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癌症细胞,激活人体免疫,在降低肿瘤转移风险的基础上实现对症下药、精准治疗,溶瘤病毒疗法以其独特的抗肿瘤机制及显著的临床疗效,在肿瘤治疗领域近年来备受关注。随着溶瘤病毒创新药研发进展,特别是近年来,在技术创新、政策利好及研发投入增长的背景下,我国溶瘤病毒治疗药物市场呈现快速扩增态势,在黑色素瘤、肝癌、肉瘤、结直肠癌、宫颈癌、膀胱癌等实体瘤治疗领域,多项临床研究结果展现出溶瘤病毒越来越广泛的抗肿瘤疗效和应用前景。与此同时,溶瘤病毒药物基础研究、临床转化以及如何进一步提高实体瘤的临床疗效方面面临的瓶颈亟待破解。2024年10月26日-27日,第二届溶瘤病毒创新与合作大会在武汉召开。会上,武汉滨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刘滨磊接受采访,详细介绍了溶瘤病毒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刘滨磊表示,溶瘤病毒产品具有广谱的抗肿瘤效应,兼具安全性高、成本可控、可批量生产的特性,有潜力成为下一代爆款新药。
相较于目前市场上的肿瘤治疗药物,溶瘤病毒具有哪些特点?刘滨磊:目前抗肿瘤药物主要是围绕肿瘤发病机制、进展过程、消除症状等方面展开治疗。在如何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与扩散方面,有的药物是针对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或胞内信号通路进行,还有的药物是通过激活或增强自身免疫系统,以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此外也有干扰肿瘤细胞的DNA合成和细胞分裂过程,或是通过改变或修复患者体内的异常表达基因等手段。溶瘤病毒的“溶瘤”作用是指它通过特定受体或机制感染肿瘤细胞,直接攻击并杀死癌细胞,同时激活人体自身的抗肿瘤免疫反应。针对不同的肿瘤类型和患者情况可以对溶瘤病毒进行设计以提高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常见的溶瘤病毒可以分为两个大类,DNA病毒和RNA病毒。除此之外,溶瘤病毒可以根据结构分为有包膜病毒和无包膜病毒。不同种类的病毒,生物学特性各不相同。少部分溶瘤病毒为天然野生病毒,大部分溶瘤病毒为基因改造病毒,主要改造策略为降低病毒毒性,提升病毒激活抗肿瘤免疫的能力,同时提高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性或选择性。作为肿瘤免疫治疗的分支,溶瘤病毒也可以和其他治疗方式进行联合应用,包括细胞治疗、放疗、化疗以及靶向药物。
在已经开展的临床试验中,溶瘤病毒治疗展现出哪些优势?刘滨磊:基于上述溶瘤病毒的特点和抗肿瘤机制,溶瘤病毒疗法具有广谱的抗肿瘤效应。这意味着溶瘤病毒的适应症非常广泛,对黑色素瘤、肝癌、肉瘤、结直肠癌、宫颈癌、膀胱癌、卵巢癌、皮肤鳞癌等多种实体瘤疗效显著,在肿瘤治疗领域具备极大的发展潜力。临床的使用过程中,不论是瘤内给药、静脉给药,还是其他介入方法的局部给药,也都显示了良好的安全性。和其他药物联合治疗,也是溶瘤病毒独特的优势。部分临床试验的案例显示,在末线患者的联合用药治疗中,溶瘤病毒对于改善肿瘤微环境的作用十分明显。例如在治疗PD-1治疗失败的晚期实体瘤中,溶瘤病毒联合PD-1抑制剂治疗可以对肿瘤产生“组合拳”式打击,既从肿瘤内部摧毁癌细胞,同时还可以调用免疫系统来对抗癌细胞。溶瘤病毒可以引起急性炎症反应,趋化和激活可杀伤肿瘤细胞的T细胞。溶瘤病毒一旦激活了抗肿瘤免疫细胞,就可以形成长效机制,提高治疗的安全有效性。但联合治疗的时长、给药方式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比如联合CAR-T治疗实体瘤,小鼠模型显示序贯给药比同时给药的效果更好,在治疗肉瘤的临床试验中,同时给药也显示了良好的效果。
刘滨磊:目前滨会团队已经在多种实体瘤领域进行了大量的适应症探索,主要涉及肠癌、脑胶质瘤、软组织肉瘤,还有胆道癌,黑色素瘤。其中黑色素瘤是入组病例最多,临床试验进展最快的,目前已经进入到三期临床试验。其他实体瘤正在开展二期临床研究。除此之外,业内其他研发团队也在卵巢癌、宫颈癌、肺癌以及前列腺癌等其他领域进行了尝试。截至2024年10月12日,国内约有60项注册性临床试验涉及溶瘤病毒,适应症非常广泛,结合溶瘤病毒本身的广谱性,我认为这些产品都有可能冲出重围,并应用于临床。
