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潭,有人持币观望行情随时准备抄底不良资产,也有人深陷债务危机。近年来,伴随经济增长和金融市场活跃度提升,互联网金融迅速渗透至民间。金融知识普及的同时,“个人债务”问题成为公众讨论的焦点,“个人债务重组“行业亦随之兴起。
然而,该领域非法活动频发,给消费者带来显著风险。不法分子利用消费者对金融知识的不足,以“个人债务重组”为幌子,从事非法集资和诈骗等犯罪行为。这些行为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严重扰乱了金融市场的正常秩序!
近期,《新京报》发布了一篇报道,叙述了一位网民分享的“债务重组”经历。该网民表示,通过中介进行“债务重组”五年后,原本3万元的债务增长至70多万元。据其透露,中介曾承诺通过协商减少债务,并在短期内解决债务问题。但五年过去,债务不仅未见减少,反而因高额中介费和利息累积,债务总额激增数十倍。
笔者在多个社交媒体平台上观察到,“债务重组”广告频繁出现。这些中介声称通过“借新还旧”和提供垫资服务帮助负债者“重组”债务,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收取高额服务费和“砍头息”,导致债务不断累积。这些中介究竟是负债者的“救星”还是“毒药”,在社交平台上,“债务重组”和“债务优化”被一些中介过度夸大,仿佛是解决债务问题的灵丹妙药。但深入观察后不难发现,这些所谓的“债务重组”中介实际上是在利用夸大其词的宣传,继续欺骗负债者那微薄的经济资源。
这种操作通常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借新还旧”,中介建议负债者用新的贷款来偿还即将到期的旧贷款,甚至利用五险一金等作为担保以获取低息贷款。然而,这种方法实际上是在债务上不断叠加,不仅无法解决根本问题,反而使债务越积越多。另一种模式是提供高息垫资服务,中介先垫资让负债者偿还旧债,然后帮助其申请新的贷款。这类服务通常伴随着高额的“砍头息”,最终导致负债者的债务大幅增加。实际上,无论采取哪种方式,本质上都是“拆东墙补西墙”,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债务问题。相反,这些中介通过高息垫资和“砍头息”等方式,使得负债者在每次“重组”过程中都需支付高额费用,导致债务不断膨胀。
正如报道中的亲身经历者所描述的,通过“借新还旧”五年时间,从负债3万多元膨胀至70万元。这种循环最终只会使负债者陷入更深的财务困境,甚至可能面临信用破产的风险。
法律专家指出,中介诱导借款人以新贷款偿还旧贷款的做法,不仅在经济上对债务人造成损害,还潜藏着重大的法律隐患。依据《刑法》规定,若有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资金引入、项目等不实理由,利用伪造的经济合同、证明文件、产权证明等作为担保,骗取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且金额较大,这种行为可能构成贷款诈骗罪。此外,中介若在未获得金融机构经营许可的情况下提供高额利息的过桥垫资服务,可能涉嫌非法经营罪。即便中介的行为未构成非法经营罪,但若通过高利息转贷给他人,仍可能触犯高利转贷罪。这些行为不仅违反法律,还严重扰乱了金融市场的正常秩序,对此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觉!
近年来由于深受大环境的影响,平潭几大支柱产业都面临着不同的困境,笔者身边许多做隧道工程行业的面临应收账款没有及时收回的问题。海运业又存在业务量及单价下降的问题,实体门店也面临收入下跌及房租高昂等问题。没有充足的现金流和不确定的开销也导致了各种负债的产生。面对债务重组的陷阱,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远离非法中介的蛊惑,以理性和智慧应对挑战。
资料来源:平潭麒麟岛网编辑部原创
关注平潭资讯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