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 尤
荣 对 辱, 喜 对 忧 ,夜 宴 对 春游。
燕 关 对 楚 水 ,蜀 犬 对 吴 牛 。
茶 敌 睡 ,酒 消 愁, 青眼 对 白头 。
马 迁 修 史记 ,孔子 作 春秋。
适 兴 子 猷 帝 泛棹, 思 归 王 粲 强登 楼。
窗 下 佳人,妆 罢 重 将 金 插 鬓;
筵 前 舞 妓, 曲 终 还要 锦 缠 头 。
唇 对 齿, 角 对头 ,策 马 对 骑 牛。
毫 尖 对 笔 底 ,绮 阁 对 雕 楼 。
杨柳岸 ,荻 芦 洲 ,语 燕 对 啼 鸠。
客 乘 金 络 马 , 人 泛 木兰 舟。
绿 野 耕 夫 春 举 耜 ,碧 池 渔 父 晚 垂 钩 。
波 浪 千 层, 喜 见 蛟 龙 得 水 。
云 霄 万 里,惊 看 雕 鹗 横 秋 。
庵 对 寺, 殿 对 楼, 酒 艇 对 渔 舟 。
金 龙 对 彩 凤 , 豮 豕 对 童 牛 。
王 郎 帽 ,苏 子 裘 ,四季 对 三秋 。
峰峦 扶 地 秀 ,江 汉 接 天 流 。
一 湾 绿水 渔村 小 ,万里 青山 佛寺 幽。
龙 马 呈 河 ,羲 皇 阐 微 而 画 卦 ;
神 龟出 洛 ,禹 王 取 法 以 陈 畴。
下卷 十一 尤
荣对辱,喜对忧,夜宴对春游。
注:
夜宴:晚上的宴会。
武帝尝与敻(xiòng)夜宴,大赐之缣(jiān)帛(古代一种细而薄的丝织品。在没有发明纸以前,常用来书写文字。),令侍臣数人负以送出。——《周书·韦敻传》
闲世星郎夜宴时,丁丁寒漏滴声稀。——唐·方干·《陪李郎中夜宴》诗
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红楼梦》第五三回回目
春游:亦作“春遊”。指帝王春日巡行。后泛指春日出游。
皇帝春游,览省远方。——《史记·秦始皇本纪》
既春游以发生(春游谓仲春巡行岱岳。薛综 注),启诸蛰于潜户。——《文选·张衡〈东京赋〉》
冶容不足咏,春游良可叹!——晋·陆机·《日出东南隅行》
金缕霞衣轻褪,似觉春游倦。——宋·柳永·《荔枝香》词
燕(yān)关对楚水,蜀犬对吴牛。
注:
燕(yān)关:指山海关。
元周伯琦《野狐岭》诗:“其阴控朔部,其阳接燕关。”
清姚鼐《题梦楼集诗》:“燕关秋气联吟袂,江寺潮声接卧幃。”
李木庵《延安雅集》诗:“一自辽阳弃甌脱,燕关不固胡尘越。”
曹丕有一首诗《燕歌行》,这个“燕”读作“yàn”;而高适《燕歌行》的“燕”要读成“yān”。
楚水:
(1).水名。一名乳水。即今陕西省商县西乳河。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丹水》:“楚水注之,水源出上洛县西南楚山。昔四皓隐於楚山,即此山也。其水两源合舍於四皓庙东,又东逕高车岭南,翼带众流,北转入丹水。”
(2).泛指古楚地的江河湖泽。
北周庾信《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横弧於楚水之蛟,飞鏃於吴亭之虎。”
唐刘长卿《明月湾寻贺九不遇》诗:“楚水日夜绿,傍江春草滋。”
宋苏轼《忆江南寄纯如》诗之一:“楚水别来十载,蜀山望断千重。”元赵善庆《寨儿令·潭州》曲:“暮靄西收,楚水东流,烟草替人愁。”
蜀犬:蜀地多云雾,平时难得有太阳,于是狗见到日出就狂吠。比喻少见多怪。也指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妄加诋毁。
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泛指四川。庸、蜀皆古国名。庸在川东夔州一带,蜀在成都一带。)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
吴牛:吴地水牛见月疑是日,因惧怕酷热而不断喘气;比喻见到曾受其害的类似事物而过分害怕惊惧,或形容天气酷热。
出自东汉·应劭《风俗通义·佚文》:“吴牛望见月则喘,彼之苦于日,见月怖喘矣。”
茶敌睡,酒消愁,青眼对白头。
注:
敌:抵抗。
青眼:人正眼看人时,黑眼珠在中间叫作青眼;比喻对人的重视或喜爱。与“白眼”相对。
出自《晋书·阮籍传》: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稽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yì,喜悦,快乐)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jī)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由是礼法之士疾之若雠,而帝每保护之。
