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上午,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云南海埂会堂玉兰厅召开2024腾冲科学家论坛新闻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精彩内容
↓↓↓
腾冲科学家论坛,源自西南联大的精神传承,源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特别是顾秉林、许智宏、饶子和三位老校长对云南的青睐和对科技、人才、创新事业的执着。前两届论坛,发布了“腾冲科学家论坛宣言”,颁发了“腾冲科学大奖”,汇聚了国内外顶尖科技创新人才、头部企业和投融资机构资源。短短两年时间,实现了论坛从无到有、从有到好的跨越,受到国内外科技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高度认可。论坛正逐步成为先进学术思想交流、政产学研互动、科技成果转化、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科技合作的重要平台,正朝着“科技达沃斯”的目标稳步迈进。
今年论坛的主题是“科学·全球创新与科学家使命——科技赋能高质量发展”,论坛设置开幕式、主旨论坛、11场分论坛和9场系列活动。包括:1场开幕式暨主旨论坛;11场分论坛,其中大学校长论坛、青年科学家论坛、澜湄区域科技人文交流论坛、企业家创新论坛、产业创新发展论坛等5个论坛为每年的固定分论坛;通过省外省内单位联合承办的形式,特别策划了生物多样性与现代农业论坛、生命科学与大健康论坛、“科技+金融”论坛、女科学家论坛、人工智能论坛、文化和旅游创新发展论坛等6个分论坛活动和澜沧江—湄公河地区创新走廊建设高官会、南亚东南亚国际知识产权创新合作研讨会等9个系列活动。
本届论坛
有以下五个方面特色和亮点
本届论坛聚焦科技创新最新趋势,策划举办一批新的分论坛,在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方面展现新作为。
发挥人工智能的“头雁”效应,聚焦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组织举办人工智能论坛,探索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趋势,抢占赛道制高点,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造未来产业“风向标”。
聚力写好科技金融大文章,围绕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与科技协同发展,组织举办“科技+金融”论坛,通过“科技+金融”赋能,促进科技、金融、产业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紧扣女性科学家在科技高质量发展中的角色与策略,彰显女性科学家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中的卓越贡献,组织举办女科学家论坛,分享女性科学家成功推动科技高质量发展的案例和经验。
紧盯云南交通发展的需求,总结分享铁路、公路、民航、航运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及经验,组织举办科技创新驱动交通发展研讨会,共同探讨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创新和突破,推动综合交通体系的持续优化与升级。
着眼能源安全新战略和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围绕新能源及绿色能源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等,组织举办产业创新发展论坛,搭建绿色能源、双碳和可持续发展产学研对话平台。
云南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非常适合于让科学家远离喧嚣,仰望星空、探求真理,来一场科学的思想旅行,本届论坛特别组织举办文化和旅游创新发展论坛,让科技创新与文化旅游碰撞交流,让科学家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共享“有一种叫云南的机遇”。
论坛已经成为集聚创新资源、汇聚创新人才的重要载体。今年论坛在这方面将更加突出,来自五湖四海的嘉宾朋友纵然工作千头万绪,依然不辞辛苦,齐聚腾冲,共襄盛会。本届论坛将迎来阵容强大的“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天团,包括:被誉为“宇宙胚胎学之父”的2006年诺贝尔奖得主乔治·斯穆特应邀出席论坛并将发表主旨演讲;100多位“两院”院士,18名国外院士;6名“C9”大学校长,26名“985工程”大学校长,35名“211工程”大学校长,37名“双一流”大学校长;300余名青年专家学者;马蔚华、曹德旺等500余名企业家代表;100余名金融界专家学者和投资人;他们将出席论坛并在各类活动中发表演讲、参与交流研讨。
