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城台西路史话

政务   2025-01-11 18:09   广东  

日前,由台山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台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江门市摄影家协会协办,台山市华侨历史文化协会、台山市摄影艺术学会承办的“寻台城历史印记•讲百栋骑楼故事”主题征文比赛结果出炉。“台山发布”正陆续对获奖作品进行展示,现推出第二期《台城台西路史话》








台城台西路史话

叶玉芳


台城台西路,位于台山市台城老城区。它的历史,可追溯至台山立县之时。明弘治十二年(1499),县城宁城主体建筑相继建成,设教场于西门外,次年建演武亭,此为台西路肇建之始。因县城西城门设于此,始名“西门街”。1920年代台城①城市建设时,扩建成现规模,又因在台城之西,易名“台西路”。街道由东南向西北延伸,全长488米,20世纪60年代称北京路。


1929年的台西路风景,图片来源:《台山建设图影》

宁城立城后,人口增长迅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城池外的地域在逐渐扩大。明嘉靖廿四年(1545)《新宁县志》记载:嘉靖十年(1531)兵备莫相招降了一批“余寇”,在县城西门外建“归化坊”,“命居于此"。至嘉靖万历年间,已形成归化坊墟,主要建筑有归化坊牌坊、天妃庙(“在城西门街”)②、迎恩亭、迎恩桥等,此时台西路已具雏形,称西门街,由县城西城门起,延伸至一里外西关的迎恩桥。这就是今日台西路的前身。

清康熙二十年(1681)、二十二年(1683)先后平定三藩之乱和统一台湾后,不久便开海复耕。地处南海之滨的台山,社会安定,贸易日益活跃,康熙二十五年(1686),在宁城外拓建了西门墟,从宁城出西城门,沿台西路即可到达。最迟至光绪年间,沿台西路形成了西康里、西成里、万保里、西宁里、迎恩里,光绪八年(1882),邑绅余灼再倡建西宁市。台西路地处宁城通往西门墟、西宁市的重要通道,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其自古以来就成为商业黄金宝地。



作为一条有五百年历史的古老街道,历经明清两朝,及至近现代,数百年间,台西路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迁呢?


从光绪十九年(1893)《新宁县志》可见,台西路已建成一定数量的公共建筑,东面有圣母庙、观音庙、包公庙③,西面有昭忠祠、西竺院、王侯祠、宁阳书院、杨侯祠。由于年代久远,这些建筑大多已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我们可从历史文献中考究其一二。昭忠祠,清同治四年(1865),巡抚蒋益澧捐廉饬建,祀在镇压土客械斗中死去的翁桂秋、王东林、贺国辉三位副将。王侯祠,祀明万历年间县令王尚贤。杨侯祠,祀清咸丰年间知县杨德懿。宁阳书院,是台山古代著名的书院之一,初名宁阳义学,清乾隆十八年(1753)以王侯祭产余资,建室三楹,让邑中有志之士,免费在此读书。乾隆三十五年(1770),知县康基田爱民崇学,以振兴文风为急,捐俸创建宁阳书院⑤。由此可见,明清时期,台西路还是县城及周边民众纪念先贤、接受文化教育与开展民间信仰的场所。

19世纪60年代,台山侨乡形成,以侨居美国和加拿大为主的台山华侨每年汇回家乡的资金达千万美元之巨,丰厚的侨汇使台山的社会购买力明显增强,尤其是1920年新宁铁路全线通车,带来了大量的人流和物流,1924~1929年间台城掀起了第一次大规模近代化建设高潮。拆除旧城墙,截弯取直扩宽街道,建筑中西合璧的新式骑楼,在明清县城“骨架”的基础上,建成了30余条骑楼街段,街道宽阔挺直,四通八达,老城区、西宁市、西门墟连为一体,建筑鳞次栉比,形成了焕然一新的近代建筑风貌。1929年4月30日,仪式在今台西路中新广场处举行。台城自此享有“小广州”之美誉。