阮籍(210~263),三国魏诗人。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是
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阮籍秉性极孝,母亲去世时,他正在和别人下围棋,对方(听说阮籍的母亲去世)要求终止这盘棋,阮籍却要留着这盘棋一赌输赢。接着饮酒两斗,大声一号,吐血几升。等到母亲快要下葬时,吃了一只蒸熟的小猪,喝了两斗酒,然后与母亲作最后的诀别,一直到说不出话,大声一号,于是又吐血几升,过度哀伤,形体消瘦,几乎到了没命的地步。阮籍又能够用青眼和白眼看人,见到拘于俗礼的人,就用白眼对待他。等到嵇喜来安慰他时,阮籍用白眼对待,嵇喜十分不高兴的回去了。嵇喜的弟弟嵇康听说后,就带着酒夹着琴去拜访他,阮籍高兴,就用青眼对待嵇康。因此,拘于礼法的人都十分恨他。
白头:据《西京杂记》记载:“司马相如将聘茂陵人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
卓文君《白头吟》: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躞蹀(xiè dié,徘徊。)御沟(流经宫苑的河道)上,沟水东西流。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shāi shāi,鱼跃貌。)。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马迁修史记,孔子作春秋。
注:马迁修史记:马迁,汉代学者司马迁。《史记》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该书创作,前后经历了十四年,才得以完成。孔子作春秋:孔子参照鲁国历史而作《春秋》。
适兴子猷常泛棹,思归王粲强登楼。
注:
适兴子猷常泛棹:晋朝王子猷乘兴雪夜访友戴安道,至戴安道门口而返,别人间他为什么不进去,他说:“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出自《世说新语·任诞》和房玄龄《晋书》卷八十。
《世说新语·任诞》:王子猷居山阴(中兴书(《晋中兴书》是南朝宋何法盛撰纪传体史书。七十八卷,一作八十卷。)曰:徽之任性放达,弃官东归,居山阴也。),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仿遑(páng huáng,因心神不安或犹豫不决而来回走动。),咏左思《招隐》诗(左诗曰:杖策招隐士,荒涂横古今。岩穴无结构,丘中有鸣琴。白云停阴冈,丹葩曜阳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shàn,古县名。在今浙江省嵊州市西南。有剡溪可通山阴县。),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王卫军(王荟,字敬文,小字小奴,琅琊[yá]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东晋大臣、书法家,丞相王导第六子。王荟恰虚守静,不竞荣利,承家学,善行书。王荟曾督浙东五郡军事、左将军、会稽内史。其后,又进号镇军将军,加散骑常侍。王荟死于任上,朝廷追赠卫将军。)云:“酒正自引人箸(zhuó)胜地。”
《晋书》卷八十:尝居山阴,夜雪初霁,月色清朗(清净明亮。),四望皓然(洁白貌。),独酌酒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逵(戴逵(326-396年),字安道,谯郡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临涣镇)人。东晋时期隐士、美术家、雕塑家,金城太守戴绥之子。),逵时在剡(shàn,古县名。在今浙江省嵊州市西南。),便夜乘小船诣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反。人问其故,徽之曰:本乘兴(chéng xìng,趁一时高兴;兴会所至。)而来,兴尽而反,何必见安道邪!