本届大会发布了《重组溶瘤II型单纯疱疹病毒生产技术规范》团体标准,近年来我国多次发布溶瘤病毒相关指导原则,行业标准的制定有哪些作用?刘滨磊:与CAR-T、TIL等自体免疫治疗相比,溶瘤病毒具有批量生产的优势,成本相对可控;更易形成标准、稳定的产品,这样在临床应用的过程中,不会因为产品个体的差异而影响治疗效果。本次大会发布的《重组溶瘤II型单纯疱疹病毒生产技术规范》团体标准是我国第一个基于HSV2病毒载体生产的团体标准,该标准的颁布,不仅确保了该类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而且规范了行业技术标准,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制定严谨的质量标准,推动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滨会生物作为该标准的牵头起草单位,凭借在溶瘤病毒领域的深厚积累和丰富经验,为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和实践指导,体现了公司对相关行业要求的深入理解,对行业动态和发展趋势的把握,突显了公司在本领域的专业技术能力。
近年我国一直没有新的溶瘤病毒药物获批,临床开发的挑战和机遇有哪些?刘滨磊:在临床研究方面,挑战与机遇并存,主要在适应症拓展、给药途径和生物标志物探索三个方面。目前已经上市的溶瘤病毒药物的适应症都相对单一,给药途径目前也局限于瘤内给药。虽然业内对静脉给药的研究正在广泛开展,但进展较慢,难点主要集中于病毒活性的保持,副作用的减少,避开血液中的抗病毒物质(如中和抗体、补体、吸附等),以及避免血循环稀释导致到达肿瘤部位的病毒量降低。解决溶瘤病毒缺乏特异性预测和治疗生物标志物的问题,可以实现肿瘤精准治疗。尽管业内已经开展了许多研究,但大多数都只是发现了可能相关的标志物,并未形成定论。生物标志物主要用于评估肿瘤的进展、预后和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状态,通过免疫细胞的浸润和激活,也可以间接通过基因组突变负荷等替代指标来分析评估患者的免疫系统对抗癌症的能力,从而预测病人对免疫疗法的潜在反应。近期,滨会团队通过收集分析参与OH2注射液临床试验的多种实体瘤受试患者数据,发现“生物标志物X”关键指标。通过统计方法Cox关联性分析发现,在OH2单药治疗中,生物标志物X与患者的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iPFS)高度相关(p值均小于0.01,说明关联性显著)。找到生物标志物是溶瘤病毒研发过程中最大的挑战,目前这项研究仍在深入开展。
刘滨磊:虽然目前溶瘤病毒药物获批上市的较少,但近期已经有部分产品取得阶段性进展。比如滨会生物的OH2注射液,被 CDE 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获得美国FDA 孤儿药资格和快速通道资格认定。今年9月,国内也有一款新的溶瘤病毒产品被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目前,包括OH2在内,全球已有至少3个候选药品已经进入临床III期。从整体发展趋势看,联合治疗已成为热点领域。在本次大会上,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郭军主任介绍了使用滨会生物的OH2注射液联合PD-1单抗及阿西替尼(或放疗)治疗晚期、伴有肝转移的黑色素瘤患者。结果显示,这类患者的生存期相比历史数据显著延长,显示出联合治疗对迫切需求新治疗手段患者的潜在益处。此外,美国也有数十项溶瘤病毒的临床试验,集中在联合治疗实体瘤领域,包括黑色素瘤、头颈部肿瘤、宫颈癌、膀胱癌、胰腺癌、乳腺癌和肺癌等,显示出不俗的疗效。另一个趋势则是精准治疗:生物标志物的探索,能更加精准的判断患者对溶瘤病毒的响应情况,使得溶瘤病毒的优势发挥更彻底。这不仅是溶瘤病毒领域的发展方向,也将是整体医疗行业的发展方向。《滨会生物刘滨磊:癌症免疫疗法下一张王牌——溶瘤病毒》,医药魔方Pro
《能精准猎杀癌细胞!武汉企业最新成果公布》,长江日报《滨会生物刘滨磊:溶瘤病毒或是下一个PD-1般的爆款》,同写意
本文系转载,仅做分享之用,不代表平台观点。图片、文章、字体等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处理。
------------------------------「长按」二维码添加小达「进群」
与更多行业伙伴共探市场前沿资讯
艾美达(北京)医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4月,是一家专业的医药行业咨询服务提供商。公司致力于将产业政策研究与真实世界的数据挖掘深度结合,洞悉行业政策对市场的影响,通过专业的研究提供前瞻性的市场分析,为企业产品上市后的市场准入提供整体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