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采访摘要
重塑啤酒品牌新格局
“
对话 侯孝海
“雪花啤酒,勇闯天涯”这句广告词,时常出现在我们能想到的每一个生活的日常里。而它背后,打造这个商业神话的人,却鲜有人知。侯孝海,33岁加入华润雪花,37岁创立“勇闯天涯”,24年创新不断,他和他的团队一起,成就“连续18年全国销量第一”的华润啤酒,在业内被尊称为中国啤酒“老大”。
△侯孝海
艾楚怡:华润这么多年都是第一名,但是当第一也挺难,压力挺大吧?
侯孝海:行业老大有几个陷阱,骄傲自满,文化衰竭,机制的丧失。作为一把手,最宝贵的财富是始终让组织不满足,始终让大家有争胜,有前进的目标。不要让大家觉得我们已经很好了,可以歇歇脚了,这肯定不行。
“
对话 侯孝海
“连续18年全中国销量第一”,这样一家战绩辉煌的快消品企业,在疫情之后、消费降级的时期,压力巨大。实际上在疫情之前两年,啤酒行业就已经提前进入了存量时代。侯孝海正在企业内部艰难地推行着战略转型。疫情来袭,无疑就是雪上加霜。
侯孝海:没有想到可以不降反升,我是想不管它降到多少,我都是降的里面最好的。疫情那段时间实际是我们的关键时期,我们把它当做一次机遇。如果信心足够强,行动足够快,下手足够准,我们就会在这个时期实现弯道超车。
“
对话 侯孝海
“信心强、行动快、下手准”,采访现场,坐在侯孝海对面,便能清晰地感受到这位企业家身上强大的自信心和高效的行事风格。也是这种敢想敢闯的风格,成就了侯孝海一炮而红的商业神话。
1968年,侯孝海出生在山东贫困的沂蒙山区,从小就有着强烈的想要走出大山的愿望。1991年,侯孝海从中国人民大学统计系本科毕业,为了拿到北京户口,他选择在首钢的一个四线单位做统计员。但很快,他意识到这份人人羡慕的“铁饭碗”,并不是自己想要的。
侯孝海:那个时候刚改革开放,去深圳打工的人特别多,我就跟两个朋友一块去了深圳。当时宿舍里住的全是打工仔打工妹。我去的是一个制衣厂,边上就是拉链厂和电子厂。有一个电视剧叫《外来妹》,跟我们当年在深圳打工的时候一模一样。深切地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的热土给人带来的生机盎然,充满了憧憬和对未来的期盼,每一个人都很自由。
艾楚怡:那您放弃铁饭碗去深圳打工,家里人反对吗?
侯孝海:家里人肯定反对,但我去的时候家里人不知道。
艾楚怡:偷偷去的?
侯孝海:对,当时我父母都接受不了。在那个传统的时代,举着铁饭碗是非常重要的,他们不知道世界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艾楚怡:您当时对未来有期待,有规划吗?
侯孝海:我希望找一个能发挥我聪明才智和专业知识的工作,我也希望自己的职业能让自己和家人满意。那个时很多人下海,特别是去外企,去全球性的公司工作,那都是非常厉害的。
艾楚怡:听说您当时写了50多封求职信?
侯孝海:每天都在写求职信,50封肯定有,大部分都石沉大海了。忽然有一天我收到了盖洛普公司的回复,让我去做市场调研经理。盖洛普给我最大的触动就是,你忽然能每个月拿很多钱,这对我的冲击很大,而且是发现金。一摸,这么多,就很兴奋。就感觉到原来我的职业价值这么高。
△侯孝海
“
对话 侯孝海
在盖洛普工作了一年之后,1996年,28岁的侯孝海,进入百事可乐公司。这一次职业的重新选择,为他日后创造“勇闯天涯”销售神话,埋下了伏笔。
侯孝海:盖洛普是一家调研公司,我强烈地感觉到调研公司,跟消费品甲方公司之间的差距。第一,他们住的酒店比我们好。第二,他们是甲方,我是乙方,我得听他的。所以我当时想,不行,我不能在这工作,我要去甲方。
艾楚怡:您说后来做啤酒的一些经验,大部分都是在百事可乐工作那几年积累起来的?
侯孝海:对,当时可乐跟宝洁公司都是中国快消品的典范。它们是“黄埔军校”,开始在中国进行各种重大战略举措的落地,包括全球换装,找最新锐的明星代言,赞助足球世界杯。这些对我经验的积累和技能的提升有很大帮助。我从百事可乐出来的主要原因,就是我想做更大的事情。
艾楚怡:想看更大的世界。
侯孝海:对,想发展。当时制定了几个目标,第一个就是我要去一个发展中的公司,我要随着公司的发展发展,和公司共成长。第二是我不能做老外的品牌,我想找一些中国本土的品牌。
艾楚怡:您刚进华润的时候,雪花啤酒的定位还是只能卖两三块钱的阶段,它吸引您的地方在哪儿?