前两届论坛,侧重办好论坛活动,打造论坛品牌。今年开始,注重论坛资源转化应用,聚焦“老三样、新三样、特三样、大三样”产业发展需求,磨好“棋子”,布好“棋局”,全力下好论坛资源转化应用的“先手棋”,把引才、聚智、兴业贯穿到整个论坛的全程和各个版块,用心培土、静待花开。
今年聚焦需求导向,按照“云南需要+需要云南”的标准,强化会前、会中、会后的科技合作需求交流与合作对接,目前已经在全省征集到近1200项合作需求,并提前将出席论坛的嘉宾名单共享给有关州(市)、科研院所、企业等相关单位,就是要发挥论坛的资源优势,服务地方发展。致力营造论坛资源应用生态,以论坛为平台开展“双招双引”工作,截至目前,已促成招才引智项目170项,引进高层次人才360余名;促成招商引资项目600余个,协议总金额超700亿。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速论坛科技成果转化,通过深入对接和不懈努力,让云南39.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成为论坛院士专家和企业家们干事创业、挥洒热情的舞台;让论坛的一系列成果,逐步惠及、服务4700万父老乡亲。
从技术研发到成果转化,再到产业应用、市场开拓,科技创新始于技术,成于资本,每个阶段都需要金融支持。金融如同活水,浇灌科技的种子、浸润创新的土壤、催生新产业的幼苗。
本次论坛上将设立两大基金,一是与行业大咖中金公司合作成立腾冲科学家论坛发展基金,紧盯投早投小、投科技投创新,推动更多成果研发在云南、转化在云南。目前围绕人工智能、医疗、生物医药、光伏、半导体等领域的头部企业及科技创新项目,已经储备了10余个拟投项目。二是成立百亿规模的云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基金,以省内中药材产业链、中医药大健康企业为重点投资标的,并覆盖全国生物医药领域,使其成为引领云南省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两支基金的设立,将有力促进云南产业发展与基金发展“两翼齐飞”。
围绕科技金融,汇聚了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金融大咖,以前瞻的视角、独特的见解,探索科技金融服务新路径新模式,开启一场金融与科技的“双向奔赴”。云南省科学技术厅联合省财政厅、省金控集团,不断扩大云南省科技创新基金联合体“朋友圈”,实现科技创新与金融资本常态化对接。科技金融已成为论坛的重要章节,将研究制定更多的科技金融政策、措施,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奏响科技与金融“协奏曲”。
开放合作,始终是腾冲科学家论坛的应有之义。论坛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本届论坛的国际化程度较前两届更高。
从合作范围看,“好朋友”越来越多。来自20多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150多位大学校长、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将在分论坛、系列活动中,共同探索南亚东南亚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澜湄科技人文交流,商议地区发展新路径,构建连接澜湄区域的交流平台,为区域科技合作注入新的活力。
从合作内容看,“国际范”越来越足。围绕服务共建“一带一路”、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设置议题,举办澜湄区域科技人文交流系列活动等,积极推进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科研开放、关键技术攻关、技术转移转化等方面的合作,助力周边伙伴关系提升,腾冲科学家论坛已成为云南“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举措。
从合作预期看,成效越来越显著。本次论坛将完善澜湄地区科技创新合作框架,促进澜湄区域各国构建充满活力的科技创新合作关系,共同建设创新走廊,服务澜湄区域各国共同发展。搭建澜湄各国传统医药机构长效对话交流机制,启动澜湄国际区域中医药标准的制定,推动与周边国家签署工程能力互认协议,深化促进与南亚东南亚知识产权合作。
本届论坛规格高、规模大、涉及面广,对后勤、安保和接待等工作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为了给每一位来宾提供优质、专业、贴心的服务,专门组建了会务、接待、宣传、安全保障、医疗保障等工作组,制定了一系列工作方案与应急预案,把当地优质酒店全部投入论坛接待,确保嘉宾接待、食宿行、安全管理、应急等工作落实落细。
发布会上
还有这些精彩问答
