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健康日常(一) | “不治已病治未病”防治关节炎症

文摘   2024-11-02 22:18   四川  

呵护健康日常(一)

"不治已病治未病”防治关节炎症

前言

    

     人体一共有206块骨头,它们由骨连接相连,组成了如今灵活自如的人体。其中,最大功臣莫过于关节(骨连接间接连接的一种形式)。正是因为有了关节这位甘于承受冲击、减缓摩擦的得力干将,人们才能无拘无束地奔跑跨越,享受生命跃动的每一秒快乐。


     

     但是正因为关节的稀疏平常,人们常常会忽略这位得力干将,从而产生了相关疾病的风险。在居住环境、生活方式、机体免疫以及个人习惯的多重作用下,关节的宿敌——关节炎,常常会乘虚而入

     关节炎(arthritis)泛指发生在人体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由炎症、感染、退化、创伤或其他因素引起的炎性疾病,可分为数十种,是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全世界关节炎患者有3.55亿人,我国关节炎患者有1亿以上,且人数在不断增加。关节炎的临床表现为关节的红、肿、热、痛、功能障碍及关节畸形,严重者导致关节残疾,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


 

     关节炎常被认为是“老年病”,是因为它与年龄关系密切。据统计我国50岁以上人群中半数患骨关节炎,65岁以上人群中有90%女性和80%男性患骨关节炎。我国的患病率为0.34%~0.36%,严重者寿命约缩短10~15年。由此可见,老年人发病率最高,尤其在50岁以后发病率逐渐上升,50岁到70岁的老人是高发人群。同时相比男性,女性更容易发作。[1]

     但从现在的数据来看,关节炎早已不是“老年病”,它正在慢慢侵入年轻群体,各个年龄段皆有发病,比如痛风性关节炎,以前发病年龄基本在40岁以上,但近年来由于饮食结构的变化(如饮酒、大鱼大肉、食用海鲜等)发病年龄日趋年轻,临床上甚至有十几岁的男孩发作痛风性关节炎。另外,强直性脊柱炎亦可能合并外周的膝关节、髋关节、踝关节炎症,高发人群亦是青年男性。除此以外,体重过重、受伤、感染和糖尿病等都可能引发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患上关节炎。

     目前研究表明,氧化应激是该病发病机制的关键,也是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关节软骨处于高度氧化应激状态时,易引起细胞炎症反应,导致组织损伤,甚至引起关节外表现。[2]


预防关节炎

    

     面对来势汹汹的关节炎,人们是否有什么好方法能够帮助关节抵挡住攻击,使它能够更好地、更长久地为我们服务并守护我们的健康与幸福?答案是有,我们可以从日常点滴中做起,从小事做起,在每个细微处守护关节的健康

     预防关节炎要从几个主要的致病诱因出发,对症下药,层层攻破。

一、调整诱发关节炎的环境因素:避免潮湿,整洁通风

     关节不喜潮湿阴冷的环境,它喜欢通风好的地方,这样更有利于它的“舒展”,因此人们平常需要注意卫生,保持居室通风与空气质量的良好,采取防潮、保暖的措施,避免关节炎乘虚而入。同时易感人群应避免强紫外线与某些化学物质的接触,从而更好地保护关节。

二、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当运动

     关节作为人体的枢纽,承担了不可或缺的职责,这要求人体给予其充足且丰富的营养,营养缺乏会加重关节炎。但同时物极必反,营养过剩则会成为负担,产生或加重痛风性关节炎。[2]这就要求科学合理地摄入食物,这既能为关节提供营养,又不至于造成负担。同时控制摄入富含嘌呤的食物如海鲜,大豆等,并增加适量的运动,促进尿酸代谢[1]。

     中医作为古代医学的一部分,拥有数千年的历史,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年来,伴随中医的兴起,药食同源的饮食疗法也在该病治疗中发挥了极大作用。[2]

三、提高机体免疫:保持心情愉悦

     免疫系统的稳定与情绪波动息息相关,过度的悲伤与愤怒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引发各种疾病。因此,人们需要保持一个好心情,稳定乐观的心态有利于提升免疫力,更好地应对关节炎。

     人们应更好地保护自我的关节,从而提升生命幸福指数与生命质量。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保护关节,为更好地奔向远方打下坚实基础!

·END·

本文参考资料:

[1]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治疗进展 陈若晨 陈若雷 唐志伟 天全县中医医院骨伤科,四川天全625500 四川中医 2024(06):77-80,R589.7.

[2]药食同源中药调控氧化应激对类风湿关节炎防治作用的研究进展 王玉婕 王银仓 李晓娜R285 2024.01.15 ZHY2020-130:41-44,61.

图文来源:骨韵承医社

编辑:李娜 杨一洳

责编:梁雪曼 余承锴

校对:熊颖姿

排版:吴显诚

审核:杜晓娟

终审:彭文禹

成中医临床医学院之声
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学生工作宣传平台,展示学院开放包容姿态,服务广大师生学习生活,传递青春正能量,在这里看见临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