋秘笈”为著名剧作家熊式一斋名。这幅张大千的「闊浦遥山圖」是熊式一先生的珍爱之作。



1936年,京剧大师梅兰芳(左一)与戏剧家熊式一(右二)合影



张大千( 1899-1083 ) 闊浦遥山圖
设色纸本 立轴 1971年作
136×70cm 约8.7平尺
题识:巨师阔浦遥山略变其意为之。爰。
钤印:得心应手、大千唯印大年、辛亥
鉴藏印:逸斋秘籍

出版:
1. 华侨日报 ,1971年12月15日版。
2. 华侨日报 ,1971年12月18日版。
3. 美术 五年级上册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年6月。

4. 艺术家 第九期  图版16,艺术杂志社,1976年。


说明:熊式一旧藏

    



大千先生于李秋君之欧湘馆所作《松风策杖》




张大千( 1899-1983 ) 松风策杖

设色纸本 立轴 1939年作
94.5×39cm约3.4平尺
题识: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动。冰霜正惨凄,终年恒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梅仁兄方家正之。己卯十一月,大千张爰欧湘馆中写。
钤印:张爰私印、蜀客

来源:2015香港苏富比春季拍卖会Lot1324

出版:《收&藏博物馆与私人收藏对话展》2015年。

参展:《收&藏博物馆与私人收藏对话展》天津美术馆,2015年4月18日到4月30日。

说明:即将出版《观道·中国美术巨匠作品集》




高士是张大千人物画的重要题材,但与描写避世、伤怀等情绪的传统作品不同,张大千笔下的高士每每置于山水林泉之中,神情悠然恬淡,着意于表现人物高雅放达的情怀。


此幅《松风策杖》创作于1939年,张大千时年四十一。时逢卢沟桥事变,北平陷敌,烽火连天,张大千被迫滞留, 直至翌年五月辗转抵沪,寄寓于挚交李氏兄妹祖韩、秋君家中。题跋中“己卯十一月”,即一九三九年底,写于李秋君之欧湘馆中。


合影(居中为张大千,右二为李秋君)


画面构图大胆,但见一虬松横空而出,枝干昂首挺拔,似要划破天际下方,曲枝盘屈如腾蛟。松枝掩映下,一高士披巾策杖,踯躅独行于山林之间,一派悠游自得,似遗世独立,无乃画家此刻期盼心境宁静之写照。远山淡染,以淡墨勾描出树干轮廓,浓墨点苔,同时以松针墨色变化来区分前后层次变化,布置错落得宜。


高士面部丰润衣纹线条流畅劲利,用淡赭染帽和衣袖处,代表了张大千盛年人物画的水准。整幅画作,既具平淡天真,又显雅致清逸,体现出张大千深厚的传统中国绘画之功底。




为金融巨子刘寒枫所作《無量壽佛》


民国时期,海上画坛承袭东吴南宗正脉,又兼经济繁荣带来创新活力,一时藏龙卧虎、风云际会。沪上金融家多财善贾、实力雄厚,又雅好收藏,对于艺文绘事鼎力支持。金融巨子刘寒枫,祖籍苏州,发迹于上海滩,酷爱收藏,与当时书画界名家俊彦过往甚密。其藏品丰硕,早年即在上海、苏州两地举办个人收藏展。张大千、吴湖帆、齐白石等均有上款人为“寒枫”的大手笔,同时亦收藏有吴昌硕、于右任等佳构。张大千时为沪上艺坛执牛耳者,刘寒枫与之交情亲厚非常、可见一斑。


渲染图



张大千(1899-1983) 無量壽佛 

设色纸本 立轴 1933年作

107×39cm 约3.8平尺

题识:癸酉十二月二十三日仿冬心先生笔写祝寒枫老兄同庚

三十五岁生日,大千弟张爰

钤印:大千居士、大砚斋

说明即将出版《观道·中国美术巨匠作品集》


备注:上款“寒枫”即刘寒枫,祖籍苏州,民国时期海上金融家,酷爱收藏,与张大千、齐白石、吴湖帆、冯超然等书画名家过往甚密,在民国时期曾在上海、苏州举办个人收藏展。张大千、吴湖帆、齐白石等均有上款人为 “寒枫”的大手笔,同时亦收藏有吴昌硕、于右任等佳构。张大千时为沪上艺坛执牛耳者,刘寒枫与之交情亲厚非常、可见一斑。





张大千( 1899-1983 ) 翠屏寒泉圖
设色纸本 镜片 1974作
48x140cm 约6.2平尺
题识:石壁翠屏开,寒泉曲涧回。云柯暗到脚,古屋破风雷。六十三年甲寅闰四月,环荜庵写,爱翁。
钤印:张爱、大千居士、三千大千

出版:

