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消息震惊了商业圈:王健林又出手了,但这次他不是挥金如土地买买买,而是要挥泪大甩卖!没错,杭州的万达广场已经悄然挂上了货架,标价高达14.8亿。更劲爆的是,万达方面放出话来,只要价格合适,全国所有的万达广场都可以打包带走。这背后,万达给出的理由是——要向轻资产转型。
想当年,万达在中小城市那可是地标性的存在,万达开到哪儿,市中心就在哪儿。很多人买房子时,离万达近都成了巨大的加分项。毕竟,“一铺传三代”的观念深入人心,谁不想拥有个能代代相传的黄金铺位呢?然而,如今万达却要将这些曾经的“香饽饽”拱手让人,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玄机?
为了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我深入研究了行业巨头的财务数据。先说恒隆地产,这位主打鼎奢商场的大佬,上半年营收看似涨了16.7%,挺风光的吧?但净利润却暴跌56%,让人大跌眼镜。再看看太古地产,成都太古里、北京太古里那可是名声在外,出租率也一直保持在90%以上。但一季度销售额却几乎都在下降,这又是怎么回事?
就连一向稳健的万科,也在全国范围内疯狂抛售商场,上海更是不断传出老牌商场关门的消息。很明显,商场开不下去了,这不仅仅是万达一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行业的寒冬已经来临。
那么,躺在黄金地段收租的商场为何会陷入如此困境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其中的两个核心原因。
第一个原因,最直接的还是供需失衡的问题。过去很多城市都更倾向于规划商业用地,用来建设商场或写字楼。毕竟,这些项目能带来源源不断的GDP、税收和就业机会。所以,各地都加大了对商业用地的供应,以便更好地招商引资,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然而,这也直接导致了商场和写字楼越建越多,同质化越来越严重。大部分都是千篇一律、没有特色。一楼卖衣服、二楼吃饭、三楼看电影……这种千篇一律的布局让人审美疲劳。结果就是,同一个地界,好几个商场挤在一起,人流量却越来越少,租金回报和资产价格自然一落千丈。包括现在,很多商业用地都已经在鼓励调整为居住用地了。
第二个原因,就要说到消费习惯的问题了。10年前,大家买衣服、买家具都习惯去商场,因为觉得商场的东西有保障。那时候,商场衣服的价格都不菲,而且信息不透明,你也没地方对比。但现在可不一样了,线上各个平台、网购直播间随时随地都能比价。很多人去商场顶多就是为了试一试衣服,转头就在手机上下单了。
所以,现在的线下商场确实没法像以前一样躺着收租了。不过,也不是所有的商场都凉凉了。有些商场还是能活得挺滋润的。比如胖东来,自己下场卖货,靠服务和口碑赢得了消费者的心;还有上海的龙之梦,靠宝可梦IP联名抓住了年轻人的心。
所以,大家发现没有?现在的商场要是还想风生水起,就不能再拿10年前的老一套来打了。要跟上时代、跟随消费趋势、做出自己的特色、抓住消费者的心。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万达的这次大甩卖,或许正是行业变革的一个缩影。未来,谁能在变革中抓住机遇、脱颖而出?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