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水环境,网罗水质监测分析方法、数据处理、分析技术和水质监测自动化,从湖沼学的角度重新审视污染物的来源、迁移、转化及影响。
监测数据的质量是环境监测工作中最基本和最核心的要求,从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角度出发,为了使监测数据能够准确地反映水环境质量的现状,预测污染的发展趋势,要求环境监测数据具有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本书由辽宁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编,共4分册,分别是地表水、地下水和海水、废水、常用样品查询必备,每本书中均收录了对应水质监测常用的标准和规范,并分项目搜集了各个样品采集、运输和保存的要求,本书作为生态监测实用工作书,具有较高的实用性,作者对相关标准的收录也比较全面。
由Jacob Kalff编著的《湖沼学——内陆水生态系统》从生态系统角度 讨论了湖泊、水库和湿地的结构、功能,以及 这些水体与流域、上覆大气和气候的关系。《湖沼学——内陆水生态系统》 使用了大量的图表,这 些图表有助于读者理解文字内容,同时也为书中的论点提供佐证。《湖沼学 ——内陆水生态系统》 讨论了湖沼学基础研究在环境管理和保育中的应用,目的是告诉读者基 础科学能够为解决环境问题作出重要贡献。书中的第1章和第2章涵盖 了湖沼学的背景和发展历史。《湖沼学——内陆水生态系统》描述的湖沼学 模式是根据从世界各地 搜集的数据和照片推导出来的。书中讨论了流域、气体、污染物、天气 和气候在决定水生态系统功能中的作用。在酸沉降、有机和微量金属污 染物以及水库等各章中,不同章节讨论的内容被整合成3个主要的环境 议题。《湖沼学——内陆水生态系统》还讨论了空间、时间和间隔尺度对湖 沼学研究及其得出的结 论的重要性,以及对延伸科学发现的困难。《湖沼学——内陆水生态系统》 可供湖沼学研究人员以 及水体管理和保育人员参考使用。
湖沼学是一门有关湖沼研究的科学,即湖沼学是指对湖沼、河川、地下水等陆地水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现象进行研究的学科。与西方经典湖沼学相比,我国湖泊学很长时期内都是以传统调查为湖泊资源开发利用服务,无论研究方法还是科学问题认知都难以满足湖泊学人才培养以及湖泊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本书为西條八束(Saijo Yatsuka)教授与三田村緒佐武(Mitamura Osamu)教授是日本湖泊研究的先驱人物,是日本湖沼学的经典著作之一,本书为引进日本讲谈社出版的著作,本书在日本多次重印,介绍了日本学界关于湖沼等水源地的调查和研究方法,本书为环境科学领域的基础学科著作,引进国际学界的先进成果,更好的指导我国的环境保护和监测工作,为更好的建设生态文明服务。
斯坦利·多德森著的《湖沼学导论》从生态学的角度对湖沼学的历史和主要内容进行了系统性介绍,主要包括水的化学与物理学,从淡水微生物到大型生物中常见的生物类群,种群与种群动态,生物群落中的多样性、物种间相互作用与群落的变化,淡水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不同空间尺度上的湖泊和河流景观结构,湖泊与河流的形成、发育与消亡,最后讨论了公共湖沼学工作者如何参与水与人类的相互作用,在最后一章中为本科生设计了野外生态调查与室内实验。并给出实验湖沼学的操作实例和方法。
由李金花、周保学、金竹静、杨逢乐著的《滇池流域入湖河流环境现状与污染综合治理》在对滇池流域入湖河流环境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已有的治理工程对于滇池入湖河流水质改善、水生态功能恢复、河流形态以及河滨带景观功能等方面的影响,识别特征污染源对滇池流域入湖河流水质的影响,充分评估滇池流域入湖河流治理和生态修复效果,通过河流健康生态评价研究,系统总结了滇池入湖河流治理存在的问题,并以典型城市河流新运粮河和城郊河流盘龙江的综合治理作为案例介绍了河流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方法,为进一步认识滇池流域入湖河流存在的问题和推进治理提供支撑。本书可供从事河流治理、湖泊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管理、水利管理部门的研究人员、管理人员及大中专院校师生参考。
庄树林编著的《环境数据分析》介绍了环境数据分析的基础理论、分析过程,并演示了多种软件的操作步骤。全书共14章,包括环境数据的分析描述、统计绘图、数据分布、统计假设检验、参数检验、非参数检验以及多种数据分析方法。本书重视环境数据分析的实际操作训练,将重点知识与环境实例紧密结合,在数据分析过程中,逐渐强化知识点的理解。例题中对软件操作及界面进行了详细介绍,完整展现了数据分析的思路和过程。本书主要针对环境领域研究人员,满足其对数据统计分析的基本需求,适用于环境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对医学、生物学、农学、地理科学以及经济学等广大学科领域的学者、管理人员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书是一部关于湖泊沉积物勘察、测量、测定和分析规范的工具性参考书,由我国相关专业的科研人员编写而成。它参考和总结了国内外相关明文规定或约定俗成的标准和成熟方法,也介绍了近年来在沉积物调查领域已得到应用的新方法和新技术。全书共分四篇22章,按沉积物采集与处理、沉积物物理测量、沉积物化学测定、沉积物生物分析等顺序进行了系统介绍。