1.《二十世纪美术作品档案大师合卷一》河北教育出版社 2024年

2.《先生归来 赵朴初和他的时代》西泠印社 2024年
3. 即将出版《观道·中国美术巨匠作品集》




张大千的画风,曾经几度改变,他早期研习古人书画,从中汲取了不少的养分,后旅居海外,受欧美风气的影响,工写结合,水墨与重彩融为一体,到了晚年时,也就是在他57岁时,自创了泼墨泼彩的画法,这是在继承传统泼墨画技法的基础上,融合了西欧绘画的色光关系,从而发展出来的一种新的山水画笔墨技法。


1968年,张大千创作《长江万里》;1971年创作《可以横绝哦嵋巅》;1972年,也就是他74岁时,于美国加州十七哩海岸创作《湖畔风景》;次年,也就是1973年,创作《青城天下幽》。这些皆为泼彩山水画,是张大千晚年进行改变时期的作品。这幅《翠屏寒泉图》图创作于1974年,也就是张大千76岁时。整个画面采用泼墨泼彩的手法,有种云气缭绕的磅礴之感,墨色由浓至淡,再由淡至浓,首尾呼应,极具节奏感。至于画前仿佛身置苍深渊穆之境,令人震撼。远山犹如一幅打开的石壁,将房屋、树木囊括其中,奇伟瑰丽与天地融合,笔墨潇洒简淡,增强了意境的感染力和画幅的整体效果。



加拿大私人藏家珍藏《清溪欲雨》



张大千( 1899-1983 ) 清溪欲雨
设色纸本 镜心
24×34.5cm 约0.75平尺
题识:清溪欲雨。爰翁。

钤印:张大千长年大吉又日利


出版:《收&藏博物馆与私人收藏对话展》2015年。

参展:《收&藏博物馆与私人收藏对话展》天津美术馆,2015年4月18日到4月30日。


说明:即将出版《观道·中国美术巨匠作品集》


备注: 《清溪欲雨》早年由加拿大私人藏家珍藏,虽未署年款,当约为20世纪60年代所作。方寸之间,泼 墨中施以淡淡花青,所显见之晕湿效果,将山水之间的迷离苍茫,表现得极尽动人。正是“清溪欲 雨晚来风,山居闲看舟自横”。




为淡庐居士所作《泛舟图》



张大千( 1899-1983 ) 泛舟图
设色纸本 镜心 1979年作
44×74.5cm约3平尺
题识:荆州记载鹿门事云:庞德公居汉之阴,司马德操宅州之阳。望衡对宇,欢情自接。泛舟褰裳,率尔休畅。六十八年己未冬日写呈树声道长教正。大千张爰,双溪摩耶精舍。

钤印:张爰私印、大千父、摩耶精舍


上款:上款「树声」道长为周树声(1890-1986) 别号淡庐居士。河南开封人。曾任上海会丈局局长、立法委员等职。工书擅诗。著有《淡庐诗抄》、《十年论政》诸书。


1978年定居台北摩耶精舍之后,张大千进入艺术生涯的最后一个阶段,此前因眼疾影响,难以维持精细的风格,加之1956年游历欧洲,更与现代主义大师毕加索晤面,受到了西方现代艺术的启发,遂别开生面,成功变法,酝酿出抽象风格的大写意山水。若细究其中技法的不同,又可分为泼墨、泼彩和半泼半皴等门类。居台时期,半泼半皴成为他作品的主流,如大千晚年巨制《庐山图》即用此格。有别于泼彩特别突出画面内容的块面感,半泼半皴虽然也运用颜色罩染,仍然先完整地布置结构,呈现细节,将随机天成与用心经营熔于一炉,反映了张氏在晚年重新回归传统笔墨的艺术路径,堪称张大千终极面貌的体现。


本幅即是半皴半泼画风的体现,笔法以皴为主,以泼为辅,构图不徇旧例,自出机杼,呈环抱之势,先用墨笔大致勾勒冈峦林木,继而以墨、赭石、花青泼染,随后再次勾勒、皴擦出丘峦的阴阳相背,显得老笔纷披,浑厚沉着。画家题跋引《荆州记》庞德公典故,记东汉末年庞统与隐居襄阳一带的名士司马徽隔水相望,常常欢聚,或荡舟,或涉水相访,了无牵挂,安闲自得。画中两舟相接,高士坐船头而语,或正隐喻张大千和周树声的情谊,古事今情,可谓融合无间。



张大千( 1899-1983 )仿王晋卿筆

设色纸本立轴 1934年作

尺寸 89×28cm 约2.3平尺

题识:晋卿笔。甲戌十一月写于昆明湖上,蜀人张爰。

钤印:大千大风堂、两到黄山绝顶人、苦中作乐


说明:即将出版《观道·中国美术巨匠作品集》


王晋卿,即王诜(1036-?),北宋画家。字晋卿,太原人。熙宁二年(1069年)娶英宗女蜀国大长公主,拜左卫将军、驸马都尉。元丰二年,因受苏轼牵连贬官。元佑元年(1086)复登州刺史、驸马都尉。擅画山水,学王维、李成,喜作烟江云山、寒林幽谷,水墨清润明洁,青绿设色高古绝俗。