侯孝海:它吸引我的地方就是我相信这个公司是有抱负的,它是想在中国整合这个产业的,可能不一定做得特别大特别好,但它是一个重要的机会。它当时最缺少的是什么?是人,它需要有经验的人和有经验的管理者,而我正好是这样的人。
“
对话 侯孝海
在中国,啤酒开始进入千家万户,仅仅就是近30多年的事情。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啤酒行业才刚刚起步和发展,1985年国家实施“啤酒专项”工程,全国各地纷纷兴建啤酒厂,大大小小的地方性啤酒品牌在巅峰时期曾超1000家。
艾楚怡:当时的啤酒什么颜色?
侯孝海:黄色,有泡沫,跟中国传统的酒差异非常大。中国的啤酒产业经历了好几个阶段,过去它是奢侈品,喝不着,得找人才能喝上。后来慢慢地进入了从有到多的时代,1990年代开始进入由多到大的时代。一直到2012年,二十多年的时间,我们把它叫做中国啤酒产业的黄金20年。华润啤酒的发展,我觉得是赶上了一个规模化发展的时代,它是一个时代的代表,抓住了经济发展的命脉,押准了风向,押准了这条道路。
“
对话 侯孝海
1993年,时任华润创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的宁高宁,看准内地啤酒行业的生命力,选中沈阳啤酒厂,成立沈阳华润雪花啤酒有限公司,并一路南下收购,开疆扩土,迅速跻身中国啤酒前三甲。很多老牌厂商并不看好这个“暴发户”,认为这个靠收购起家的企业没有统一品牌,永远也不可能做大。2000年开始,能不能实现突破、顺利建立起全国性的品牌,这家企业正在面临重大考验,侯孝海正是在这一时期加入了进来。
艾楚怡:勇闯天涯算是第几阶段?
侯孝海:我把它算到第三阶段。
“
对话 侯孝海
“勇闯天涯”这四个字是在一次开会过程中偶然撞进了侯孝海的脑子里。那是2005年,在为一款啤酒新品命名召开头脑风暴会议的时候,侯孝海偶然瞥见Discovery中国区总经理赠送给他的DVD光盘,上面“勇闯天涯”四个字激发了他的灵感。
艾楚怡:当时“勇闯天涯”可以算是啤酒界的一个神话了。
侯孝海:现在看它是一个神话,但同时也是冒险。就像勇闯天涯这四个字一样,你需要勇敢,需要去闯,因为没有一个人这么玩过,也没有企业这么玩过。首先是名字,它跟啤酒的关联就非常小。它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追求,是理想,是愿望,是对一般人来讲可望不可及的事情。但过去啤酒很少这么用,过去中国啤酒基本都是清爽、酷爽、干爽、原麦、麦香、原汁麦。营销本来就是要创新,大家都弄会的东西不叫创新。
△勇闯天涯 啤酒
“
对话 侯孝海
谁也没想到,不被看好的“勇闯天涯”却成了中国啤酒市场里程碑式的超级单品。从此雪花啤酒真正进入千家万户,成为全国销量第一的啤酒品牌,2008年更是达到单品牌销量全球第一。侯孝海在不惑之年迎来了自己职业生涯的高光时代。
> 专访下集 | 企业家 侯孝海 <
“
对话 侯孝海
“勇闯天涯”瓶身上,是以积极进取、挑战自我、勇于攀登的年轻人为形象的剪影小人儿,很多时候,侯孝海觉得,那个剪影小人儿,就像另一个自己在勇闯天涯。
从2005年创立“勇闯天涯”品牌营销策略,2006年世界杯、2008年奥运会,侯孝海将华润啤酒的知名度推到顶峰,他的冒险尝试获得巨大的成功。而成功之后接踵而至的又是一轮又一轮的新挑战。
侯孝海:我认为2008年是中国啤酒的分水岭。北京奥运会给大家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消费升级,品质、品牌都要求越来越好,外资品牌是最大的受益者。中国传统的主流啤酒价格是2到3块,中档价格5到6块,8到10块的啤酒也有,但比较少。
国际品牌进来以后,它们的定位基本都卖8到10块,相反中国很多品牌还在卖3块、5块的啤酒,销量增长就进入了瓶颈阶段。到2012年的时候,整个行业已经开始下降,2013年小有起伏。从2013年到现在,10年时间,中国啤酒产量下降超过四分之一。我们也希望通过转变战略,迅速调整公司产品结构。
“
对话 侯孝海
关闭二十多家工厂,安置近万员工,那几年,时任华润啤酒总经理的侯孝海,过得并不轻松,还一度被外界贴上“狠角色”的标签。
侯孝海:有些同事不太理解,其实我刚开始也没想得很复杂。我是战略驱动型的人,或者可以说是目标导向型的人。我认为理想是怎样的,我就怎么去做。我觉得如果是求安全,求稳,企业不变革也死不了。从个人职业,完成基本任务来看,没必要做这种变革。但如果企业想发展好,前进的更快,把问题解决,包袱甩掉,实现个人职业价值,实现公司发展成就,实现员工或团体的成就和光荣,这种变革我就觉得值。
艾楚怡:那段时间您觉得压力大吗?焦虑吗?
