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大湾区是开放发展窗口,也是产业创新前沿。在“制造业当家”战略愿景引领下,近年广东制造业投资持续高速增长,是近几年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见湾区半年报上篇:《三驾马车视角下的湾区经济半年展望》)。本报告作为湾区经济半年展望下篇,围绕电子链、汽车链、地产链三条线索,梳理分析湾区产业城际转移合作和差异化创新的动态及成效。
电子链:“深莞惠”城市圈电子产业主导特征突出,2022年全球消费电子进入下行周期,影响部分城市增长表现;2024年人工智能(AI)技术在消费电子终端设备中的应用加速落地,有望推动行业从弱复苏向快成长转变,“深莞惠”电子链及区域经济亦有望受益于本轮电子消费复苏。
汽车链:广东连续7年保持中国汽车制造第一大省,产业分布上以广深为核心城市,其中广州作为传统的汽车制造重镇、辐射佛山协同发展;产品结构以燃油车为主。2024年燃油车需求收缩,广州汽车产量下滑较为明显。深圳近年积极将电子产业基础优势向新能源汽车领域延伸,已赶超上海成为新能源汽车第一城。
地产链:整体看,湾区城市加快向“房住不炒”、制造业优先时代转型。从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占GDP比重看,2024年一季度,深圳、中山、东莞、广州、江门、佛山、肇庆均已降至10%的较低水平以内;惠州、珠海两市近年压降幅度虽大、但目前比重仍相对较高。
正文内容
(一)“深莞惠”产业电子属性突出,是广东电子信息产业核心发展平台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统计口径的制造业项下,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是广东第一大产业[1],“深莞惠”城市圈是广东电子信息产品的核心生产区,2022年三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在全省占比达83%。
产业占比看,深圳、东莞、惠州三城均以电子信息为主导产业(见图表1),2022年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占本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52%、34%、36%。
细分领域看,深莞惠以显示器件、通讯设备、消费电子等高端电子产业为主,呈现以深圳为链主城市,东莞、惠州协调梯次发展的特征。目前深圳已形成网络通信、智能终端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超高清显示、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产业产值亦超千亿。东莞智能移动终端产业集群上榜中国百强产业集群榜,2023年智能手机出货量达2.23亿台、占全球出货量的19.6%。惠州超高清视频显示制造领域优势突出。
(二)AI引领电子行业周期复苏,有望延续提振“深莞惠”经济增长表现
2022年全球消费电子进入下行周期,“深莞惠”相关产业亦经历了1-2年的低速调整期,手机、集成电路、电子元件等主要工业品生产放缓。消费电子呈现周期性发展特征,上行周期往往由技术创新带来的市场需求增量所驱动;经历PC(个人电脑)时代、移动互联时代的产业迭代后,目前AI正开启新一轮半导体产业周期。2024年伴随消费电子复苏叠加AI人工智能爆发,“深莞惠”电子产业迎来恢复性增长,前5月深圳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加18.4%、东莞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1.7%、惠州电子行业增加值增长13.3%(见图表2-4)。
全年看,AI技术为电子消费带来增量空间,有望延续支撑深莞惠工业增长。国际数据公司(IDC)预测显示,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有望同比增长2.8%,此外,AI技术驱动下,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增速或达20%。伴随AI技术在消费电子终端设备中的应用加速落地,有望推动行业从弱复苏向快成长转变,“深莞惠”电子链及区域经济亦有望持续受益于本轮电子消费复苏。
汽车链:广深双核引领汽车制造,“油电切换”打造第二成长曲线
(一)整体看,新能源车快速发展进一步巩固广东汽车产业全国领先优势
广东是中国汽车制造第一大省,有着从整车制造到零部件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的完备产业链。2023年广东汽车产量519万辆、占全国比重17.2%,产量连续7年保持全国第一。在新能源快速发展浪潮下,广东汽车产业积极打造第二成长曲线,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量252万辆、占全国比重26.8%,约为2020年的12倍(见图表5)。
广东汽车生产集中于广深佛,2022年三城汽车制造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占全省比重达87%。其中:
广佛传统车优势突出、深圳新能源车快速发展。广州作为传统的汽车制造重镇,2023年汽车产量318万辆、连续5年居全国第一,占全国、广东比重分别达10.6%、61.2%。“广佛同城”带动下,佛山协同广州整车制造形成密切产业分工,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特征,即制造环节发达,上游研发设计、下游的品牌及营销网络等环节相对薄弱。
深圳近年积极将电子产业基础优势向新能源汽车领域延伸,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量179万辆、约为2020年的16倍,占全国、广东比重分别达18.6%、70.8%,首次赶超上海成为新能源汽车第一城。
(二)结构看,2024年城际间汽车产业走势分化,传统车企转型面临一定挑战
2024年中国汽车产销延续“燃油汽车”向“电动汽车”转变,行业竞争加剧背景下,头部企业增势良好。2024年上半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27.95%,行业龙头地位稳固。
