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新加坡国立大学位列全球第17位,创下了本校在该排名的历史新高。在2025年首次发布的泰晤士高等教育跨学科科学排名中,新加坡国立大学名列全球第3位。在2025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新加坡国立大学继续保持强劲势头,位居全球第8位及亚洲第1位。此外,本校有38个学科跻身全球前20名,其中19个学科位列全球前10名。
在科研领域,我校学者持续展现卓越实力。根据科睿唯安发布的2024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新加坡国立大学有46位研究人员入选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学者名录。
新加坡国立大学以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迎来2024学年。在2024年8月10日,近2,700名新国大学生在历经数月筹备和为期两周的募捐活动后,为新国大学生会Rag & Flag Day 2024呈献了14场精彩演出。以“追根溯源”为主题的慈善售旗活动共筹得超过21.2万新元,惠及公益机构“公益金”旗下的15家社会服务机构。
▲新国大商学院与法学院学生在Rag & Flag Day 2024的精彩表演。
紧接着,2024年8月16日举办的新国大超级新星 (NUS Supernova) 继续点燃大家的热情。作为新国大规模最大的户外音乐与舞蹈盛会,超级新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音乐才华与创意的多元平台。本次活动与院际运动会开幕式同期举办,让学生深入体验新国大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
2024年新国大开放日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模式,于3月2日至9日举行。在2,500多名教职员工、学生和校友的共同努力下,活动吸引了超过840万人次参与。
2024年毕业典礼于7月11日至21日在大学文化中心举行,共举办31场典礼,超过15,900名毕业生在亲友的见证下领取了学位证书。新加坡总统尚达曼先生也以新加坡国立大学第11任名誉校长的身份,首次主持毕业典礼。
为打造独具特色的全人教育体验,新加坡国立大学于2024年8月14日在新国大学生会学生生活展上推出NUSOne计划。这项教育创新举措将课内外学习体验有机融合,标志着教育理念的重要转型。
通过“高等教育衔接计划”(Transition to Higher Education Programme),NUSOne帮助一年级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学生可以选修课程,了解不同的学习方法与风格,或探索人工智能如何助力学习。该计划特别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提供各种资源支持和帮助学生管理个人身心健康。从本学年开始,学校每周三下午3点至6点会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外活动,涵盖艺术、体育等多个领域,鼓励学生通过“探索与发现”培养新的兴趣。
除此之外,新国大也在持续完善本科教育,不断拓展跨学科学习机会。今年,艺术中心推出“全民艺术”框架,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由杨秀桃音乐学院新增的表演艺术专业。学生可修读相关课程,并选择表演艺术作为第二主修或副修专业。此外,传播与新媒体系开设的视觉文化辅修课程,融合了设计、数字技术、建筑和视觉艺术等领域。新加坡国立大学博物馆将为课程提供馆藏艺术品作为教学资源。这些新项目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学习选择,拓展了教育发展路径。
新加坡国立大学积极推进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融入课程体系,拥抱创新教学方法,充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致力于培养能够适应未来智能化职场与社会的优秀人才。
我校于2023年成立人工智能教学实践社群,为校内教职员提供重要交流平台,在校方指导下共同探讨教学理念、分享教学资源、推广最佳实践,并制定人工智能教学应用标准。该社群于2024年8月修订《人工智能教学应用规范》,在推动创新的同时,始终坚持伦理原则。教学与科技发展中心与各领域专家通力合作,通过开设工作坊和开发课程,协助教师掌握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教学方法。为表彰在科技促进教学创新方面的杰出贡献,学校还设立了两项新的卓越教学奖。
