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人民币的贬值走势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从9月底的6.97到如今突破7.24大关,人民币已经贬值了4%。这一过程中,央行并没有出手干预,反而给人一种默许的感觉。那么,央行为何如此“淡定”?背后又有着怎样的考量呢?
首先,我们得看看央行的中间价走势。中间价是央行每日公布的、各商业银行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上买卖外汇的基准汇率。通过观察中间价,我们可以窥见央行的态度。最近,随着离岸人民币的贬值,央行的中间价也呈现贬值态势。如果将这两条曲线叠加对比,你会发现在过去的两年里,人民币的中间价一直都是高于离岸价的,这表明央行希望引导人民币升值。然而,今年8月份之后,这两条曲线基本重合了。也就是说,在人民币大幅贬值的时候,央行并没有要出手干预的意思。
那么,央行为何选择“淡定”观望呢?原因其实很简单:这段时间里,人民币的贬值主要是因为美元强烈升值带来的。并非只有人民币在贬值,基本上所有的非美货币都在贬值。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并不需要过度干预,而是应该等着美元自己降下来。
那么,美元为什么会自己降下来呢?我们来看看几个关键点。首先,当下美元走强,主要是因为市场在交易美联储降息的预期减弱。特朗普当选后,市场认为通胀会卷土重来。但从目前的数据来看,并不能证明通胀降不下去。相反,10月份美国的核心CPI数据是符合预期的。但奇怪的一点是,特别看重数据的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最近的一次议息会之后,说了一大堆鹰派的话,暗示12月份很有可能会暂停降息。这就很有必要我们去推敲一下鲍威尔这种反常行为背后的意图了。
其实,鲍威尔未见得真的想去按一下降息的这个暂停键,但是降息的预期减弱对他来说是有利的。因为这可以减缓资金从美国流出,既能降息又能留住钱,是他最想看到的。在历次降息周期中,市场都倾向于低估降息的力度。比如看一下财通证券做的这张图,红色的曲线是实际利率的走势,而黑色的线是指市场的预期。你会发现每次降息的过程中,降到一半,市场就会认为降不动了。但实际情况是利率都踏踏实实地降回来了。
另一方面,特朗普本身也是特别希望美元走弱的。你看他对内减税之后,财政收入会降低,那势必要去发更多的债。如果利息很高,他根本就发不起。所以你看咱们在发债之前先去降息,他们也是这个道理。特朗普的减税政策会导致财政收入减少,为了弥补这一缺口,他必然会发行更多的国债。如果利息太高,那么国债的发行成本就会大大增加,这是特朗普不愿意看到的。因此,他也有动力推动美元走弱,从而降低发债成本。
此外,特朗普的贸易战也不单纯是把商品挡在国门之外,更重要的是他想增加美国的对外出口。如果美元太过强势,那么美国的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就会失去竞争力。因此,特朗普也有动机推动美元贬值。
上一个任期里,特朗普对鲍威尔最为不满的就是认为他降息降得太晚了。因此,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无论是鲍威尔还是特朗普,他们都是支持持续降息的。只要降息,美元自然会自己降下来。央行在这个时候选择默许人民币贬值,除了认为贬值压力有限以外,应该还考虑到了贬值对出口是有利的。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下,稳定住出口对于实现经济增长目标是非常有益的。
综上所述,央行在人民币贬值风波中选择“淡定”观望并非无的放矢。而是基于对当前经济形势的深入分析和精准判断。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央行会继续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