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企业,居然都在忙着做这件事情……

时事   2024-12-20 22:36   广东  

如今,在一个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里,
挑战与机遇同时充斥在我们的身边。
人们需要面对更复杂的不确定性和易变性,
而传统的商业模式,已难以回应
更多元的价值创造需求。

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究竟在哪里?
当有的企业正在面对发展的阵痛
也有的企业已经开始察觉:
ESG,逐渐成为了商业的新密码
创新绿色、义利共生、商业向善……
这些词汇正在悄然重塑商业的未来
并催生各个领域的新质生产力

但一个企业怎么不以企业利润为唯一追求
却还能创造更长远的价值
今天,我们在粤港澳大湾区找到了
这么一批企业伙伴
他们用自己的实践探索出
ESG质跃未来的实践之路


12月20日,“质跃未来”2024粤港澳大湾区企业ESG发展年会在广州报业文化中心举办。

本次活动由中共广州市委社会工作部、广州市民政局、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广州市协作办公室指导,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广州日报社)主办,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联盟、香港生产力促进局、香港品质保证局、广州市节能环保和生态产业链工作专班、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协办,广州市慈善会、广州日报· 粤传媒承办。

当天活动发布了年度粤港澳大湾区ESG伙伴、粤港澳大湾区ESG与新质生产力报告,以及年度广州慈善捐赠榜样、慈善榜样捐赠分析报告,从商业价值到社会价值,多维度地探索社会多方向新求质的突破之路,找到ESG从概念迈向实践的更多可能性。












































人们或许会问:追求环境、社会以及利益相关方的价值共生,为什么就能给企业带来更长远的稳健利益,助推其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轨道?


当天,人们从69家年度ESG伙伴企业的实践中看到,新一代的企业家们早已在忙着更长远的社会价值创造,在绿色低碳转型中实现产业升级,在公共议题中找到产业价值链的延展空间;而年度广州慈善捐赠榜样及分析报告收录了13.86亿元爱心足迹,人们看到社会对善的定义日益多元,融入城市的方方面面。


在物质日益丰富的当下,用商业回应美好生活的需求,也是一种善,更是商业大势所趋。


社会向善渐成风潮
公共价值延展了企业价值链


什么是善?年度广州慈善捐赠榜样、慈善榜样捐赠分析报告被称为观察和分析广州慈善捐赠以及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窗口。

数据显示,2024年度广州慈善捐赠总额为13.86亿元。





















其中,公益慈善类组织捐赠金额占比从2022年27%增加至2024年33%,占比稳步增加。

同时大额捐赠的来源行业更加多元,显示企业与慈善组织合作开展捐赠的情况更为普遍。

而企业捐赠方面,多个热心慈善的大企业连续5年位列五星捐赠榜,此外,大量的新生力量不断进入慈善领域,支持慈善事业的发展,虽然刚开始捐赠的金额不高,但发展潜力可观。


与此同时,社会对公益慈善的理解不再停留在传统的物资帮扶上,而是关注社会议题的长期解决方案以及发展需求。

对此,捐赠分析报告也指出,从企业发起的基金会逐步成为重要的捐赠主体的这一趋势来看,捐赠人对于公益慈善事业正处于“从单一捐款捐物到关注项目效益,再到深度参与项目”的转变过程当中,而ESG也已经成为影响企业经营管理和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

这时,社会各界对善的理解都是多元而复合的,社会价值与商业价值二元对立的观念早已经不适用于当下的社会发展。大家开始关注如何寻找义利并举的可能性。


其中,广州市花都区塱头村的蝶变背后,少不了唯品会的义举。作为塱头乡村振兴项目的主要推动方之一,唯品会通过公益性投入,建设春阳台艺文中心等多元文化业态,着力将塱头打造为岭南文化新地标,推动传统文化传承与焕新,让文化在乡村迸发出真正的生命力。

有企业助力乡村振兴,也有企业利用大模型技术推动教育质量提升。其中,网易有道除了推出了“一块屏”公益项目,也致力于推动AI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产品化应用,技术深度融入教育场景,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加个性化、高效的学习体验。解决社会问题,不再只是一种成本。
在粤港澳大湾区多家ESG伙伴企业的探索中,“善”成为了企业价值的新延展。

