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京报消息,10月16日晚,中国机电商会发布声明,明确反对欧委会与部分车企单独开展价格承诺谈判。
欧盟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终裁后,中国机电商会作为此次调查的行业抗辩方,代表12家电动汽车企业和欧委会进行了8轮磋商,然而欧方毫不退让,甚至变本加厉,再反击中方。
欧委会在与中方进行磋商之际,竟又单独与部分企业展开价格承诺谈判。这无疑对谈判基础和互信造成了严重破坏。
商务部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直接点名批评了部分车企这种私下接触的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与中国打交道的欧盟,其做法与在俄乌问题上的“一根筋”截然不同。欧盟采用了类似中国36计中的瞒天过海、暗度陈仓、各个击破等手段,打破了中国车企的攻守同盟,使得中国机电商会这个协调机构变得可有可无。
有人怀疑有华人群体或者中国人为欧盟出谋划策,否则中欧谈判不会如此艰难。这种“内鬼”行为,不仅损害了行业整体利益,更使中国在谈判中陷入被动局面,而且,极有可能让中国引以为傲的电动汽车技术被对手轻易窃取。
欧盟这招“分而治之”着实阴险。他们深知,与整个中国行业谈判,自己并无多少筹码,于是便想着拉拢一部分企业,分化瓦解,最终达成自己的目的。
企业应当认识到,在国际贸易竞争中,唯有团结一心、守住底线,方能维护自身和国家的长远利益。若为了短期利益与欧盟私下接触,极有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导致中国电动汽车产业优势丧失、技术被窃取、市场被挤压。
一些企业为求自保,也开始动摇,想着能否私下与欧盟达成协议,躲过这波反补贴税。但这种“各人自扫门前雪”的想法,最终可能会损害中国电动车的发展壮大。
若中国企业各自为战,那中方在谈判桌上便会失去筹码,最终结果很可能是被欧盟牵着鼻子走,到那时,整个中国电动车行业都会受到影响,落得一地鸡毛。
近日,国家安全机构通报,境外企业利用汽车的智能驾驶功能大肆收集中国的地理地貌等信息。这些境外企业为规避中国法律法规,将非法测绘业务分包给国内某个具备测绘资质的公司,从而形成了危害中国国家安全的产业链。
对于中国来说,此次事件敲响了警钟。一方面,要加强内部管控,清除可能存在的“内鬼”,强化企业的国家利益和行业整体利益意识;另一方面,要锁紧关键技术,强化信息管控,防止技术外流和被非法利用。
中欧电动汽车谈判的走向至关重要,汽车产业在欧盟 GDP 中占比 7%以上,如果这部分市场被中国电动汽车占据,那么欧洲人高福利的日子就将走到尽头。
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中国品牌在欧洲电动汽车市场的份额大概仅在 8%左右,欧盟此番作为,已完全不再遵循以往标榜的自由竞争规则,也不顾及脸面和商业信誉了,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他们的焦虑和无奈。
传统汽车工业是欧洲的支柱产业,而中国电动车发展势头迅猛,中国电动车凭借供应链优势和价格优势,让欧洲车企感受到了压力,所以欧盟为保护自身产业开始不择手段。
反过来讲,如果中国占据了世界新能源汽车的大部分市场,那么中国人也可以过上欧洲人一样的好日子。但如果对手窃取了中国禁止出口的电动车技术,必将后患无穷。
中国的经济是否再次腾飞、产业是否升级、国运是否再昌隆,可能就全部系于新能源汽车之战上。
中国机电商会正是意识到了对方不按套路出牌可能造成的后果,方才给本国电动车企提个醒。但为了顾及中国自身形象,照顾个别企业面子,而没有公布这个企业的名字,感兴趣的网友可以去调查。
当然也有企业被误伤,所以也发了声明。其中广汽回应“部分中国企业私自与欧盟谈判价格承诺”报道:恶意关联,严重误导。