思归王粲强登楼:汉献帝兴平元年(公元194年),董卓部将李傕郭汜战乱关中,王粲遂离开长安,南下投靠刘表。到荆州后,却不被刘表重用,以致流寓襄阳十余年,心情极为抑郁苦闷。建安九年(公元204年)的秋天,王粲久客思归,登上当阳东南的麦城城楼,纵目四望,万感交集,写下这篇抒情赋作。
窗下佳人,妆罢重将金插鬓;筵前舞妓,曲终还要锦缠头。
注:
舞妓:以歌舞娱人的妓女。
锦缠头:古代歌舞艺人演毕,客以罗锦为赠,置之头上,谓之“錦纏頭”。后又作为赠送女妓财物的通称。
唐·杜甫·《即事》诗:“笑时花近眼,舞罢锦缠头”。
唇对齿,角对头,策马对骑牛。
注:
策:用鞭棒驱赶骡马役畜等。引申为驾驭。
毫尖对笔底,绮阁对雕楼。
注:
笔底:犹笔下。
唐刘禹锡《答乐天见忆》诗:“笔底心无毒,杯前胆不豩(huān,顽劣,强悍。)。”
绮阁:华丽的楼阁。
晋葛洪《抱朴子·知止》:“仰登绮阁,俯映清渊。”
《北史·常景传》:“夫如是,绮阁金门,可安其宅;锦衣玉食,可颐其形。”
明陈子龙《月夜游剑池作》诗:“羣傖澒洞作风尘,绮阁雕栏愁杀人。”
《花月痕》第四五回:“沉沉绮阁幌双重,频卜归期未有期。”
杨柳岸,荻(dí)芦洲,语燕对啼鸠(jiū)。
客乘金络马,人泛木兰舟。
注:
荻(dí):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同类。生长在水边。根茎都有节似竹,叶抱茎生,秋天生紫色或白色、草黄色花穗,茎可以编席箔。
芦:芦苇,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长在池沼、河岸或路边。茎秆中空光滑,可用来编席、造纸,根状茎可入药。也叫苇子。
鸠(jiū):鸟名。古为鸠鸽类,种类不一。如雉鸠、祝鸠、斑鸠等,亦有非鸠鸽类而以鸠名的如鸤鸠(布谷)。今为鸠鸽科部分鸟类的通称。常指山斑鸠及珠颈斑鸠两种。
于嗟鸠矣,无食桑葚。(鸠,鹘鸠也。毛 传)——《诗·卫风·氓》
苍庚鸣,鹰化为鸠。(鸠,盖布谷鸟也。高诱 注)——《吕氏春秋·仲春纪》
生计拙如鸠,庭院花如绣。——明·沈璟·《义侠记·训女》
金络:金络即金絡頭,金饰的马笼头。
木兰舟:用木兰树造的船。后常用为船的美称,并非实指木兰木所制。
木兰洲在浔阳江中,多木兰树。昔吴王阖闾植木兰于此,用构宫殿也。七里洲中,有鲁般刻木兰为舟,舟至今在洲中。诗家云木兰舟,出于此。——南朝 梁·任昉·《述异记》卷下
更见南来钓翁说,醉吟还上木兰舟。——唐·罗隐·《秋晓寄友人》诗
忽忆去年离别,石城花雨倚江楼,波上木兰舟。——南唐·冯延巳·《喜迁莺》词之一
满目江山忆旧游,汀洲花草弄春柔,长亭舣住木兰舟。——宋·慕容嵓卿·《浣溪沙》词
绿野耕夫春举耜(sì),碧池渔父晚垂钩。
注:
耜(sì):原始翻土农具“耒耜”的下端,形状像今的铁锹和铧,最早是木制的,后用金属制。
波浪千层,喜见蛟龙得水;云霄万里,惊看雕鹗(è)横秋。
注:
雕鹗(è):
(1).雕与鹗。猛禽。
战国楚宋玉《高唐赋》:“虎豹豺兕,失气恐喙;雕鹗鹰鷂,飞扬伏窜。”
五代谭用之《塞上》诗之二:“牛羊集水烟黏步,雕鹗盘空雪满围。”明徐霖《桐城归舟漫兴》诗:“仰窥雕鹗云霄上,近狎鳧鷖洲渚间。”
(2).比喻奸佞。
《后汉书·张衡传》:“雕鹗竞於贪婪兮,我脩絜以益荣。”李贤注:“喻谗佞也。”
唐元稹《哭吕衡州》诗之四:“雕鹗生难敌,沉檀死更香。”
(3).比喻才望超群者。
唐杜甫《奉赠严八阁老》诗:“蛟龙得云雨,雕鹗在秋天。”仇兆鳌注:“《唐书》:韦思谦为御史大夫,见王公未尝屈礼,曰:‘耳目之官,固当特立,雕鹗鹰鸇,岂众禽之偶。’”
宋王禹偁《酬种放徵君一百韵》:“如何宋右史,斥鷃议雕鹗。”自注:“起居舍人宋维翰奏:‘种放隐居终南,乞量才録用。’颇为识者所笑。”