对比之下,传统车企转型追赶面临一定挑战。2024年前5月广州汽车产量明显下滑、同比减少19.9%。目前,广州汽车产品结构中新能源车占比约两成,近年加速追赶、但目前从产量看与深圳、上海、西安等地相比仍有差距[2]。
地产链: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占GDP比重整体呈下降趋势
(一)区域看,地产行业对经济增长贡献度整体走低
广东是传统的房地产大省,2015年以来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保持全国首位;2022年以来广东地产投资降幅总体高于全国水平[3],部分放大地产周期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此背景下,2023年5月,广东提出“制造业当家”战略愿景,加快推动产业转型步入“房住不炒”、制造业优先时代。从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占GDP比重看,2023年广东这一比重已降至8.0%,仅略高于全国水平(7.5%)。
(二)城际看,惠州、珠海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占GDP比重相对较高
以2024年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占GDP比重、该比重较2021年降幅两个维度衡量,可将近几年珠三角9市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占GDP比重下降情况分为四个象限(见图表6)。其中:
东莞(5.5%)、深圳(7.0%)、中山(8.0%)、广州(9.6%)4城落在“温和压降、较低占比区间”,2024年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占GDP比重均已降至10%的相对安全水平以内,且近年降幅相对温和。其中深圳、东莞两城工业增加值GDP贡献占比高于全国和广东水平(2022年深圳、东莞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为35.1%、55.8%,同期全国、广东这一比重分别为32.8%、37.0%);地产开发投资占GDP的比重保持在较低水平[4],2024年一季度均低于全国水平。
佛山(6.7%)、肇庆(7.9%)、江门(8.2%)3城落在“大幅压降、较低占比区间”,2024年一季度地产投资虽然仍保持两位数的深度跌幅,但地产开发投资占GDP比重均已降至10%以下的相对安全水平;其中佛山已低于全国平均。
惠州(14.2%)、珠海(15.0%)两市近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占GDP比重下降幅度虽大、但目前比重仍然偏高,2024年一季度占比分别为14%、15%。在此背景下,两城加快推动制造业发展,缓解地产周期调整对经济增长的影响。2021年惠州工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成为广东第五个“万亿工业大市”,2022年以来工业投资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5];珠海积极寻找投资新增长点,2023年工业投资总额已超过地产投资[6]。
[1] 2022年,广东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25%;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占比12%、位居第二;汽车制造业占比6%、位居第三。
[2] 2023年,广州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65万辆、较2022年增长107%,位居全国第7;同期深圳、上海、西安产量分别为178.6万、128.7万、98.4万,分别位居全国前三甲。
[3] 2022年,广东、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速分别为-14.2%、-10.0%;2023年广东、全国该增速分别为-10.0%、9.6%;2024年前5月该增速分别为-16.9%、-10.1%。
[4] 2021年以来,深圳地产开发投资占GDP比重在7.0%-10.9%之间波动,与全国平均水平相若;东莞地产开发投资占GDP比重由2021年的9.0%进一步降至5.5%,持续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5] 2022年惠州工业投资同比增长42.1%,2023年同比增速为13.8%、延续高增。
[6] 2023年,珠海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由2022年的30.1%提升至35.8%。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逐步降低,比重由2022年的38.4%下降至29.8%,为过去15年间首次工业投资比重超出房地产开发投资。
[7] 横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占GDP比重;纵轴用2021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占GDP比重与2024年一季度该比重的差值衡量地方风险压降幅度。
▌声明:
注:本文的预测及建议只作为一般的市场评论,仅供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本订阅号版权归工银亚洲研究所有,并保留一切法律权利。任何订阅人、其他机构或个人未经我方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转载或者复制本订阅号推送信息,否则均属于违法行为。如果侵权行为给我方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工银亚洲研究保留一切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时,需要保留全文所有内容并不允许进行任何修改与删减。需要注明出处,并在“原文链接”中保留原始公众号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