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财富   文化   2023-01-24 14:03   重庆  


——这不平静的一年总算是是过去了。可能对很多人而言,社会环境和个人命运都或多或少的遭遇了某种程度的起起落落。以至于此刻站在年尾,回头看满目疮痍,往前看四顾茫然。

往往在经历了巨大的苦难和恐慌之后,人们会开始努力地探寻生活的真相。其实一开始是因为我们无法相信这个世界居然可以如此残酷的对待自己。与其说是探寻真相,不如说是在探寻生活终究会如愿的希望。

但如果事实并不如愿呢?我们又该具备怎样的智慧去面对恒常的无常呢。

答案早就写在书上:人世间最高的智慧是爱。

正所谓:一蓑烟雨任平生,道是无晴却有晴。

那真正的爱是什么?


一、爱首先是慈悲。

慈悲不是同情。

同情是看见乞丐受冻挨饿认为他过得不好心里觉得不舒服想帮助他,但如帮助他要咱伤筋动骨那就不干了。这很正常,我们对别人的情感始终是比不过对自身的关切,此乃人性亘古不变。如慈悲或任何修行要以违背人性为前提,那就不可能实现了,我认为统统可以纳为邪教。

那么真正的慈悲源自何处?

慈悲是因为我切身体会过生而为人的悲切悔痛,那种苦心布局巅峰跌落的痛,那种竭力谋生天降横祸的痛,那种苦求不得得而复失的痛,那种幡然悔悟欲亲不在的痛,那种留恋俗世难脱红尘的痛。。。。。。

以上种种,经历透了,一个人就会真的开始心疼自个:原来这个世界对人是这么无常残酷呀!活着可真不容易,就算你天纵神武皇道加身踏准了命运节奏的每一步,也总有些东西不论怎么努力都得不到留不住;而稍一不留神就摔得遍体鳞伤,或堕入万丈深渊了。

由这种心疼,我们会开始怜惜自己:那种被苦悲彻底浸泡之后从心底泛起来的深深的怜惜。以至于不论你看什么,眼睛里都加上了一层柔软甚至是悲戚的滤镜:原来以前我们看到的那些欢闹热腾表面之下是这样举步维艰。

当这样的怜惜足够深刻,就有可能普及到别的人身上。也许是从你的至亲好友开始,也许是从你的爱人伴侣开始:往往会是从某一个与你的身体或心灵关系最密切的人开始。当你近距离看着对方,或许会情不自禁地产生这样一个念头:既然我面对世界时有这么多的无助,眼前这个人也同样会有非常多的烦恼吧。

尤其是,当你还算一个世俗层面的所谓强者时,如成年人面对父母子女,就更容易生出一种易地而处的悲悯。首先你的自尊心会提醒自己:对方都这么不容易,还不如我,我怎么好意思再给他添麻烦呢?其次你或许还会对他泛起圣母心:他这么可怜又可亲,好吧,不管他想要什么,我都尽可能满足他吧。最后甚至哪怕这样做会损伤我的某种具体利益,但我的心就是这样指引我的,因为心疼那个可怜的他就是心疼这个可怜的我自己。

上述心念,由自尊而利他到忘我,依次越来越难实现。当然爱最终也不会只停留在心疼可怜这个层面,对象也会从某个具体的他转向广义的他。但由此总算初步具备了爱的雏形。

所以慈悲是由关切自身而及他人。这符合天然的人性,只是,关切的角度和方式开始变得不同了。


二、爱是心念,不是概念。

什么意思呢?就像许多深邃的道理其实早就印在小学课本上,关于爱和慈悲的阐论一说就明白,并不复杂。如为了追求道德上的高级感刻意地去做一些所谓舍己利人的事也不太难。

但真正难以实现的是切实的拥有这种心的感受、发展出性情并最终体现在行动上:那样你去看待每一个人时,骨子里都有一种悲悯的底色。不论他多么风光荣耀或是得意嚣张,你看他时,你的心都在告诉你,他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和你一样不幸,是个难逃命运摆弄的可怜虫。

那样你就不会再去嫉妒他、也不会怨恨他;不会依赖他,甚至不再想要对他提出任何要求。

一个人要搞定自己的命运都那么难,他有什么本事来对我的生命追求负责呀?我们过往对人感到失望不满,其实并非对方不愿意,归根结底只是他自顾不暇,做不到罢了。

但你的心在面对一个人的时候,究竟是悲悯还是排斥或依赖,你自己最清楚。感受是否处于前者的境地,你的心每分每秒都无法说谎。


三、想要渡人,先得自渡。

爱同时也是个舍得问题。

舍是乐,得是苦。

这里有三个非常重要的点需要明辨。

第一个是无欲则刚的问题。

——既然苦集灭道,既然要去我执。

要舍就舍得彻底点嘛,四大皆空,为什么还要留下这个所谓的爱呢?

