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章《解密 I 显示玻璃制造秘籍》中我们介绍了康宁熔融下拉制程的几个关键环节,仅原料环节背后就有着对原料配比的反复实验,以及对温度的精准控制。
那么在这之后的制程
还要经过哪些关键步骤呢?
独特的空中成型工艺
如岩浆一般流动的玻璃熔液通过管道注入V型槽,玻璃液在V型槽顶部边缘均匀溢出并在底部交汇,通过自身的重力在空中形成一片又薄又平整的玻璃,经自然冷却并固化。整个过程中不与物体表面接触,因此玻璃具有优异的表面质量,无需额外打磨。
持续成型的玻璃在下拉装置底部被切割成片后被机械臂转移到传送带上,切割修整以达到精确的尺寸。玻璃的边缘还会经过研磨和倒角以提高强度。
熔融下拉制程产生的玻璃废料极少,从每片表面积比两张特大号双人床垫还大的10.5代玻璃基板上裁切下的边角料可比键盘按键还窄。而这微量的玻璃边角料也会被送回玻璃熔炉或由玻璃回收商进行处理,从而实现了生产环节的零玻璃垃圾填埋。
精密严苛的检测
玻璃基板经过细致入微的清洁后,就来到了高精度质量检测环节。熔融下拉玻璃极度纯净,要发现瑕疵,堪比在足球场上寻找一粒芥菜籽。
这一工作在60年前,都是通过康宁科学家们肉眼来检测每一片玻璃。时至今日,采用康宁专用算法的高科技检测设备可以在几秒钟内扫描出一张10.5代基板上肉眼所看不到的缺陷,不符合康宁严苛标准的玻璃将被退回重新熔化。
高效便捷的交付
到这里,已经“过五关斩六将”的玻璃基板将被小心装入包装箱后等待最后交付,送往客户的工厂。而康宁目前最大的10.5代玻璃基板尺寸巨大,难以通过传统的交通方式运输。考虑到这点,康宁10.5代工厂皆与客户工厂毗邻而建,玻璃产品可通过空中连廊直达显示面板客户生产设施。这一举措不仅可以以最快速度向客户交付产品,同时避免了一次性包装和传统运输方式的额外废气排放。
以上便是康宁精密显示玻璃
从生产到交付的全流程,
60年来,
熔融下拉制程仍然在持续精进,
它将继续助力显示科技
一个又一个新里程碑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