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以上数据根据区域样本数据统计
注:售价占比根据2022年某日价格进行测算
胗大小受多因素影响,如体重大小(体重越大,胗越大)、单次采食量(夏季温度高,采食慢,同体重情况下,大中胗占比与冬季比低很多)、纤维含量(尤其是不溶性纤维)、原料粉碎粒度等,其中,粉碎粒度研究最多。
粉碎工序在饲料加工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对饲料企业的生产成本产生直接影响,而且还对饲料品质、动物的生产性能以及后端产品等产生重要影响。
通常情况下,与粗粒度饲粮相比,细粉碎饲粮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更大,更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但家禽由于有肌胃的存在,粗颗粒日粮通过肌胃的速率降低,延长了消化酶与食糜的作用时间,增加酶在食糜中的渗透性,从而提高能量和其他营养物质的利用率,但粉碎粒度也不是越粗越好。
钟丽梅等在肉鸡上的试验表明,分别用孔径为2、4、6、8、10 mm的锤片粉碎机粉碎小麦制成粉状饲粮,对肉鸡增重和采食量均无显著影响,但8、10mm孔径组料比显著增加。
吕明斌等的试验表明,玉米的粉碎筛片大小在2.0~5.0mm (质量几何平均粒度为613.4~984.0 μm)对肉鸭的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均无显著影响。
彭运智等在番鸭上的研究表明,高粱(318 μm对比241、311μm)、皮大麦(403μm对比288、349μm)粒径过大对料重比有显著的负面影响。
对家禽而言,肌胃能够对饲料进行充分的研磨,使粗颗粒饲料选择性地留在肌胃中直到被研磨到某一允许的尺寸后再进入后段消化道,以利于后段消化道的消化吸收,粗粉碎能够促进增强肌胃的收缩,促进肌胃的发育。
钟丽梅等的试验表明,随着小麦粉碎粒度的增加,肉鸡21d肌胃指数显著增加,且呈显著的线性相关(P<0.05)。
刘松波等用7mm与2.5mm的筛片粉碎玉米,饲喂玉米粗粉碎型日粮能显著改善肉鸡的日均增重与耗料增重比,肌胃重量提高了54%。
刘文博的研究表明,1-21日龄AA+肉鸡饲喂粉碎粒度为1.5mm颗粒破碎料料肉比最低,22-42日龄饲喂6mm的粉料料肉比最低,粉料更能促进肌胃发育,且随粉碎粒度越大肌胃越发达,粗粉碎在后阶段对肌胃发育的影响更为显著。
该项研究提示在家禽早期由于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可使用细粉碎以提升营养物质的利用率,但在后期可使用粗粉碎,可有效促进肌胃发育及降低料比。
饲料粒度与料型分组
尤其在东北鸡料中“粒+碴”已开始大量应用,普遍反馈27g以上的鸡胗比例明显提升,料比具有0.01-0.03的优势。且对肠道具有一定的益处,可提升抗病力,该区域基本养大鸡,但其成活率并未受影响。
玉米在东北具有绝对优势,其“粒+碴”料型的基本操作是将配方中的部分玉米拿出来进行粗粉碎(一般采用对辊粉碎机),剩余部分进行制粒,粗粉碎玉米筛除粉沫后剩余的合格大碴与颗粒进行混合,既保证了颗粒的质量,又可大量使用粗粉碎原料,同时生产费用可降低约10-15元/吨。在其他区域,可能会根据价值使用到糙米、小麦、高粱等原粮,按照同逻辑,也可探索“粒+粒”的料型方案。
总之,行业要想持续、高质发展,需要打破某些传统路径,探索应用新技术,在增加全产业链价值的同时,使各环节能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