点击可查看年度ESG伙伴名单↑


商业向善还不行
资本向善才能实现ESG转型


除了向外求“善”,绿色低碳同样备受社会关注。而环境的外部性,也是ESG概念中的重要一环。近年来,政府、企业、社会都在绿色低碳的工作加大力度。

以广州为例,记者了解到,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大力推动产业“优链”,促进综合能源服务、环保治理、生态修复等绿色低碳服务能力稳步提升,还积极组织企业每年按要求开展环境信息披露工作,为产业链企业发展和开展ESG评价奠定了好的基础。

值得关注的是,“绿色低碳”从长远来看,从来不是企业的负担。


在ESG发展年会上,记者了解到,如今的美的正通过数智化技术打造行业绿色生态圈,推出了“数字美的·智慧工业”,并进一步将其升级为绿色工业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首次创建了可持续发展平台,做到实时追踪和优化碳足迹和碳排放数据。


其中,数字化的探索一年为企业运营节省了一个亿成本,这无疑也使得企业的发展更有未来可言。

在一线实践中,大多企业很难实现自身“一次性的转型升级”,大家更加需要的其实是蓄势能,但谁来提供支持,迈过这个“充满挑战的跨越”?绿色金融、资本向善,正成为有效的突破路径。

颇有意思的是,绿色金融如今正在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新宠"。

广州、深圳、澳门三地的碳交易所构建起独具特色的"碳金融朋友圈"。而截至今年6月,仅广东碳排放配额交易就突破65亿元,稳居全国区域碳市场榜首。

绿色债券、绿色贷款等创新产品,如今正在为大湾区的绿色项目引入全球资本。而在广州1.28万亿元的绿色贷款、2000亿元的绿色债券、73.48亿元的碳交易额......一串串数字背后,是金融"活水"滋润实体经济的生动画卷。

其中,人保财险广州市分公司推出的"ESG碳金保"项目,让养殖企业尝到了"绿色红利";大都会人寿则将目光投向了湿地生态修复、美丽乡村建设,用金融之力守护绿水青山。
当资本也在向善,ESG的“短期成本”和“长期收益”之间的矛盾,得到了自然而然的化解。


ESG与新质生产力交汇:
发现商业发展新出路


颇有意思的是,在ESG和新质生产力的交汇点上,一场绿色发展的浪潮正在席卷粤港澳大湾区。

在ESG发展年会上,广州日报与CSR环球联合发布《2024粤港澳大湾区企业ESG发展报告》

该报告指出,在从前“以利为先”的商业观下,企业要想将利益和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如今,当融入ESG理念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相辅相成,一家企业便可能探求到了社会价值与商业价值之间的最大公约数,而这个最大公约数,恰恰是未来商业的生存之道。


14分钟的深港高铁,20秒的横琴通关,14万亿元的经济总量……如今的粤港澳大湾区展现了一片创新热土的蓬勃生机,但这种活力,不仅仅停留在“数字”上,而是巨大社会价值创造能力。

腾讯发动用户"一起做好事",唯品会与各方"共创可持续新生活",金域医学专注"帮助医生看好病"。这些都不是简单的商业行为,而是用创新和责任编织的温暖篇章。

创新在这里不是冰冷的技术,企业们正用自己的方式证明:商业的本质是用创新解决社会问题,用发展造福人类未来。

用传统的商业观看,这些企业看似“不务正业”,然而,不仅仅是腾讯、唯品会、金域医学,被收录于“2024粤港澳大湾区企业ESG践行案例”的企业,无一不在商业活动中彰显利他精神。

这种对长远价值的执着,奠定了一家企业的文化根基,使其能够通过紧密关注社会的需求和利益最大化创新的潜力,并将前沿技术成功转化为实际应用,而社会服务创新,恰恰是最好的商业创新舞台。














































可以说,企业通过ESG实践,不仅在降低环境影响、提升效率,更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创新潜能,实现"1+1>2"的蝶变效应。反过来,新质生产力也在为ESG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大湾区,科技创新正在重塑低碳未来。新能源技术让清洁能源走进千家万户,数字革新让资源利用更智慧高效。