澜湄六国山水相连、人文相通,共饮一江水,亲如一家人。十年来,在习近平主席同五国领导人战略引领下,各方夯实命运共同体的政治共识,织密命运共同体的联通网络,打造命运共同体的创新引擎,架设命运共同体的民心桥梁,推动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建设不断结出硕果,给六国人民带来切实利益,为地区稳定繁荣作出重要贡献。澜湄合作已成为地区合作的“金色平台”“南南合作”的标杆。腾冲科学家论坛是贯彻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的实际行动,是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对云南提出“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要求的重要举措,是增进澜湄国家科技界开放、信任、合作的交流平台。
云南是中国参与澜湄合作的前沿和重要省份,澜湄合作是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抓手和重要平台。设置澜湄区域科技人文交流论坛是腾冲科学家论坛的特色和亮点之一,通过持续举办系列活动,把腾冲科学家论坛打造成科技相通、人文相亲、民心相融、命运相连的澜湄区域交流合作平台,推动构建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是我们的重要使命。腾冲科学家论坛为澜湄区域科技人文交流互鉴注入新活力,自从2022年首届论坛举办以来,共邀请美国、法国、英国、巴西、墨西哥、柬埔寨、老挝、泰国、缅甸、越南等20多个国家相关领域的科学家、高级别专家、政府官员等出席论坛,深化了澜湄合作机制,有效推进中国与澜湄五国在关键技术攻关、科技园区运营、技术转移转化、人才培养、人文交流等方面的合作。扩大了我国科技创新合作朋友圈,有效增强了我国对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吸引力、辐射力、影响力。“澜湄区域科技人文交流”分论坛,已成为澜湄区域合作的鲜活样板,对推动澜湄区域国家共同探寻可持续发展之路具有重要意义。
本届论坛中国科协将继续发挥学科齐全、智力密集、人才荟萃、联系广泛的优势,牵头举办2024澜湄区域科技人文交流系列活动,主要包括澜湄传统医药学术交流会、澜湄工程师论坛、澜湄区域青年科学家圆桌论坛等3个系列活动。我们将以举办此次论坛为契机,以《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八次领导人会议宣言》《澜湄合作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等为指南,践行“发展为先、平等协商、务实高效、开放包容”的澜湄精神,重点在以下四个方面加强与澜湄区域国家合作。
强化农业创新合作。充分发挥澜湄合作农业科技交流协作组、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科技交流合作组、中国—南亚农业科技交流合作组、南亚东南亚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等多边或双边国际合作平台与机制的作用,通过共建联合实验室、联合研究中心、境外示范基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等,在种质资源、农作物品种联合选育、区域性农作物增产增收等方面,加快跨境农业合作,建设“跨境地区农业经济带”。
持续深化传统医药合作。充分发挥大湄公河次区域传统医药交流会和澜沧江—湄公河传统医药学术交流机制作用,积极落实《关于在澜湄合作框架下深化传统医药合作的联合声明》,签订《澜沧江—湄公河传统医药合作框架》,组建“澜沧江—湄公河传统医药联盟”,建立传统医药(数据)资料库、传统医药人才培养基地、中药民族药材种植培育基地、传统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传统医药新媒体运营中心等,推动传统医学知识保护、医学教育、临床与科研、人才培养的交流互鉴,推进传统医药现代化,促进传统医药在防治重大感染性疾病中发挥积极作用,构建澜湄区域传统医药卫生健康共同体。
搭建澜湄工程领域交流合作平台。充分发挥中国工程师联合体平台资源,从今年起设立澜湄工程师论坛,搭建澜湄国家工程组织长效对话交流和协作机制,深化澜湄国家在工程技术领域的合作。我们将推动成立云南工程师组织,推进卓越工程师队伍建设和澜湄国家工程师资格互认,提升工程师职业化、国际化水平,推动工程技术进步发展、推动工程技术界联合协作、促进工程技术人员的成长提高,建设澜湄国家工程师事业共同体、价值共同体、命运共同体。
加强科技人文交流合作。将深入实施海智计划云南行动,支持在滇的中国科协海智计划工作基地和高校、科研院所、科技社团等开展全方位、多形式的国际科技交流活动和“走出去”,参与区域科技治理。持续在25个边境县(市)实施“边境民族幸福科普行动”,加强边境科普示范带建设,举办澜湄国家青年科学家论坛和青少年科普交流活动,充分发挥腾冲科学家论坛窗口和桥梁作用,用科学搭建连心桥、绘就同心圆,夯实澜湄国家友好民意根基,为建设更加和平与繁荣的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贡献科学家的智慧和力量。