明杨基《忆北山梨花》诗:“未能摶摇跨雕鹗,詎免束缚同鷄豚。”
庵对寺,殿对楼,酒艇(tǐng)对渔舟。
金龙对彩凤,豮豕(fén shǐ)对童牛。
注:
艇(tǐng):轻便的小船。
金龙:
(1).金色龙形的装饰物。
《晋书·舆服志》:“司南车,一名指南车,驾四马。其下制如楼,三级,四角金龙衔羽葆。”
五代和凝《宫词》之六八:“玉殿朦朦散晓光,金龙高喷九天香。”
宋柳永《巫山一段云》词:“琪树罗三殿,金龙抱九关。”
(2).指秋季。
唐陈子昂《秋日遇荆州府崔兵曹使讌》诗序:“属乎金龙掌气,石雁惊秋。”
(3).铜制的龙。道教用以投于名山洞府作祭祀。
唐岑参《冬夜宿仙游寺南凉堂呈谦道人》诗:“石潭积黛色,每岁投金龙。”
唐李商隐《郑州献从叔舍人褎》诗:“蓬岛烟霞閬苑鐘,三官牋奏附金龙。”
宋范镇《东斋记事》卷一:“予尝於学士院取金龙玉简视之,金龙以铜制,玉简以阶石制。”
彩凤:即凤凰。
唐李商隐《无题》诗之一:“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明屠隆《綵毫记;湘娥思忆》:“长离彩凤姿,云霄见稀。”
王横《春感用黄仲则韵》:“彩凤倦飞求木集,断云恋岫绕山行。”
豮豕(fén shǐ):去势的猪。
《易·大畜》:“六五,豮豕之牙,吉。”
汉焦赣《易林·颐之遯》:“豮豕童牛,童伤不来。”
宋梅尧臣《依韵奉和永叔社日》:“豮豕新烹白醪熟,奋衣地坐无拘束。”
明祁彪佳《救荒全书小序;应变章》:“攘夺不已,必为盗贼,而其端皆起於讹言孔将、好莠自口之辈。豮豕牿牛,盖为此耳。”
童牛:无角之牛;小牛。
《易·大畜》:“童牛之牿。”陆德明释文:“童牛,无角牛也。”
《后汉书·西南夷传·冉駹夷》:“﹝冉駹夷﹞有旄牛,无角,一名童牛。”
《太平御览》卷八四引《周书》:“童牛不服,童马不驰。”
王郎帽,苏子裘(qiú),四季对三秋。
注:
王郎帽:晋朝王濛美貌,有一次帽子破了,自己到街上去买,一女的见其美貌,就送了他一顶新帽子。
出自《晋书·外戚传·王濛》:王濛字仲祖,哀靖皇后(王穆之(?-365年2月22日),太原郡晋阳县(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司徒左长史王濛之女,晋哀帝司马丕皇后。王穆之出身世代公卿的士族太原王氏,初为琅琊王妃,琅琊王司马丕继位立为皇后。兴宁三年(365年2月22日)薨逝,谥号哀靖皇后。)父也。曾祖黯,历位尚书。祖佑,北军中侯。父纳,新淦(gàn)令。蒙少时放纵不羁,不为乡曲所齿,晚节始克己励行,有风流美誉。虚己应物,恕而后行,莫不敬爱焉。事诸母甚谨,奉禄资产常推厚居薄,喜愠不形于色,不修小洁(犹小节。),而以清约见称。善隶书,美姿容,尝览镜自照,称其父字曰:“王文开生如此儿邪!”居贫,帽败,自入市买之,妪悦其貌,遗以新帽,时人以为达。
苏子裘(qiú):战国纵横家苏秦游说秦国,向秦惠王出谋划策对付东方六国,很久都没有被采纳。苏秦的钱都花光了,所穿的黑貂皮衣服已经破旧了,回家以后家里人也都冷落他。苏秦奋发图强,又周游东方六国,游说六国连横,共同抵御秦国,终于出人头地,配上了六国相印。
三秋:
1.谓九个月。一秋三月,三秋为九月。
2.指秋季。七月称孟秋、八月称仲秋、九月称季秋,合称三秋。
3.指秋季的第三月,即夏历九月。
4.秋收、秋耕、秋种的统称。
裘(qiú):用毛皮制成的御寒衣服。
一之日于貉(hé,兽名。外形似狐,毛棕灰色。穴居于河谷、山边和田野间,昼伏夜出,食鱼、鼠、蛙、虾、蟹和野果等。是一种重要的毛皮兽。现北方通称貉子。元·粱寅:建子之月,农功闲暇,可以田狩,而往取狐貉也。),取彼狐狸,为公子裘。(于貉,谓取狐狸皮也。狐貉之厚以居。孟冬天子始裘。笺云:于貉,往搏貉以自为裘也。狐狸以共尊者。言此者,时寒。宜助女功。)——《诗·豳风·七月》