目前,新国大开设超过130门课程,涉及计算机科学、工程、自然科学和商业等领域,深入探讨人工智能如何推动学科发展与社会进步。同时,众多课程已开始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尤其是大型语言模型,以提升教学效果。
2024学年第一学期,共有15,200名学生就读我校研究生课程。为践行推动学生与在职人士持续学习的承诺,我校采取多项措施提高研究生教育的可及性。今年2月,我校将校友自费攻读授课式硕士课程的学费自动减免比例提升至20%。在2024年7月举办的新国大终身学习节上,我校宣布为80多个硕士学位课程提供学费优惠,2024至2026学年期间,有意到新国大进修指定硕士学位课程的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将享有40%学费折扣。
与此同时,新国大也持续完善继续教育与培训体系,目前提供超400个微证书课程和1,000个短期课程。2024学年,计算机学院和持续与终身教育学院联合推出信息技术学士课程,这一专为在职人士设计的本科课程,不要求学员具备计算机背景,旨在培养数字经济所需的复合型人才。课程采用灵活的学习方式,通过跨学科教育,使学员掌握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组织管理技能。
2024年,新加坡国立大学进一步加强与东南亚地区院校、人才和企业的合作交流。
我们通过“联系与增广学习之旅”(Study Trips for Engagement and EnRichment) 计划等项目,让学生深入了解东南亚。该计划结合主题课堂学习、实地考察和社区互动,帮助学生认识新兴地区的多元文化环境。另一个项目,“东南亚友好倡议”(Southeast Asia Friendship Initiative),能为住宿学院学生提供机会,实地考察各地可持续发展实践的文化内涵与环境背景。2023学年,这两个项目共吸引超过1,000名学生参与。
此外,创业孵化基地伯乐格71 (BLOCK71) 继续深耕东南亚市场,特别是在印尼和越南,助力初创企业发展,推动区域创业生态系统建设。2024年,新国大分别与越南国立大学、胡志明市文朗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深化教育科研合作。同时,新国大与越南Becamex IDC公司及越南-新加坡工业园区签署三方合作备忘录,致力推进越南的数字化转型、医学教育发展及科研创新。
▲左图:尤索夫宿舍的学生在“东南亚友好倡议”活动期间参访清迈茵他侬国家公园,深入了解自然资源管理及当地的“湄占模式”。右图:薛尔思宿舍的学生在“东南亚友好倡议”活动期间拜访新加坡驻河内大使馆。
新加坡国立大学海外学院 (NUS Overseas Colleges) 进一步扩大在东南亚的布局,新增马来西亚和菲律宾两个项目点。新加坡国立大学企业机构 (NUS Enterprise) 也推出创业冬令营项目,将创业教育推广至区域内。首届创业冬令营于2024年1月在曼谷举行,由新国大与朱拉隆功大学联合主办。
2024年,新加坡国立大学在完善晋升与终身教职制度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新制度全方位培养和奖励学术卓越,积极应对全球发展变化,吸引杰出人才加盟。我校扩大了晋升与终身教职评定标准,认可多元化学术成就,鼓励跨学科研究,并为教学轨教授晋升开辟新的发展通道。
新国大积极延揽全球卓越学者。侯志仁 (Jeffrey Hou) 教授作为底层社区规划和公民参与领域的先驱,受聘担任建筑系主任。Cornelis Joachim Petrus Maria de Bont教授凭借其丰富的设计学院管理经验和对设计教育的深刻见解,出任工业设计系主任。其他新加入的杰出学者还包括:Adrian Law教授(土木与环境工程系)、Stavros Brekoulakis教授(法学院)、Christopher Montgomery Barnes教授(组织与管理系)、Peter Svensson教授(牙科学院)和John Wang Chee Keng教授(生理学系)。
通过国大杰出青年教授席计划 (Presidential Young Professorship) 计划,93位助理教授加入新国大。2024年,多位优秀学者以国大杰出青年教授身份加入我校:Bar Light博士(运筹学和分析系)、Jiao Chunlei博士(生物科学系)、Yang Yiyuan博士(生物医学工程系)、张亚敏 (Zhang Yamin) 博士(化学与生物分子工程系)、欧鹏飞 (Ou Pengfei) 博士和Park So Min博士(化学系)、Alisius Leong博士(传播与新媒体系)、陈愉 (Chen Yu) 博士(计算机科学系)、Li Yingkai博士(经济学系)、石凡 (Shi Fan) 博士(电机与电脑工程系)、许云贝 (Xu Yunbei) 博士(工业系统工程与管理系)、魏明杨 (Wei Mingyang) 博士(材料科学与工程系)、Han Shaoning博士、Matteo Mucciconi博士和Yang Liu博士(数学系)、Zachary Goodsell博士(哲学系)、Zou Liujun博士(物理系)、Nur Hani Zainal博士(心理学系)和Park Sanghyun博士(策略与政策系)。