侯孝海:肯定有,其实我随时准备拎包离开这家公司,没办法,你惹起来的祸,你得承担责任。所以我曾经说,改革在深水区时,我每天早上都准备打包回家。
而且也有安全风险。我办公室的门常年开着,随时有人随时进。同事说你总得手里有个家伙,我一看,办公室里除了书什么都没有,我就买了根棒球棒放在那里,但从来没用过。
“
对话 侯孝海
全球经济发展放缓,刚刚完成企业瘦身,侯孝海正筹谋着转型发力,新冠疫情袭来。
艾楚怡:疫情期间大家都是封闭状态,您怎么挖客户?
侯孝海:刚开始复工复产的时候,机会特别好,我们就带着消毒用品到餐厅里去。要乐观地去看,人总是有压力和沮丧感,但要能快速的换位思考。就像我正想来一场“决斗”呢,这下好了,就要这样。
艾楚怡:但不是所有人都能让每一步踩在点上。
侯孝海:需要运气,也需要你对事情的把握能力,对这个东西要有研究。
“
对话 侯孝海
2020年3月,疫情稍缓,侯孝海一头扎进市场,调研了全国20多个省市。走进一个个餐饮店、超市、小卖部、杂货店,和经销商、店长、服务员、促销员对话交流。陈列、酒瓶、酒箱,这些都是侯孝海洞悉市场问题的蛛丝马迹。
△侯孝海到各地做市场调研
艾楚怡:听说您出差时经常是自己订机票,也没有助理,就自己定路线。
侯孝海:对,我是走街的,去的都是小铺,面馆、零售店、便利店,再到餐厅到烧烤店、火锅店、夜场、酒吧。我们就是这样走市场,只有市场才能告诉你所有的困惑,也告诉你所有的答案。
去走、去看、去聊,不是走一次,而是走很多次,你就会发现销售当中的产品问题、渠道问题、客户问题、价格问题、陈列问题、促销问题,甚至是品牌的问题、宣传的问题,一览无余。你也会看到主要的对手哪有问题,对方的问题就是你的机会,你的问题也是你的机会。2020年我去了100个城市,组织了30多场座谈会,走了两三百条街。我之所以走,有两个原因,一个就是我们刚刚决胜高端,我们需要方法,需要经验,要跟大家一块儿聊我们怎么做。再一个就是疫情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很紧张,压力很大,要跟大家一起想办法,一起面对困难,解决问题,这是鼓励时期。
艾楚怡:华润啤酒30年来,总是能踩在时代的浪潮上,永远没有被落下,您觉得最核心的竞争力是什么?
侯孝海:我们公司是市场化的基因,它永远会从市场化的角度来考虑。华润啤酒的管理者,是在市场当中竞争取胜,摸爬滚打而来的一群人。他们是经过市场的洗礼的一群人,是面对市场不畏艰险,历练过的人,这是华润啤酒最大的宝库。第二是华润啤酒二三十年所积累的文化,勤奋,到一线去,五湖四海的人在一起,尊重员工,让每个人在公司里成长。这种文化是愿意去市场争胜的,是超越对手的,是不服输的。这些文化让公司能够穿越周期,穿越困难,特别在重要的时刻,它的力量就能够展现出来。只有跟青年人在一起,才有我们的生意,才有我们的未来,才有我们的市场。
艾楚怡:您在两年前提出啤酒新世界的概念,要进军白酒业,但现在年轻人其实很少喝白酒。
侯孝海:最大的挑战不是年轻人不喝白酒,是年轻人选择酒类的机会越来越多。他可能选威士忌、XO,也可能选苏打酒、烧酒。
艾楚怡:那您为什么还要逆流而上做白酒呢?
侯孝海:中国白酒是中国人的酒、民族的酒。只要是民族的酒,基本都是非常好的,只要这个民族不灭,这个民族的酒就永远存在。很多的民族的酒都会变成世界的酒,将来白酒也会变成世界的酒。将来品质越来越好,口味越来越分化,越来越有性价比,包装形式、应用场景都会越来越丰富,而不简单地就是干杯。它是一种变化,有很强大的生命力。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制作人:张燕
编导:李晗
实习编导:麦茵茵
编辑:高宇、612
©本文版权归“名人面对面”所有,如欲转载请联系授权
专访完整版
关注
微博、视频号、B站、
西瓜视频、今日头条
《名人面对面》同名账号
周日、周一 线上更新
播出时间
《名人面对面》招实习生啦!
心动的你,快进链接看看吧!👇
我们在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