大意是说:十一月上山猎貉,猎取狐狸皮毛好,送给贵人做皮袄。
孔颖达《正义曰》:“一之日”、“二之日”,犹言一月之日、二月之日,故传辨之言:一之日者,乃是十分之馀,谓数从一起而终於十,更有馀月,还以一二纪之也。既解一二之意,又复指斥其“一之日者,周之正月”,谓建子之月也;“二之日”者,殷之正月,谓建丑之月也;下传曰“三之日,夏之正月”,谓建寅之月也。正朔三而改之。既言三正事终,更复从周为说,故言四之日,周之四月,即是夏之二月,建卯之月也。
古者缁衣羔裘、黄衣狐裘,禽兽众多,独以狐羔,取其轻暖。——《初学记》卷二六引汉班固《白虎通》
“苏子裘”(qiú)这个典故出自《战国策·秦策》: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黑貂,鼠属,皮极轻暖,苏秦初往赵,赵相李兑,赠以此裘,敝,坏也。《战国策·赵策一》:明日来,抵掌而谈。李兑送苏秦明月之珠,和氏之璧,黑貂之裘,黄金百镒。),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赢(yíng)滕(缠着绑腿布以利远行。赢(yíng),用同“羸”。缠绕。“羸”通“纍”。束缚缠绕;系累。)履蹻(jué)(穿草鞋。蹻(jué),古代多指草鞋。木曰跂,草曰蹻(jué)也。成玄英疏),负书担囊,形容枯槁,面目黧(li,色黑而黄。亦指使变黄黑色)黑,状有愧色。归至家,妻不下纴(rèn,纺织。),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kuì)然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苏秦自己)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qiè,小箱子,藏物之具。大曰箱,小曰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锥,锐也。针之类。)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位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于是乃摩燕乌集阙(摩,言切近、过之,阙名未详。补曰:高注,阙,塞名也。燕(yàn),接近),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击掌。指人在谈话中的高兴神情。亦因指快谈。)而谈。赵王大说,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tún,计量单位。布帛一段为一纯。鲍彪注:四端曰纯。一端为两丈),白璧百双,黄金万镒(yì,古代重量单位。合二十两,一说二十四两。),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六国之关不通秦也。正曰:即所谓秦兵不敢窥函谷关者。)
峰峦扶地秀,江汉接天流。
一湾绿水渔村小,万里青山佛寺幽。
龙马呈河,羲皇(xī huáng)阐微而画卦;神龟出洛,禹王取法以陈畴。
注:
龙马呈河:相传龙马自河中负图而出,伏羲以之画八卦。
羲皇(xī huáng):即伏羲氏。
神龟出洛:传说大禹治水时,洛河中浮出神龟,背上有奇怪的符号,称为"洛书",献给大禹。大禹按照洛书的指示治水成功,然后分天下为九州。他又按照洛书制定九章大法,称为《九畴》。陈畴,即陈述《九畴》(九畴指传说中天帝赐给禹治理天下的九类大法,即《洛书》。)。
主播简介:
图文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