本书是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中国湖泊水质、水量和生物资源调查”工作基础上,并适当参考以往文献数据编写而成。全书共分上、下两篇:上篇介绍中国主要湖区概况,分别从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云贵高原,以及蒙新与青藏高原湖区对中国湖泊分布、水量、水质和生物资源的现状 进行了概述;下篇是各个湖区面积大于10km2的主要湖泊水文、生物和水质等调查数据所反映的分区湖泊现状。最后在附录中列出了中国2693个面积大于1km2的湖泊名录及其基本属性信息。 本书较为系统地展示了我国主要大型淡水湖泊现状,对我国湖泊学研究、湖泊资源开发利用、环境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的基础数据支撑价值。
《湖泊流域水量调控》以南四湖流域为例,阐述湖泊流域水文模拟模型、水动力学模拟模型的建立过程,揭示调水扰动的水文效应;构建湖泊流域洪水资源适度利用理论,以及洪水资源潜力评价、河网沟通优化、滨湖反向调节、湖泊汛限水位优化等洪水资源利用方法;研发用水总量控制约束下农业需水结构优化模型与控制策略;创建湖泊流域供需水资源调控模型,解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与当地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等多水源调配机制,探讨外调水对区域供水保障的贡献和工程适应性调控方案,以及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背景下流域水资源集约利用策略。
本书紧密围绕湖泊调查技术规程的建立,在收集、整理和总结国内外湖泊调查技术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一整套湖泊调查的技术规程。全书共7章,内容包括:湖泊水质调查规程、湖泊水量调查规程、湖泊生物资源调查规程、湖泊沉积物质量调查规程等。
本书分为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介绍水生态系统和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与内涵,总结国内外水生态系统和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及其研究进展。第二部分以济南市为研究区,构建不同生物指标的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第三部分以北京市北运河流域为研究区,构建北京市北运河综合健康指数。第四部分以渭河流域为研究区,构建鱼类生物完整性健康评价指数,对渭河流域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进行评价。三个研究区均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为全国范围内推广水生态系统和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提供了参考和技术支撑。
《河流污染物的水-沙界面过程及环境效应》将污染物的微观界面过程和河流的宏观水沙条件相结合,深入系统地阐述有机污染物的水-沙界面过程及环境效应,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概述世界河流的水沙条件,以黄河为例,分析多泥沙河流典型有毒有机污染物在水相、悬浮颗粒相和沉积相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②分析泥沙对有机污染物吸附的颗粒浓度效应和不可逆吸附作用,剖析颗粒浓度效应的产生机制,研究悬浮泥沙对污染物生物降解和光降解作用的影响;③剖析悬浮泥沙结合态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和毒性效应,分析泥沙的粒径和组成对泥沙结合态污染物生物有效性的影响,进而阐述泥沙对水质评价的影响;④分析沉积物组成对污染物生物降解和生物富集作用的影响,阐明吸附态污染物的解吸作用与生物降解作用之间的关系;⑤分析由于水动力条件改变导致沉积物再悬浮作用下污染物的释放作用,进而以黄河小浪底调水调沙为例,分析水利工程对河流沉积物再悬浮作用、水沙条件及污染物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看更多湖沼科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