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权竞争中的全球调解者——中国

文摘   2024-07-30 11:58   印度尼西亚  

该文章译自2024.7.28日《罗盘报》署名评论文章,作者LARASWATI ARIADNE ANWAR是印尼著名卡查马达大学人文学院大教授。本平台只提供翻译,不对原文观点负责,以下为译文:


“中国虽宣称不称霸,但其在区域的经济影响力已经成为一方霸权”(注:原文小标题)

     中东局势一直不稳定。上周,世界局势迎来了短暂的缓和。巴勒斯坦最大的两股政治仇敌法塔赫与哈马斯同其他12股势力搁置争议,第三次签署了协议,同意共建一个统一的巴勒斯坦。该协议的达成离不开中国从中的调解。巴勒斯坦14股政治势力在中国北京签署了该协议,中国外长王毅见证和调停者。王毅强调说,中国致力于世界的和平,北京宣言的签订践行了2023年中国政府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

    《全球安全倡议》包含12个要点。其主旨表明中国意在直接参与确保世界的稳定,确保全球在传统领域及非传统领域的安全。中国主张以与其他国家和平共处,共建合作共赢伙伴关系。

    中国正在填补西方国家无法填补的空白。原因是,西方国家在区域争端中往往喜欢拉架。比如,在以色列和哈马斯的冲突造成对加沙地带的破坏过程中,西方国家力挺以色列,为其提供大量武器和资金。这就造成了西方没有成为中立调停者的声誉。

王毅同巴勒斯坦14个政治派别在北京合影(2024.7.23)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周六(2024年7月27日)在老挝万象举行的东盟外长会议(东盟部长级会议)期间再次强调了这一原则。王毅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举行双边会见。正如中国政府报纸《环球时报》(2024 年 7 月 28 日)援引王毅观点表示:“美国误解了中国。我们从来没有兴趣像美国建立阵营一样去成为霸主,中国优先考虑通过合作和相互尊重实现共同繁荣。

    而问题在于,无论基于哲学还是现实,该表述很难令人信服。中国文化信奉的观念叫做——天下。中国哲学中“天下”的意思是:寰宇之下的世界应该是和谐的,不应相互损害。生活应该是互利和可持续的。这带来一个问题:可持续和互利的关系应该由谁来定义?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现在是全球发展,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参与者。“一带一路”是全球最大的基建倡议,旨在链接世界各国。批判地来看,经济实力和发展可以产生新的霸权,并非是(由于)地缘政治,而是(由于)地缘经济。从华盛顿对中国日益强大的经济、科技和由之而来间接产生的在亚太地区的政治影响力的担忧之中,就能理解这一点。

    此外,王毅所强调的中国无意称霸的立场值得考证,至少在东南亚如此。(中国与)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文莱之间在南海的争端,以及台海之间的争端就是例子。如果要致力于共同繁荣,国际水域就应该允许各方通航。目前,中方反对外国船只通过南海。菲律宾海警与中国海警经常发生冲突。这些海域是世界热点地区之一,对东盟有直接影响。如果不搞霸权,中国现在就应该更加积极地加速制定南海行为准则。海域争端的讨论应在东盟层面进行。到目前为止,中方已经与每个在南海有争议的东盟成员国进行了双边讨论。而双边谈论的结果,无论是否达成一致,应当在东盟这一(多边)层面,进行通报。

    (再者,)太平洋岛国主流媒体也感受到并表达了(中国)霸权主义的行径。7 月初在斐济苏瓦举行的 2024 年国际太平洋媒体会议上,该地区的媒体负责人抱怨围绕新闻资金的地缘政治拉力。他们感到遗憾的是,仍然存在资助以使报道对资助国更加友好的行为,尽管是微妙和微妙的。所罗门群岛新闻协会主席乔治娜·凯克亚 (Georgina Kekea) 表示:“如果各方尊重并致力于新闻自由,就(不要干扰)我们专业记者开展我们的工作。”


阅读印尼语原文,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印度尼西亚语言与社会
本公号提供印尼语翻译及语言培训等信息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