张大千的没骨山水约出现于三十年代中期。此幅没骨重彩,大青大绿,复施勾金,瑰丽无比,为画家壮岁精绝之作。大千在这类作品上多有题跋,述及渊源家数,上溯宋代王晋卿,甚至远及杨升和张僧繇。




萧平题跋的张大千与女弟子叶名珮合作的子猷看竹图



张大千(1899-1983)叶名珮(1929-2022)子猷看竹图

设色纸本立轴 1947年作

96.5×33cm约2.9平尺

题识:丁亥三月名珮写竹大千居士補成之。

钤印:张爰、大千、叶珮之印、叶名珮

题跋:子猷看竹图张大千先生画子猷高雅清逸神态自若,叶名佩补修竹两株清隽雅洁。

合之一图如出一手,可知其妙也,真迹无疑。庚寅二月观识于金陵戈父萧平

钤印:萧(朱)萧(白)


出版:大千遗作展览画册(1984年1版1印,美国出版)



大风堂唯一的女琴人—叶名佩

叶名佩本名叶世琴,拜了张大千为师以后,张大千认为她会弹琴,再叫世琴,这名字太一般了,于是给她改名叫名佩。当时用斜玉旁的“珮”,一块玉的意思。“珮”和“佩”是相通的,过去两个字都用,后来身份证上要固定一个字,就用“佩”了。


左二为叶名佩,左五为张大千,左六为李秋君,左七为顾青瑶(1947年摄于上海)


子猷,王羲之之子。以生性爱竹着称于世。后来的文人大多有种竹的雅好,应该就是拜王子猷所赐。在王子猷眼里,对于自然物如修竹的纯粹的审美,其重要性远在世俗的人际关系之上。王子猷爱竹,绝不是附庸风雅,而是爱到近乎痴迷的程度了。


据叶名佩回忆:张大千弟子估计有一百多,他到了海外还在继续收徒。张大千和张善孖兄弟的画室叫大风堂,张大千门人都称大风堂弟子,成都上海各有一批。李秋君当时是中国女子书画会的会长,我们都参加她的书画会。张大千门人一两年要开一次画展,每人要出一幅画。那时候我学画时间不长,单独画有困难,我跟老师说,我画不来怎么办?张大千和李秋君商量,出了个点子,画一幅《子猷观竹图》。张大千画人物价格很高,而且不容易得到。他一生画了大概六万张画,20多岁画到80多岁。他画子猷,我画竹子,他题款"与名佩贤弟合作"。这幅画在画展上红纸条贴了27张。那是日本投降以后他第一次到上海开画展,都卖掉了。我们在李秋君家里画。张大千画一个人物快得很。我的竹子是工笔的,他的人物是写意的。这也是我小时候很开心的一件事。现在好多人在网上看见《子猷观竹图》挂出来拍卖,来问我,可能是其中一些人的后代拿出来的。




张大千(1899-1983)行书七言联

水墨纸本 立轴 1978年作

135.5×35cm×2(每幅)约4.4平尺

题识:六十七年元月八十叟爰。

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戊午、己亥己巳戊寅辛酉

释文:盪摩青山斗两虎,倒拖柱杖行九州。


出版:《大千归来-张大千书画作品集》第261页,四川美术出版社,2021年。







大千先生的香港大风堂弟子凌云超旧藏


凌云超,江苏扬中人,大千先生出国后在香港所收弟子。他经营化学制品企业,业馀甚嗜书法,投“大风堂”习艺后,精心研,积累所得撰文发表于〈大成〉等杂志,著有《中国书法三千年》。又身体力行,任香港中国书道协会会长,传扬书艺,并在东瀛举行个展。他自五十年代起屡得乃师贻赠,复于一九七三年赴美,拜谒先生于环筚庵,逗留一 ,获指授书画之道,并阐发“泼墨”画法要旨。师生情谊之切,足可窥矣!



张大千(1899-1983)致凌云超信札一通

水墨纸本 镜心 1978年作

45×70cm约2.9平尺


释文:云超仁弟足下:林清霓先生归,备道吾弟高情隆渥,正欲修作书奉谢。不意独步园中,连跌数次,手臂为伤,不得操管。今希小愈,而清霓以心脏血阻,忽而淹溘,伤哉万分。顷者至友郑月波教授赴耶加达探望其兄,便中亦拟展其大作,务望吾弟大力鼎助,感念无比。郑公与清霓及兄为画盟,又同居克米尔,共数晨夕者五六年,非泛泛之交,故特重托吾弟耳。此颂俪福。小兄爰顿首。四月五日。


来源:大风堂门人旧藏,作品为大风堂弟子凌云超旧藏。






天津美术网
天津美术界门户网站。秉承客观、公正、记录、传播的办网理念,是您了解天津美术界的重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