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学科基地 锻优质教研 育松山名师 --- 松山区2024年度教育教学工作会议化学学科分会场纪实

文摘   2024-09-29 15:53   内蒙古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为更好地推动化学学科教育教学教研工作的常态化,整体提升学校教师教育理念、教学能力,松山区2024年度教育教学工作会议化学分会场于9月26日在松山五中召开。参加此次会议的有:松山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化学教研员刘凤军老师,松山区化学名师工作室成员,来自松山区各学校的化学组长和教师等。本次会议有幸邀请到松山五中刘玉文书记、辛睿校长等领导莅临指导。


课堂教学展示研讨

课堂教学



王府学校尚丽英老师:

      本节课尚老师从学生熟悉的典型生活经验出发,运用宏观现象帮助理解微观的原理,反过来微观的原理也可用于解释这些宏观现象。将探究活动聚焦于“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这一核心问题,对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已经认识了物质发生的奇妙变化,并且有了“物质之间为什么会发生变化”“物质到底由什么构成”等疑问。分子、原子这些肉眼看不到的微观粒子的确非常抽象,因此在本节课的授课中采用了实验探究法、情境创设法、讲授法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微粒的观点,从而逐步学会分析和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松山四中王文杰老师:

      王老师讲授的是第三单元课题1原子和分子第一课时。本节课围绕着酒精在使用中的注意事项这一真实情境,采用问题线、活动线、知识线、素养线四条线贯穿整节课,对应设置四个任务,从酒精的应用出发,提出问题,把学生从生活引导到化学中,实现从知识到应用的转化。问题线能够培养学生分析数据、读图的证据推理能力,活动线激发学生收集证据,培养分析问题的学科思维,知识线培养学生类比学习的思维方式。最后让学生完成酒精使用的说明书,形成本节课内容上的闭环,最终达成素养线。


松山二中钱爱磊老师:

      这节课围绕着化学课程标准,从化学观念出发让学生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以分子为例,运用分子分解的观点来解释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利用水分子的模型培养学生抽象、想象、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力。通过水的蒸发,水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分解和原子重新组合,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其科学探究素养。最终让学生形成认识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在探索过程中保持对化学学习和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



松山五中张亚红老师:

      本节课设计了三个学习任务,每个学习任务都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结构,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从结构上看,第一个任务设计成“建立分子模型,认识分子和原子的关系”,学生利用模型,让学生辨别分子的种类,进而辨别物质的种类,突破了难点“从宏观到微观视角”的转变。通过“玩”和“画”模型这一创新点,突破了认识化学反应的本质。用导图形式给学生们总结复盘,让学生建立起学科思维和学习方法,逐步培养学生好学习、会学习的能力。本节课围绕“如何展示宏观现象”及“如何揭示微观过程”两个方面选择、开发、组织教学素材和内容,确定教学策略和方法,安排教学活动和程序。使学生真正 “看到”化学变化是怎样发生的。用感官感受化学变化,用思维认识化学变化的微观过程。真正达到了“以评定学,以学定教”的效果。


说课评课


      课后四位教师分别进行了精彩的说课,讲述自己的教学思路和理念。



      松山七中李万东老师高度认可各位老师的课程,认为四位老师的风格各有特色,年轻教师有激情有想法,老教师有深度有功力,每位老师都很出彩,课件制作精细,导入设计能够引起学生兴趣,学生参与度高,课程内容和引课内容交相呼应,课堂提问有针对性和阶梯性,各种实验活动新颖,用真实情境带动整个课堂。每位老师都完成了最初设计的教学目标,尤其是张亚红老师的课程内容有高度,课程设计有深度,完全符合课程标准,有利于学生的长久发展,是老师们学习的榜样。




      松山四中徐红艳老师从三方面进行了点评。一是学习目标清晰,学生参与度比较高,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灵活运用小组合作和实验探究,让学生在实验中把学习兴趣和技术结合在一起,体现化学学科素养,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二是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设计演示实验、观看视频,运用情境教学法、讲述法、实验法、演示法、练习法等,使学生多维度的感知分子原子的概念和特征,建立核心素养的化学观念和化学思维。教学形式多样,教学过程生动,教学效果显著。三是注重过程和结果,评价及时有效,通过学生互评、小组评价、当堂检测评价等多样性评价,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优秀教研组工作经验介绍