腾冲科学家论坛在创办之初,就旗帜鲜明地确立了“科技引领未来”的办会主旨,在此基础上,每一届论坛都会聚焦一个具有前瞻性和现实性的主题。
今天,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科学研究向极宏观拓展、向极微观深入、向极端条件迈进、向极综合交叉发力,不断突破人类认知边界,技术创新进入前所未有的密集活跃期。与此同时,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科技革命与大国博弈相互交织,高技术领域成为国际竞争最前沿和主战场,深刻重塑着全球秩序和发展格局。
正是基于这样的前瞻认知与认真讨论,本次科学家论坛把“科学·全球创新与科学家使命——科技赋能高质量发展”作为大会主题,就是强调科学在全球创新中的核心地位,彰显科学家在创新活动中的关键作用。
作为国内最有影响的科学活动之一,腾冲论坛时刻关注全球科技的前沿动态,及时了解科技攻关的重点领域,准确掌握科技进步的最新成果,通过积极搭建国际科技的交流平台,鼓励跨地区、跨文化的创新合作,使各国科学家能够共享知识、交流成果,一起推动科学前沿的拓展,从而实现引领未来、造福人类的崇高目标。
为此,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科学家肩负着义不容辞的使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的讲话中所提到的那样:“建设科技强国,科技战线重任在肩、使命光荣!”
衷心地希望,与会的中国科学家们作为科技界杰出代表,能够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当好科技前沿的开拓者、重大任务的担纲者、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和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锐意进取、追求卓越,为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赋能,创造出无愧时代、不负人民的新业绩!
同时,也真诚地希望,与会的中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代表、科技工作者能够并肩同行,深入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科技的开放与合作。科技创新与进步是世界性、时代性的课题,唯有开放合作才是正道。我们要与世界各国科学家一道,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携手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国际科技发展环境,使科技更好地造福人类。
在梅贻琦、蒋梦麟、张伯苓三位老校长的通力合作、坚强带领下,西南联大秉持刚毅坚卓的校训,结茅立舍、土屋弦诵,走出了一条教育救国、文化抗战的道路,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成为中国抗战时期的精神灯塔之一。但是,我们同时更应该记住,是云南的红土地为这座精神灯塔奠定了坚实的根基,是云南的父老乡亲们为这8000多国之栋梁提供了生命的托举。
今天,清华、北大、南开三所高校再一次携手合作,全力以赴支持腾冲科学家论坛的创办与举行,的确令人瞩目,也成就了一段佳话。当年偌大的中国竟然安放不下一张小小的课桌,而今山河无恙、岁月静好,我们在美丽的云南仰望星空、探索真理。八十六年弹指一挥间,改变的是容颜,不变的是精神。改变的是时代,不变的是使命。三大高校的师生们对自己的使命很清楚,就是要传承西南联大精神,让科技强国这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梦想,在滇云大地上薪火相传、尽情绽放!
要实现科技强国战略目标,没有捷径可走,只有脚踏实地、不断进取、勇攀高峰,加快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年轻化人才队伍。这是中国科学教育工作的奋斗目标,也是腾冲科学家论坛的使命必达。
为此,论坛已经初步制定了一个培养青年科技人才的中长期计划,即通过打造论坛汇聚科学精神的交流平台,让青年科技工作者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准确掌握世界先进科学的脉动,增强科学探索的信心与能力。通过打造论坛独具影响的人才展示平台,让青年科技工作者拥有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的广阔舞台,促成更多的人才成长和发展,脱颖而出。通过打造论坛科技成果转化的国际平台,为年轻的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提供展示科技发明、完成成果转化、实现人生价值的事业高地,以此不断壮大国际顶尖科技人才队伍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