此外,我校多位助理教授也获聘为国大杰出青年教授,包括:汪磊 (Wang Lei) 博士(化学与生物分子工程系)、王竟先 (Wang Jingxian) 博士(计算机科学系)、王鑫超 (Wang Xinchao) 博士和寿政 (Shou Zheng) 博士(电机与电脑工程系)、Clement Zheng博士(工业设计系)和Swapnil Mishra博士(苏瑞福公共卫生学院)。
新加坡国立大学始终引领学术研究前沿,推动跨领域合作,在传统和新兴领域不断创新。2023年,我校研究人员在学术期刊、会议论文集和专著中发表超过12,500篇研究成果,其中多项成果源于与全球175个国家、4,000多家机构的广泛合作。
2024年,新国大设立多个研究中心,深化与产业界和政府部门的合作,致力于解决造福社会与经济的现实挑战。3月成立的新国大人工智能院 (NUS AI Institute),重点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医疗、金融、可持续发展、物流和制造等领域的研究、开发与应用。面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我校于8月设环境与健康乐龄中心 (Centre for Environment and Ageing Well),专注设计适合各年龄层的宜居环境,促进身心健康与社会福祉。9月,贝索斯永续蛋白质研究中心 (Bezos Centre for Sustainable Protein) 落户新国大,致力于替代蛋白的研究、创新与商业化,应对全球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挑战。
▲左图:贝索斯永续蛋白质研究中心于2024年9月5日正式启用。右图:许民瑜副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与罗莎琳德·富兰克林研究所和牛津大学合作,开发出全新的稳定糖类化合物合成方法。
我校教研人员在多个领域取得重要突破。Rong Li教授领导的机械生物学研究所团队开发出提升未成熟卵细胞生殖功能的创新技术,有望提高高龄女性试管婴儿等辅助生殖技术的成功率。化学系许民瑜 (Koh Ming Joo) 副教授创制出一种仿生合成稳定糖化合物的新方法,将加速制药、化妆品和生物科技行业的碳水化合物合成与蛋白质修饰进程。电机与电脑工程系Yang Hyunsoo教授团队在可持续能源领域取得突破,研发出利用环境射频信号为电子设备供能的无电池技术。
2024年3月,新加坡国立大学在精深科技创业展示会上推出国大研究创新计划2.0 (GRIP 2.0),承诺投入1,000万新元支持优秀团队的种子前期发展。同时,为推动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培育充满活力的研究型创业生态系统,新国大设立精深科技创新与创业奖 (NUS Innovation and Venture Creation Awards),追加1,000万新元奖励研究成果商业化的突出贡献。
在GRIP计划取得成功的基础上,新国大联合南洋理工大学,在新加坡国立研究基金会支持下,推出国家研究创新创业计划 (National Graduate Research Innovation Programme) ,为新加坡精深科技初创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该计划通过导师指导、资金支持和资源共享,打造富有活力的创业生态系统,计划至2028年培育300个创业团队,2030年前孵化150家以上衍生企业。
我校的伯乐格71创业网络拓展至日本名古屋,为新国大初创企业开拓合作机遇和市场空间。这一战略布局进一步彰显了伯乐格71助力新国大和亚洲创业者借助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实现全球化发展的使命。
新加坡国立大学在校园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果。随着高效太阳能光伏板在设计与环境学院SDE 3教学中心的安装,设计与环境学院建筑群(SDE 1、SDE3和SDE4)有望在2025年底前实现正能源建筑目标。2024年,我校9.2兆瓦峰值的校园太阳能光伏系统正式投入使用,每年可产生近10吉瓦时的可再生能源,预计每年可减少超过4,000吨二氧化碳排放。我们在肯特岗校区种植的树木已突破5万棵,使校园树冠覆盖率从2019年的35.7%提升至2024年的59.4%。