此次城市改造,工务局局长谭铁肩在《台山物质建设计划书》中详细规划:台西路被列入首批改造的街道,路面扩宽至26尺、两边骑楼各10尺,共46尺,泥土的路面换成三合土,厚度6寸。拆除西城门,新建了现天桥大厦南北两座大楼,接通原城内的正和街至台西路,形成现台西路的格局。在绵延一里的大街上,行店林林总总,有银行、金铺银号、书店、照相馆、振汉医院、教堂、私人别墅等。它与通济路、环城南路等成为台城最艳丽夺目的街道。


台城台西路,摄于2022年2月


20世纪前期,台西路最响亮的代名词,当属“银行街”。台山华侨众多,侨汇数额巨大。据《台山金融志》记载:在中华民国时期,先后设在我县新式的公私营银行有12家及私营信托公司1家,其中有6家银行先后设址于台西路。此外,陆海通银号亦在此街,其金融地位可见一斑,是名副其实的“银行街”。台西路的第一家银行,是1924年开办的香港广东银行,为私营银行,在今台西路157号。此后,私营的广州五华银行、广州储蓄银行,国民政府国营的中国银行、邮政储金汇业局,地方政府经营的广东省银行⑥等陆续开办。

这些银行当中,中国银行是设在我县最早的、时间最长的、业务最大的、歇业次数最多的、对台山县经济影响较深的国家银行。该行于1936年11 月1日在台城设立办事处,属香港中国银行管辖。1941年12月,日军侵占香港,香港中国银行停业。为沟通突然中断的台山侨汇,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争取部分侨汇由重庆转回台山,帮助一些侨眷解决生活困难,中国银行派遣部分职员从香港返回台山,于1942年9月17日在台城台西路原址复业,在行址四楼自设电台收发电报,接通了由欧美汇经重庆昆明转回台山县的电报侨汇。还在县属白沙墟及端芬山底墟两地设立代理侨汇付款处,便利远道侨眷收领侨汇。台山市博物馆收藏有一张“阮宗添纽约中国银行电报汇款单”,是1942年12月1日,加拿大华侨阮宗添通过纽约中国银行汇款至中国广东台山的电汇单,收款人是台山(端芬)吉昌乡塘头模范村阮修仪。这张汇款单是抗战时期这段历史的实物见证。


1940年代的中国银行。图片来源:《台山今昔》,1948年


中国银行旧址,摄于2022年2月


1930年的广州五华银行,图片来源:《台山建设图影》


广州五华银行旧址,现台城天桥大厦南座大楼。摄于2022年2月


这一时期,还先后有纲纪慎学校、刚德学校、台山培英中学⑦、私立尚实商业会计职业学校等4所学校设址于台西路,凸显了其文化教育事业的兴旺。这与侨乡台山受西方文化影响早,重视教育有关。创办于1914年的私立尚实商业会计职业学校,以杨侯祠、王侯祠为校址,是台山最早设立的一所职业技术学校,以初小毕业为投考资格向社会招生,以培养商业会计人才为目标,1930年有学生276人。

饮食业,曾使台西路为台山的市井风情增添了风采。这里集中了道全茶楼、哥伦布餐厅、新华餐室和北平旅店等数家台山最豪华最具特色的茶楼旅业,在食谱与茶楼建筑风格、装潢艺术等方面体现了中西合璧、博雅达观的饮食文化风格。如今,流行于台山的“半唐番”词语:粗士(炕面包)、尾士杰(西饼)、挞戟、蛋挞等由华侨传入的西餐词汇,构成台山方言中最具特色的部分。说起台西路的茶楼,道全茶楼最负盛名,其出品的凤凰大包、山水名茶,是许多老华侨的乡愁记忆。一位荻海叫余国雄的旅美华侨,在抗战胜利后专程前来品尝,60年后仍记忆犹新,写了一篇《道全茶楼的山水名茶与凤凰大包——台城杂记》,刊登在《新宁杂志》。

