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医疗器械也经历了笼罩生物医药行业数年的“寒冬”。融资数量骤降,行业巨头裁员,大量创新医疗器械产品无法真正投产并实现商业化。诺奖之后,AI浪潮再次席卷科研界,新一波的技术革命背景下,创新医疗器械又将走向何方。
进入成果爆发期的AI+医疗器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医疗器械正是推动医学技术发展“利器”。
与全球市场相比,我国的医疗器械产业起步较晚,但增长迅速。自2010年我国医疗器械产值突破千亿大关以来,行业开始急速发展。近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0.54%,已成为全球医疗器械第二大市场。同时,人工智能技术也在逐步加深与智能医疗器械的融入,并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相关审评审批原则也逐步建立,促进行业走向正轨。
王广志教授介绍,2017年8月,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发布新版《医疗器械分类目录》,新增了与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相对应的类别,AI+医疗器械产品开始进入审批通道。2019年7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发布《深度学习辅助决策医疗器械软件审评要点》,并发起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合作平台,不足半年,我国首款基于深度学习的三类器械软件就获得注册证。此后,随着各项指导原则和审评要点的发布,我国AI+医疗器械成果不断涌现。
医学影像是医疗行业数据最密集的领域,提供了超过80%的医疗数据。高密度的数据促使医学影像成为AI应用最多且最成熟的场景。调查显示,我国一年医学影像的检查量超过75亿人次,影像数据的年增长率达到30%。截至2024年6月,我国已有92款医学影像辅助诊断软件获批,覆盖心血管疾病(27款)、肺部疾病(24款)、脑血管疾病(13款)、骨科检查(10款)、眼底疾病(9款)、乳腺疾病(1款),涉及多种设备类型。通过深度学习,AI可实现图像质量改善、病灶识别与重构、疾病分期与分级、疾病进展预测等功能。
此外,在本届大会上,手术机器人也是最受关注AI+医疗器械领域。通过机械控制和导航技术,手术机器人的机械臂可以达到远高于人手的稳定性、旋转幅度和灵活性,为患者镜下诊疗提供了更准确、更稳定的导航和工具递送平台,减少手术效果对医生从业经验和技术的依赖。相较于开放手术,手术机器人的创口更小,更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同时,还能延长外科医生的职业生涯,为未来的远程手术提供了可行性。
AI的融入则更加显著地提升了机器人手术的精准度和效率,通过深度学习算法,能够分析和识别大量医学影像数据。例如,在肝脏手术中,AI算法可以分析术前影像,预测微血管侵犯的存在,准确度高达94%。此外,AI还能在手术中能够根据手术中的静态图像和动态视频识别肿瘤,为医生提供实时的决策支持。
当前,腔镜机器人市场规模最大,商业化也最为成熟,以达芬奇为代表的一批老牌医疗器械一直占据主流赛道,掌握诸多专利技术,成为国产器械发展最为艰巨的挑战。但国产创新医疗器械企业仍在多个细分赛道实现突破,并在2022年之后进入成果爆发期。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至少有15款手术机器人获批,其中腔镜手术机器人3款、骨科手术机器人10款、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2款;2023年获批28款,除了骨科手术机器人、腹腔镜手术机器人外,新增了多家种植牙手术机器人、穿刺手术机器人,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注册证更是实现了零的突破;2024年尚未结束,又有近20张骨科手术机器人注册证下发,全年超越2023年获批数量指日可待。
除了数量上的突破,质量也与日俱增。如术锐国内首个内窥镜单孔手术系统——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有效填补了国内空白,手术器械所用技术为国际首创。当前,国产手术机器人已经实现了临床适应性强、产品性能价格比高的领先优势,尤其在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骨科手术机器人这类医学影像导航定位手术机器人方面,产品优势则更加明显。
创新医疗器械产品的“商业化陷阱”
2020年1月14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了国内首张人工智能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获证的是一款冠脉血流储备分数计算软件。随后,AI+医疗器械正式进入商业化市场,并取得飞速增长。
弗若斯特沙利文咨询公司在今年五月发布的一份报告中预计,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率,在2026年和2030年将达到224.5亿人民币和708.5 亿元人民币,2026-2030年的复合增长率为33.3%。
增长的同时,医疗器械也同样遭遇了席卷全行业的资本寒冬,余温绵延至今。据国投证券的数据,2024上半年,医疗设备行业招投标规模约550亿元,同比下滑约35%,其中医学影像招投标规模同比下滑45%左右,生命信息领域招投标规模同比下滑50%-60%。
行业融资次数也出现了明显的下降。王广志教授介绍,当前,智能医疗器械技术创新与技术转化链条尚不完整;市场环境和对国产医疗器械产品的认知度不够;产业政策及政府对新产品应用的支持力度不足;国家有效监管、控制成本与鼓励创新之间难以形成平衡四大难题。他提到,业内一个较为夸张的说法是“超过95%的医疗器械创新都失败了”,这个数据并不准确,但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创新医疗器械落地之难。
亟待建立的AI数据库
参考阅读:
《“AI医疗器械”正在腾飞》,药智网
《机器人手术解读系列(第一期)——机器人手术基本介绍》,CHTV
《中国AI医疗影像十年纪:泡沫、死亡与信仰》,健闻咨询
《国产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一次默默无闻的“超越”》,经济观察报
《国产机器人,怎样让手术不再昂贵?》,星海老局
《2023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免责声明
本文系转载,仅做分享之用,不代表平台观点。图片、文章、字体等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处理。
------------------------------ 「长按」二维码添加小达「进群」
与更多行业伙伴共探市场前沿资讯
艾美达医药咨询 艾美达(北京)医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4月,是一家专业的医药行业咨询服务提供商。公司致力于将产业政策研究与真实世界的数据挖掘深度结合,洞悉行业政策对市场的影响,通过专业的研究提供前瞻性的市场分析,为企业产品上市后的市场准入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免责声明
本文系转载,仅做分享之用,不代表平台观点。图片、文章、字体等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处理。
艾美达(北京)医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4月,是一家专业的医药行业咨询服务提供商。公司致力于将产业政策研究与真实世界的数据挖掘深度结合,洞悉行业政策对市场的影响,通过专业的研究提供前瞻性的市场分析,为企业产品上市后的市场准入提供整体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