松山四中卢宏艳老师:

       卢老师代表教研组介绍了先进的教学经验,即每学期制定出一份详细的教学计划,明确每月、每周、每天的工作目标。开学伊始快速了解学生,发现不同学生有哪些问题,如基础差、自主学习能力差、综合能力差等问题,组内讨论后灵活调整计划,并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措施。通过课上“两测”,一是课前三分钟听写小测,夯实学生上节课基础,二是讲完课的“及时练”,针对本节课内容,精心设计习题,组内共同审定、共同讨论,研究出一个几分钟就能完成的练习题。在这"两测"的作用下,教学效果能得到及时反馈,达到了良好的效果。教师间资源共享、共创,互帮互助,互相交流,提高了课堂教学成果的时效性。考试后认真质量分析,互相出谋划策,在教学中做到课件统一、进度统一、学案统一。




松山五中张亚红老师:

       张老师以《实施单元教学,推动素养落地》为题,从课程开发、示范引领、专业成长等方面进行本次经验介绍。她立足教材中的大主题,对标指向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带领组内成员认真开发课程,研究单元设计、课时设计、单元评价、课时评价和课后作业设计。提出课程理念是基于大概念的建构,开展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样化探究活动。在课标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教材的内容,提炼大概念,创设大情境,布置大任务,建构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单元整体教学内容,实施从化学的视角认识物质的存在、组成、性质、用途、保护和制备等。制定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目标和评价目标,关注学生在化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基于证据诊断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实现“教一学一评”一体化。随后张老师展示了精心制作的大单元设计,设计立足于核心素养的培养,让老师们耳目一新,见识了什么是优秀的大单元设计,展现出示范引领的大家风范。最后用视频形式展示了本组的交流研讨活动,展现了独具一格的教学风采。



学科阶段总结与教学指导

       

      教研员刘凤军老师对四位优秀教师的课进行了点评,肯定了他们在教学中的创新和努力,并就如何加强化学教研组建设和课程改进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教研组内要有计划、有分工,工作要做到实处。要做好集体备课,把计划、总结、教学设计、作业设计等资料充实起来。每节课都要有教学设计,并且增加多样化的学生的评价方式。教学目标一定要依附课标,目标和任务要相对应。


      随后刘老师进行了《初中化学教学一体化教学设计的策略》分享,从教学评一致性的含义、教学策略、教学建议三方面进行了讲解。他强调,在新课标视域下,初中化学教师基于“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开展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时,要重视合理评价目标、具体评价要求与科学评价标准的制定,用多种评价形式全面收集学生的真实化学学习表现和化学核心素养发展情况,并展开多主体、多层面、多维度的学生学习情况诊断与评价,以保障教学评价的客观性与科学性,实现更具有针对性、有效性的化学教学指导,更好地引领初中化学课程教学从“知识本位”到“素养本位”的变革。刘老师还列举了部分评价实例,指导了教学目标的制定方法,展示了精心整理的《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让老师们能够有迹可循、落实学习。在这次交流活动中,松山化学人收获满满,感触颇多,在长期的教学教研过程中,刘老师一直追求卓越,创新突破,是赤峰市化学教研方面的指路明灯,指引未来教学发展的方向。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本次会议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了平台,促进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为落实新课标,探索新课堂,松山化学人一直在路上。我们将不满足于眼前取得的点点成绩,更加努力,砥砺前行,立足有效教研,打造高效课堂,以求真务实的态度,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引领松山学子们走向更美的诗和远方。

      本文转载自美篇“尚缮偌水”,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END


扫码关注我们

监制:薛景峰

审核:辛   睿


松山区教育局二维码

松山五中二维码

赤峰市松山区第五中学
聚力内涵式发展,着力高品质提升。欢迎关注松山区第五中学,在这里您将见证五中的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