20世纪50年代以后,伴随着台城的发展变迁,有不少政府部门、金融机构、文化教育卫生机构、百货商店等设址于台西路。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县公安局、台城镇财政所、天桥百货商店、台山酒家⑧、工商银行中心储蓄所、新华书店、县中医院、东方照相馆、新华英语培训学校等,给一代代的台山人留下了许多的记忆。当中,又数天桥百货商店⑨与台山酒家,为老一代台山人所骄傲。天桥百货商店由两座大型建筑组成,原开设广东省银行、牙医诊所、北平旅店、哥伦布餐厅和新华餐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台山县商业局国营百货公司于1959年对其进行改造,架设天桥,连接南北两座大楼,设有百货、餐厅、冰室、旅业、理发五个部,成为大型商业大厦,人们亲切地称其为“天桥”,它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台山人来台城必去的“打卡点”。位于台西路西南角的台山酒家,原为道全茶楼,1960年,县饮食服务公司将其拆建成三层的台山酒家,由于它在台山汽车站旁,许多华侨、港澳同胞返乡,必到此品尝家乡的味道。


台西路自明代开辟以来,已有五百多年的悠久历史,积淀了丰厚的人文底蕴,近现代更谱写了辉煌篇章。进入21世纪,它风貌依然,是十分难得的历史文化街区遗产。2002年,街内的台城天桥大厦、台城谭宅、台城礼拜堂被公布为台山市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为实施“旅游旺市”发展战略,台山市政府投入巨资,将台西路建成商业旅游步行街,使其成为台山集购物、休闲、旅游于一体的一道亮丽风景线。2006年,台西路步行街被评为“广东省最佳旅游商业名街”。












注释



①明弘治十二年(1499)设新宁县,县城简称“宁城”。民国三年(1914)改县名为“台山县”,县城随之易名“台山城”,俗称“台城”。
②“天妃庙二所,一在城西门街一在斗峒渡头寺观”,详见明嘉靖廿四年(1545)《新宁县志》。

③圣母庙、观音庙、包公庙,现建筑重建于民国年间,位于西安路2、4、6号,与台西路交界处。

④昭忠祠、西竺院、王侯祠、宁阳书院、杨侯祠,位于现台西路中信广场。
⑤宁阳书院,清光绪八年(1882)迁至连珠山麓。
⑥广州五华银行,私营银行,1930年开办,今台西路49号。广州储藏银行,私营银行,1934年1月21日开办,今台西路48号。中国银行,1936年开办,今台西路48号。广东省银行,地方政府经营的银行,1937年开办,始于台城县前路51号,后迁今台西路49号。邮政储金汇业局,国民政府国营的银行,1943年7月1日开办,设于台西路西面的新宁铁路公所,已拆毁。
⑦纲纪慎学校,校址在现台城三小,1907年开办。刚德学校,校址在现台城礼拜堂,1922年开办。台山培英中学,前身是刚德学校,1930年开办,1948年迁至台城猫山。
⑧台山酒家,20世纪60年代曾称北京饭店。
⑨2002年公布台山市文物保护单位时,定名为台城天桥大厦。





参考文献



[1]《台山县地名志》,台山县地名志编纂小组、台山县国土局,1989年3月
[2]《台山金融志》,台山县金融编写组,1988年5月
[3]《台山教育志》,台山县教育志编写组,1989年10月
[4]《台城古镇》,梅伟强、戴永洁,中国华侨出版社,2007年11月
[5]《台山天桥大厦》,邝阜双,伍启辉,《台山名建设博览》,政协台山市委员会编,2011年1月。





台山发布编辑部

编辑:梁菁怡

来源:“寻台城历史印记讲百栋骑楼故事”主题征文二等奖作者叶玉芳

投稿邮箱:tsfb001@qq.com


▲台城街道桂水村

台山发布
在这里,你能听到最权威的台山声音,最生动的侨乡故事。感知台山,就从“台山发布”开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