新国大也发布了首份《2023年可持续发展报告》,全面追踪了我校在环境与气候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贡献,涵盖教育、研究、校园运营和思想引领四大支柱。报告重点展示了我们如何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课程体系,助力毕业生和终身学习者在绿色经济中发展;我校专家在各个可持续发展领域取得的研究突破及其与业界和其他机构的合作;以及我们在建筑基础设施和运营脱碳方面的进展。
2024年9月,第二届新加坡国立大学可持续发展联结活动 (NUS Sustainability CONNECT) 成功举办,活动包含超过30场专题研讨会、工作坊和参观活动。持续与终身教育学院首次在本届活动中举办了环境管理领导力讲座,这是环境管理理学硕士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加坡首任气候行动大使、新加坡国立大学校董会成员孟文能 (Ravi Menon) 先生担任主讲嘉宾。
新加坡国立大学持续通过技术创新、政策改革和员工发展,提升行政效率、灵活性和服务水平。通过AI-Know套件中新增的AI-Create功能,我校教职员工现可利用个人数据和指令创建专属智能GPT模型,将人工智能应用提升至个人化水平。为支持科研工作,我校的高性能计算资源已实现从本地到云端的扩展。今年,我们推出了多项高性能计算云服务,本地计算能力提升至4.2 PFLOPS,并计划在2025年进一步扩容。
我校教职员工在各自领域屡获殊荣,为校争光:
►2024年新加坡总统科学与科技奖 (President’s Science & Technology Awards) 共有五位获奖者,这是新加坡科研创新领域的最高荣誉:
○ 何德华 (Ho Teck Hua) 教授被授予总统科学与科技奖章。
○ 刘斌 (Liu Bin) 教授获颁总统科学奖。她现任陈振传百年纪念教授及常务副校长(研究与科技)。
○ 张书维 (Daniel Ting Shu Wei) 副教授(杜克-国大医学院)、吕炯 (Lu Jiong) 副教授(化学系)和李千骁 (Li Qianxiao) 助理教授(数学系)荣获青年科学家奖。
►常务副校长(学术事务)兼教务长程文耀 (Aaron Thean) 教授当选2024年美国国家发明家科学院院士。
►量子科技研究中心凌育仁 (Alexander Ling) 教授获英国皇家工程院授予杰出国际院士称号。
►新国大医疗健康创新与科技研究院 (iHealthtech) 院长林水德 (Lim Chwee Teck) 教授当选英国皇家学会院士。
►法学院蔡可欣 (Lynette Chua) 教授获颁法律与社会协会国际奖。
►计算机学院Reza Shokri副教授凭借“异构分布式学习中的稳健隐私保护知识迁移”研究,荣获2023年英特尔杰出研究员奖。
►地理系Matthias Roth教授获日本地理学会颁发2023年吉野正敏奖 (Masatoshi Yoshino Award)。
►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院长柯成兴 (Danny Quah) 教授获选为国际经济学会会士。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Pieremanuele Canepa助理教授的论文Devil is in the Defects: Electronic Conductivity in Solid Electrolytes荣获美国化学学会材料化学最佳论文奖。
►生化学系Dennis Kappei助理教授和微生物与免疫学系陈金妙 (Chen Jinmiao) 客座助理教授入选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全球研究员网络。
除了教职员工外,我校行政团队的创新工作同样获得本地及国际认可:
►新加坡国立大学图书馆科技中心 (Tech Central) 获美国图书馆协会颁发国际图书馆创新项目主席奖。
►新加坡国立大学IT部门“Wi-Fi On The Move”项目荣获OpenGov Asia 2024年新加坡卓越奖,并在IDC未来企业大奖评选中摘得新加坡区域和亚太区域的未来连接创新奖。
►我校首席信息技术官陈瑞敏 (Tan Shui-Min) 女士因在推动学校数字化转型、实现“无界大学,科技无限”愿景方面的杰出领导力,获GovInsider授予年度数字领袖奖。她同时跻身CIO100大奖(东盟)百强榜,与东南亚地区其他顶尖科技领袖同获殊荣。
今年,我校85名运动健儿和工作人员以新加坡代表团成员身份征战亚细安大学运动会。在268人的国家代表团中,新加坡国立大学运动员为国家队贡献了7金14银16铜的优异成绩。为TeamNUS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