多方共议大湾区的ESG


冯伟邦
香港品质保证局先进建筑科技业务总经理


香港品质保证局先进建筑科技业务总经理冯伟邦表示,香港品质保证局在2018年就率先推出了“绿色金融认证计划”,并在 2021 年进一步推出了“绿色和可持续金融认证计划”以支持香港发展国际绿色金融中心的目标。

这个计划推出后得到了业界的广泛参与,发行者来自多个不同的界别,当中包括:香港特区政府、广东省人民政府、国家开发银行香港分行等,共同推进绿色和可持续金融发展。

此外,为促进 ESG 生态圈的发展 ,他们推出了ESG Connect 计划。该计划有三个主要内容,首先,鼓励更多工商机构实践 ESG并且愿意自行披露ESG举措,与持份者建立互动;第二,鼓励有ESG 实践经验的机构,向业界分享宝贵经验,发挥影响力推动 ESG;第三,鼓励更多企业,采用不同组织研发的 ESG 解决方案,并特别优先考虑社会企业和初创企业的产品和服务。

香港品质保证局向记者表示,希望以此引领不同类型机构,共建 ESG 生态圈,推动他们发挥优势,为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并给予社会企业和初创公司支持力量。


都永海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生产力局)首席创新总监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生产力局)首席创新总监都永海向广州日报记者透露,生产力局在推动大湾区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尤其是在ESG领域。

都永海强调,香港特区政府资助的清洁生产伙伴计划覆盖香港和广东省的港资企业,助力企业节能减排:“不管工厂是在香港还是在广东,它都可以享受香港特区政府给予的清洁生产伙伴计划的资助。”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已帮助大湾区近1400家企业,涉及食品、生命健康、新能源等大约40多个传统和新兴行业,推动区域创新和产业升级。

都永海指出,生产力局与北京中关村京港澳青年创新创业中心、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合作,通过成立“京港研发加速中心”“香港—长三角联合创新中心”等项目,开展联合研发,加速内地科技企业善用香港优势“走出去”,对接国际标准,以先进技术赋能企业,实现产品和技术的出海。

此外,都永海表示,生产力局在大湾区九个内地城市设立“双新”服务基地,与当地政产学研深度融合,解决企业出海和技术问题。

同时,该局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如东盟、欧洲、中东等地区的驻港领事和驻港商会,举办座谈会并建立投资政策宣传和桥梁建设的平台。

都永海表示,生产力局愿作为企业的“超级增值人”,在ESG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方面发挥更重要作用。



朱雅仪
毕马威中国合伙人ESG报告香港区主管


毕马威中国合伙人ESG报告香港区主管朱雅仪在接受广州日报采访时深入分析了ESG与新技术如何共同推动企业的发展。

朱雅仪指出,积极采纳ESG理念有助于企业管控风险,减少声誉和法律风险,同时促进企业在面对环境挑战时进行创新,实现节能减排,降低成本,并提高生产力。此外,ESG还能帮助企业在环保和清洁能源等新领域发现增长点,提升品牌忠诚度和市场份额,满足消费者偏好,引投资者,并降低融资成本。

朱雅仪强调,毕马威在ESG应用方面表现突出,而结合人工智能等最新技术的应用大大提升了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例如,DigiLeap平台推动了新加坡的绿色发展,而ESG Ignite帮助客户深入理解其投资组合。此外,毕马威还提供了ESG绩效可视化和深度分析工具,如碳排放计算器和Climate IQ,这些工具能够便捷地录入数据并进行可视化展示,量化气候风险影响,辅助企业决策。

此外,朱雅仪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在发展ESG方面表现亮眼,先锋企业纷纷带头,将ESG融入经营。

她认为,大湾区凭优越地理位置、活跃经济与密集高科技产业,在推动ESG实践上独具优势。“大湾区的优势在于其丰富的技术资源。长期以来,大湾区一直是重要的生产基地。而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其政策设计使其在国际金融领域占据重要地位。这些因素结合起来,为大湾区提供了一个强大的配套体系。”朱雅仪说。

与此同时,朱雅仪也建议大湾区企业接轨如GRI、SASB、TNFD等国际准则框架,以提升ESG报告质量与针对性。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苏赞、杨欣、夏铭、吴荻、赵方圆、文静 实习生:谭旭君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李波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陈镜州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陆凯声

广州日报
追求最出色的新闻 塑造最具公信力媒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