——很简单,从实证角度看,我所历人世间,王侯将相不少望重高僧亦多,还未亲见过任何一个达至无欲则刚的活人。这恐怕说明这个境地是无人可触及的吧。无法做到的事,再怎么苦苦追求也是没意义的。

从禅机角度看,无欲则刚就是要求一个人首先不要做个人,然后才能取得修为。还没开始出发,就要求抵达终点,怎么实现。靠顿悟吗,可能只有静静的顿河无尽流淌着。

所以无欲则刚可以是一种证道的路径,却不该是我们向往的境地。否则极容易陷入另一种自我拧巴内耗的执念虚妄。


第二个是所谓的供需关系。

任何关系都是建立在对某种价值的供应和需求之上,这没问题。问题在于我们往往都习惯在关系中先把自己设定为需求方,去审视对方能提供些什么。并似乎由此具备了一种居高临下的优越:我很出色,我很强大,所以你得满足我。

就像很多女士向我抱怨:我的男人当然要疼我呀,不然我找个男人图什么?这个“疼”的内涵外延就太复杂了,不展开说。但我有个问题,往往一提女士就哑口无言了:你要他疼你,那你能给他什么来换这种疼呢?你给他的这点东西,在别的人身上他找不着吗?这个问题很难有答案,甚至很难有人会主动想去找答案,我都不想深谈。

但哪怕你有答案,把问题停留在这种孰多孰少的层面依然是得不到解决的。我们想想《遥远的救世主》里的丁元英和芮小丹,他俩谁在关系中更快乐一些?身为男人我们当然都羡慕丁元英,但更通透自在的毫无疑问是小丹呀。抛开世俗的结局不谈,你觉得在相处的过程中,一个人不去瞻前顾后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快乐些呢,还是一个人患得患失走一步想三步快乐些?

当你去爱一个人,为对方提供需求的时候,其实你是自在自如的,因为你只需要做自己。

当你想被一个人爱,需要对方满足你时,你的快乐就由对方决定,心也不再属于自己了。

所以被爱的人是远没有去爱的那个人快乐的。

这个道理不是很简单明了吗?

但如扪心自问,多少人依然当局者迷。

此局,就是名为“我执”的天地大局。

众生皆难逃此局。


第三是如何破局。

有朋友会问:好吧,我看了你上面的文字,逻辑非常认可。我也很想体会一下那种在意另一个人胜过自己的高级感受。那么我具体该怎么做才能拥有所谓的爱呢?

很遗憾,以上的种种道理,即便你都听得明白,却无法籍此拥有慈悲心境。

而如果此刻还未曾拥有,急切地想要去做些什么也大概没用。

唯有等爱降临。

如它来,是命运恩赐给我们的非常珍稀和宝贵的契机。

——为什么我们相信爱却感受不到爱,寻求爱却始终得不到爱呢?

——如果爱是人世间的最高智慧,我们中间又还没有一个人真的活成了神,大家都无法完整的理解爱,反而会感到爱和我们固有的种种理念心念冲突矛盾,岂不是很正常吗?

所谓道可道非常道,最高智慧无法用现存的认知体系去阐述表达。

也正因为如此,爱是无法按照某种法门去追求探寻的,我们只有修好自己,等爱降临。

等爱降临,就像中国文化里说厚德载物一般,我们唯有把自己的心修得足够通透,爱才能在心间驻足。

而慈悲就是爱最好的接引种子。

回到正题: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这既是境界也是路径。

希望我们每一个人在探寻所谓是非真理的时候,永远不要忘记了自己是一个人。当离开了人性,一切追求都可能是虚妄的。


说了那么多,低头一看自己:

认知浅薄,修为低微。

我的心也远尚不能承载完整持久的爱。

同在修行路上,与诸位共勉。


2023年1月24日 凌晨2:34


大禹治股
情绪圣手,一位隔日涨停魔术师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